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
ABO溶 血 黄 贫 疸 血 生后2~3天 出现 新生儿后期 不明显 Rh溶血 在24小时出现 出现早且重 多有
肝脾肿大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的典型表现
分期
警告期 痉挛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
表现
反应低下,肌张力下降,吸吮力弱 肌张力增高,发热、抽搐,呼吸不规则 肌张力恢复,体温正常,抽搐减少 听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 牙釉质发育不良,智力落后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 中血型抗体通过胎 盘进入胎儿循环, 发生同种免疫反应 导致胎儿、新生儿 红细胞破坏而引起 的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
� ABO血型不合多为母亲O型,婴儿A型 或B型。 � Rh血型不合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和 Rh阳性胎儿且Rh溶血病一般不会在第 一胎发生。且较为严重。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
光照疗法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
换血指征 : 新生儿换血术 新生儿换血术换血指征 换血指征: 120g/L, 1产前诊断基本明确而新生儿出生时血红蛋白低于 产前诊断基本明确而新生儿出生时血红蛋白低于120g/L, 伴水肿、肝脾肿大、心力衰竭者。 342umol/L (20mg/dl )且主要是未结合 2 血清胆红素超过 血清胆红素超过342umol/L 342umol/L( 20mg/dl)且主要是未结合 胆红素者。 3凡有早期核黄疸症状者,不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低都应考 虑换血。 4早产儿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肿、严重贫血等病史者, 生后数天也可作为换血的参考。 :RH 血型不合时应采用和母亲相同的 RH 血型, 血源的选择 血源的选择: RH血型不合时应采用和母亲相同的 血型不合时应采用和母亲相同的RH RH血型, 血型用与新生儿同型血或 O型血。 而ABO ABO血型用与新生儿同型血或 血型用与新生儿同型血或O 血型不合时,母亲是 O型,新生儿是 A型或 B型, ABO ABO血型不合时,母亲是 血型不合时,母亲是O 型,新生儿是A 型或B AB 型血浆和 O型红细胞混合后换血。 最好采取 最好采取AB AB型血浆和 型血浆和O
�
学习的主要内容
� � � � � �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介绍
谢 谢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护理措施
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 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 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 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的补液内容 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 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于白蛋白 联合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持续时间
0.5~1.5d 0.5~1.5d 2w 终生
新生儿溶血病——辅助检查
� 血型检测 � 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及网织红细胞、有 核红细胞增多 � 血清胆红素增高 � 实验 白实验 Coomb’test实验即直接抗人球蛋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
�
�
� � � �
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治 疗基础疾病。 蓝光疗法 ,换血疗法 ;提早 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 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 蓝光疗法, 换血疗法;提早 喂养诱导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肠肝循环;保持大 便通畅。 保护肝脏。 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 营养、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 素。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
蓝光治疗 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 汁排出体外。患儿置于保温箱中,用黑眼罩(纱布 裹黑纸)遮盖双目及遮盖会阴。治疗过程中要注意 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患儿血清胆红 素降至 220.5 μmol/L 以下时可停止光疗。 素降至220.5 mol/L以下时可停止光疗。 :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 68 、4umol/l 蓝光治疗的禁忌症 禁忌症: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 :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68 68、 或有肝功能损害者,因可导致青酮症,不宜光疗。 并发症 :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 蓝光治疗的 蓝光治疗的并发症 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 低钙血症、贫血、青酮症。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NICU
2011年9月4日
目的
� � � � �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 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掌握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内容
� � � � � �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
定义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 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 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 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 性之分。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
�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以母 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 造成的黄疸较重。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 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病理性黄疸--感染性黄疸
�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 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 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 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细菌感染 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 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
病理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 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
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 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 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特点是: 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 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 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 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 50%, 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
的足月儿和> 80% 生理性黄疸是约50%~60% 50%~60%的足月儿和> 的足月儿和>80% 的早产儿于生后 2~3 天内出现黄疸, 4~5 天 的早产儿于生后2~3 2~3天内出现黄疸, 天内出现黄疸,4~5 4~5天 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两周内 3~4 周。 消退,早产儿可延到 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 3~4周。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 体温过高
感染,腹泻。 与照射蓝光有关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护理措施
�
观察病情,做好相应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黏膜、巩 膜的色泽,评估恢复情况。注意神经系统 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 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报告医 生给予及时处理。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 状 。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 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 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
� �
24 小时内出现 黄疸在生后 黄疸在生后24 24小时内出现 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 205.2 ~ 256.5umol/L , 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 85 μmol/L 或每日上升超过 或每日上升超过85 85μ
� � �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 2周,早产儿> 4周 周,早产儿>4 黄疸退而复现 μmol/L 血清结合胆红素> 26 26μ
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胆红素生成较多 � 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 足 �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 肠肝循环的特征
胎粪排 胎粪排 除延迟 除延迟 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
缺氧 缺氧 饥饿 饥饿
黄疸 黄疸 加重 加重
脱水 脱水
酸中毒 酸中毒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病理性黄疸
注意: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 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 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 (常称核黄疸 ),引起 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 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 常称核黄疸) 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 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护理评估
�
健康史 了解患儿的胎龄,分娩方式,母婴血 型、体重、喂养及保暖及大便情况。
�
身体状况 观察患儿的反应、精神状态、吸吮 力、肌张力等情况,监测体温,呼吸,皮肤 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注意有无感染灶,了解 胆红素变化。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见护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