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是根据对贵州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对其进行SWOT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贵州农产品发展对策
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市场成为统一的国际大市场的组成部分。
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而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是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三农”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对于欠发达、欠开发且三农问题突出的贵州来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一、贵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贵州有较为丰富的农业和气候资源,而且立体农业明显,农作物品种多样,区域特色和优势突出。
近年来,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贵州提出发展生态农业,同时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贵州依托自身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争取走出自身的特色之路。
本着“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的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不仅使贵州省中药、粮油、茶叶、畜禽、薯类、水果、蔬菜、竹木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而且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资料统计,上半年贵州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7.4亿元,同比增长21.6%;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缴税金5亿元,同比增长19.3%;支付劳动者报酬4亿元,同比增长28.6%。
(1)农产品加工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各具特色。
围绕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和区域优势,在全省初步形成了中药材加工以贵阳、黔南、遵义为主,油脂加工以遵义为主,茶叶加工以黔南、遵义、铜仁为主,肉禽加工以贵阳、遵义、安顺、铜仁、黔南、黔东南为主,薯类加工以毕节、六盘水、铜仁、遵义为主,果蔬加工以黔东南、黔南、遵义为主,辣椒加工以贵阳、遵义、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为主,林竹加工以遵义、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为主的区域特色鲜明农产品加工区域。
益佰、同济堂、湄潭西部茶海、都匀毛尖、老干妈、新字竹业等大批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
(2)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由于有特色农产品资源作为依托,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成为贵州省具有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411家,年营业收入过1000万元的企业16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46家,过1亿元的企业33家,过5亿元的企业4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
全省共有76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也培育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辐射面广的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
(3)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与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逐步建立了茶叶、辣椒、马铃薯、方竹笋、大头菜、中药材、牛、羊、猪、鸡、鸭、鹅等特色农业种养业基地,带动了种养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的思路,把基地建设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探索与市场农业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创造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以及“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结合模式,带动了辣椒、茶叶、畜产品、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贵州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和SWOT分析
1、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贵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加工企业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但形成规模的较少,缺乏大型的加工企业,而且资源耗费与获得的经济效益不成正比。
与中东部地区的省相比,加工业产业尤其是食品加工,贵州较为落后,产值较低,并没有发挥贵州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
同时与东部较为发达的省相比,贵州农产品加工技术较低,设备较陈旧,有些企业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水平,因而加工质量技术与其他地区的发达省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农产品深加工较少,大多数产品以原料、初成品出售给消费者,在市场上大多数是初加工产品,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少,精品名牌农产品更少,造成产品档次低;也不注重包装,因而经济效益较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档次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消费者对食物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直接影响了加工品的质量档次,目前真正能达到无公害标准的农产品不多,能达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的就更少。
同时贵州地区大部分加工企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卫生条件也较差,产品质量也不稳定。
2、贵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三、贵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贵州农产品品种繁多,要重点发展,从而实施大项目、发展大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在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计划时,分阶段扶持,分层次推进、分重点打造茶、油、辣椒、药、薯、肉等重点产业,培育一批亿元级的企业集团,打造产业集群。
同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如已举办成功的“2009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博览会”,搭建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引进优强企业到我省落后,推进我省特色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实现产业化发展。
继续抓好“蓝色证书工程”、“期盼工程”、“百村创业工程”,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
2、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在保护和优化具有民族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工转化率。
同时积极探索破解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步伐。
贵州省相关部门加大了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的力度,按照“县市推荐项目、专家银行评估项目、企业申报贷款、多形式连环担保、财政资金贷款贴息、企业承贷承还”的原则,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同一些银行达成了向涉农乡镇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合作协议,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了便利条件。
3、改革资金扶持方式,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订单、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连接机制,优化和延长产业链,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户的带动力。
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业营销服务平台,合理布局和推动专业农产品市场建设,通过加工带动基地发展,营销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产、加、销”三个环节的协调发展。
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打造会展平台,积极筹办2010年(贵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推介贵州省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与全国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辛毅,农产品完全生产成本及其对外贸易的含义[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聂华林,中国西部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张德权,我国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研讨会论文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