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词两首(1) ppt课件

苏轼词两首(1) ppt课件


苏轼其文汪洋恣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健朗,有“苏黄”并提;其词开豪放一 派,为“苏辛”并举;其书、画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轼一扫晚唐五代以来 文人词的花月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 迈奔放的风格。
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
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
《旧唐书》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 夷里巷之曲” ,可知民间词唱比文人词作要早。 今存敦煌曲子词也可佐证。词初多写情爱,被 视为诗余小道。宋城市繁华,酒肆多以唱词为 娱。经几代词家经营,词气象廓大,有了“诗 言志,词抒情”的对峙格局,词风也由婉约走 向豪放。苏轼开创豪放先河,突破词为艳科的 传统束缚,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放出来。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 一、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
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 物以
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 二、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
望。
• 三、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
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
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苏 轼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 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 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 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 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 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境内,武赤壁在湖北蒲圻市境内。 公瑾jǐn:周瑜的字。 樯qiánɡ 橹:风樯船橹,借代曹操水军。 华huā发:头发花白。
长江向东流去不舍昼夜,千百年来,滚滚波 浪洗汰了无数英雄人物。那西边旧营垒处,人们 传说,是三国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石壁陡峭直 插云天,怒涛拍打着江岸,卷起千万堆雪似的层 层浪花。山江壮美如画,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瑜,英雄姿态勃发,小乔刚嫁了过来。 他手摇着羽毛扇,头戴着青丝帛头巾,说笑之间, 曹操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了灰烬。精神驰 骋于(三国)古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 致过早生出白发。人生就象一场梦,还是端起酒 杯来洒酒酬明月吧!
第二幅赤壁如画观景图:词人捕捉峭崖、
惊涛这些视觉上极为宏大的意象,横涂纵抹,描 绘出山河的壮丽。先写江岸石壁,“乱”写险怪, “穿”绘高峻;再写江面波涛,“惊”见威猛, “拍”状搏击,“卷”描汹涌。山崖险怪、怒涛 奔涌的声色态势,尽遣笔端。画面的惊心动魄又 暗合赤壁古战场曾经的悲壮惨烈。
行文至此,自然归结出“江山 如画”的结论。江山亘古壮美, 人物一时俊杰。吟咏回到对古代 英雄的缅怀上,充溢着建功立业 的渴望。
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与黄庭坚齐名,散文与
欧阳修齐名,词与辛弃疾齐名,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二、生平事略
• 苏轼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 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 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 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 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 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 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 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词因苏轼而跳出花间月下有了广。 阔的社会生活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 古代乐府、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六州为 西域伊、凉、甘、石、渭、氐六州。州有鼓吹曲 的军歌,战前用鼓、箫、钲、笳等,合奏以壮声 威。取用名家诗词中字眼,如《西江月》,出自 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 宫里人”。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命名,如《沁 园春》,沁园是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 戚窦宪所夺。还有名家自制词牌,如《扬州慢》, 为南宋姜夔自制曲。词发展到后来逐渐与音乐分 离,独立为一种文学样式。
缅怀周郎 建立功业 感伤身世 祭奠江月
试赏析《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有人说《赤壁怀古》一词由四 幅图画构成,请逐一赏析。
全词由四幅图画构成。
第一幅大浪淘沙怀古图:开篇将大江流水、
历史人物并提,可谓气象恢宏,境界深阔。江流 淘洗一切,唤起后人对于古往英雄的追思;水逝 岁月无情,妙用移用,使历朝无数杰出人物在诗 人的视野里瞬间如滚滚江水,去而不返。中间嵌 入“人道是” 三字,似已知此地赤壁非彼时赤壁, 词人并不想纠缠,意在借此抒发情感。“故垒西 边”是词人扫视山河之后的定格,由是不着痕迹 地推出三国英雄周瑜。妙在这里先伏一笔,并不 急于展开周瑜功业,行文见变化跌宕。
背景介绍
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 被捕 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 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 宋神宗才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 练副使了事。
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 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浪淘尽:浪淘沙尽,这里移用于人事。 风流人物:指英雄人物。 故垒:指旧时黄州城堡。 赤壁:赤壁两处。文赤壁在湖北黄冈市
走进文本合作探究
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 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 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赤壁 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 思慕古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走 近 作 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上, 四川眉山人。嘉佑年进士。苏轼政治上比较 保守,却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宋神宗时,反 对王安石新法,出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 州等,为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 有政绩。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 尚书。后谪惠州、儋州等地。北还时 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