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信高优秀课件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6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7
【背景资料】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 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 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 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 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 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 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 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 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 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 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樯橹灰飞烟灭
幸福美满 英姿勃发 儒雅潇洒 自信乐观 功成名就
英年 俊轻 儒有 雅为
17
周瑜:
年龄: 34 婚姻:幸福美满 外表:雄姿英发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 47 婚姻: 爱妻早亡 外表: 早生华发 职位: 团练副使 际遇: 壮志未酬 18
周瑜 34岁
苏轼 47岁
美女相伴 婚姻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外表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职位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际遇 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少年得志 功绩 年老无成
14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壮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写出陡峭山崖 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写出海与岸搏 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力量大
赤壁阔大 雄奇壮美 图
15
分析下阕,怀古的人物形象
问:苏东坡笔下的周瑜有着怎样的形象?
16
下阕: 苏东坡笔下的周瑜的形象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 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 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3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 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 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 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 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 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 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10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 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 己功业未成感慨。 (怀周瑜 发感慨)
11
分析上阕,品评赤壁风光。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 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 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 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 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
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
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
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
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
然引出对他的歌颂。
12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 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 为什么?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 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这句词正面描写赤 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阔的“长江胜景图”。
8
朗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形象, 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 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 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 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13
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请用 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19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 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 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 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 ①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 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所表达 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三国演义》卷1首 词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 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 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 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瞻
号
东坡
评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成就
北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
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5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 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 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2
词牌
“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 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 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 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 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