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5 总第66期11贵州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水果是贵州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水果主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种植优质水果纯收入可达0.5万元/亩,最高可达到3.0万~4.0万元/亩,远远高于水稻、玉米和烟叶等当地种植的传统农作物。
水果产业的开发,能为农民培植一项持久有效的致富产业,可使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持续增加收入,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但是由于发展总的速度过快,某些水果面积偏大, 如柑橘、梨、桃、葡萄和樱桃等水果,品种配置不合理,管理水平较低,果品单产不高,优质高档果太少。
尤其近几年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地域性果品相对过剩,加之果品市场开拓不力,流通渠道不畅,组织化程度偏低,产后处理滞后,产业化水平不高,小生产与社会化市场矛盾突出,加剧了生产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不相适应[1-3]。
为此,本文主要针对贵州水果产区目前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讨其发展对策,旨在为贵州省水果生产提供一点参考。
一、贵州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一)果树资源丰富,栽培规模发展迅速,果品市场价格高我省自然条件优越,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各种果树生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水果种植,果树资源十分丰富。
品种主要有火龙果、猕猴桃、柑橘、苹果、葡萄、梨、桃、枇杷、杨梅和石榴等,此外还刘元标 陈经国(贵州省岑巩县林业局 贵州岑巩 557899)有少量的荔枝、菠萝、香蕉和龙眼等热带水果。
截至2014年12月,全省果园面积567.9万亩,产量261.4万吨,果品产值达94.23亿元,与2010年相比面积增加了59.86%,产量增长了52.76%,产值增加了61.80%,水果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产量、产值都增长一半。
水果面积平均增长速度达53.9%,尤其以特色水果发展更快,如猕猴桃、火龙果、石榴和刺梨等特色水果增长速度达70%~80%。
从水果品种产量比例来看,我省水果产量还是以大宗水果为主,柑橘、梨、苹果、桃、葡萄和李6种水果占76.1%。
从成熟期来看,全年都有水果上市,1—3月有晚熟柑橘上市;4—5月有樱桃、枇杷、早熟桃、早熟李和火龙果上市;6—8月有桃、李、梨、火龙果和葡萄等水果上市;9—12月有柑橘、梨、苹果、火龙果和猕猴桃等水果上市,但成熟期多集中在8—11月,约占85%以上。
从市场均价来看,由于适种品种多,生态效应好,无公害,大宗水果都在4~10元/公斤,特色水果在10~20元/公斤,市场价格在不断地提高。
(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全省9个地州市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取得了突出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精品水果产业发展,省有关部门统一步调、密切配合,各地州市积极推动,初步形成了合力,推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格局。
重点支持火龙基金项目:贵州省年度攻关项目(黔科合NY〔2014〕3028号)。
作者简介:刘元标(1965—),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推广应用技术研究。
E-mail:694145844@。
产业发展Industry Development12中国热带农业果、猕猴桃、石榴、苹果、蓝莓、特色柑橘和樱桃、桃、枇杷等时令水果发展。
目前大宗果品形成优势区域,名特优果品基地特色明显,以产地精品发展为主,品牌意识日渐突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三)产品质量明显提升随着布局优化、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全省水果品质得到了较大改善。
水果老品种面积比例有所下降,新品种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其种类和品种结构得到优化,品质有所提高。
各地的名特优果树如岑巩文旦柚、罗甸火龙果、威宁苹果、水城猕猴桃、从江椪柑和沿河空心李等正在以县域规模发展。
随着市场化意识的提高,果品质量大幅度提升,品牌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品牌在国内已经获得比较大的知名度,如罗甸火龙果、威宁苹果、水城猕猴桃和沙子空心李等。
涌现出“都枊江”牌从江椪柑、“威宁糖心苹果”、“长顺高钙苹果”、“六广河”牌猕猴桃、“黔宏”牌猕猴和“麻江蓝莓”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水果。
(四)产业化经营全面起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各示范区以主导产业为纽带,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全省以水果产业为主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逐年增多,9个地州市共有709家,示范面积79.5万亩,以火龙果、猕猴桃、葡萄、柑橘、桃、李、梨、樱桃和杨梅等水果为主。
这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拉动,使全省水果产业初步进入区域化、商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五)助农增收效果明显我省水果作为经济林所占份额快速增加,生态保护效益日益显现,很多精品果园亩收入超过万元,如罗甸火龙果园、水城和开阳猕猴桃园、贵阳乌当区樱桃园、清镇葡萄园等果园收入都可达到3.0万~4.0万元/亩。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水果的文化与休闲功能日益突出,近年来各地城郊休闲观光果园迅速发展,其经济效益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只注重种植规模,忽视单产和质量总体上,水果产业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和市场研究,普遍表现为重种植面积扩大、轻老果园改造,忽视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效益。
与发达省份相比,全省水果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平均单产较低。
虽然有基础的主产县平均亩产量在1吨以上,但全省主要水果的平均单产却在1吨以下,低产和无产园比重大。
(二)水果生产发展迅速,但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从水果面积来看,全省水果生产主体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85%的果园规模在5亩以下,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组织化程度低,从根本上制约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也增加了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难度。
大部分果品营销企业和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足,带动农户的能力较弱,多以商品为纽带进行合作,真正的利益联结不够。
另外,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信息滞后。
(三)主栽品种依赖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育种创新能力低贵州是果树资源大省,为果树产业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主栽树种如猕猴桃、梨、葡萄、柑橘、苹果和桃等都以引进品种为主栽品种,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缺乏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另外,省内育种工作扶持力度小,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以及创新能力强的团队,如果这种状况不发生根本改变,势必制约我省水果产业的发展。
(四)减灾防灾体系薄弱我省伏旱、涝、冰雪、冰雹、晚霜等灾害经常发生,且大部分果园位于山坡地,基础设施薄弱,排灌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果园无防雹网,工程缺水严重。
很多地方倒春寒影响较大,特别是低温冻花、冻果降低产量,因灾减产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水果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如苹果早期落叶病、柑橘黄龙病、猕猴桃溃疡病、桃和李流胶病、梨小食心虫、桑白蚧等病虫害,严重影响产业生产。
(五)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苗木质量差除自然天气和环境对水果苗木繁育的主体影响因素之外,全省都是露地育苗,受利益趋动,普遍存在单位面积播种量过大、出苗量过大的问题,总体质量偏低,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低。
另外,种苗市场混乱,法规不健全,质量监督和信息管理手段落后,还存在随意命名品种和品种炒作现象,种苗生产准入制度和认证制度不健全。
对培育优质苗木技术的引进、利用和创新研究的认识不足,大苗、容器育苗繁育尚未起步。
产业发展Industry Development2015. 5 总第66期13(六)水果物流措施不够完善,还处于起步阶段,商品化处理落后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和市场营销是我省产业化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果农商品意识差,采后增值率低,水果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商品化处理如分级、包装、清洗、打蜡、冷藏和现代物流等贮运能力弱,对火龙果、猕猴桃、桃、梨和樱桃等不耐贮运的水果,产生季节性过剩,销售压力加大。
加上果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产品流通不畅,制约着果树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贵州水果产业发展建议(一)开展果树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以我省主栽的火龙果、猕猴桃、葡萄、软籽石榴、柑橘、苹果和梨等果树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详查、收集、整理和编目。
在调查中应以山地果树尤其是旱生品种为重点,搜集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少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的果树种质资源。
重点收集地方野生资源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家品种,开展贵州山地果树资源的分子身份证构建。
挖掘在高产、优质、抗病、抗逆、高效利用等方面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开展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研究。
(二)开展标准化良种水果苗木繁育体系研究 以国家、省级现代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为载体,建立我省水果良种、良砧研发和标准化苗木繁育体系,满足产业布局调整和水果栽培模式对于优质苗木的需求。
依托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建立水果良种、砧木无病毒原种圃。
在水果优势产区,依托地方技术业务部门建立良种、良砧采穗圃和水果标准苗木繁育示范圃,重点扶持大型商业化水果苗圃,生产大苗或容器育苗,实行定点生产、专营销售。
(三)开展特色、精品水果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围绕我省山地生态环境优势,结合精品水果生产的发展需要,开展栽培技术与高效、省力栽培模式的集成创新,形成我省精品水果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示范、推广。
重点开展火龙果、 猕猴桃、葡萄、软籽石榴高效栽培模式创新集成,柑橘、苹果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枇杷、樱桃等时令水果安全、优质、栽培模式创新集成技术推广,果园无公害植保设施的应用示范。
(四)开展精品水果物流保鲜技术研究从全省水果物流情况来看,在优势产区,如猕猴桃、葡萄、柑橘和樱桃等水果“贮不进,运不出和卖果难”的问题仍是我省水果生产中的重要障碍因素。
为此,围绕优势水果,从现代物流技术和果实采后保鲜技术两个角度出发,开展火龙果、猕猴桃、葡萄、软子石榴、柑橘、苹果、梨和樱桃等果树的生产、采收、分级、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及配送等现代物流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1] 唐俊祥,王秀峰.贵州农业发展的现实矛盾及对策[J].山地 农业生物学报,2004,23(2):153-157[2] 宋山梅,于海龙.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09(9):234-237[3] 刘超,朱满德.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241-218啡天牛在保山市的发生危害情况和特点,但关于咖啡天牛在保山市发生规律,还需要通过持续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才能掌握。
4.2 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参考资料和相关数据有限,未能进行损失率测定,危害分级和损失率评判标准均为笔者根据工作经验自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确定可靠的损失数据。
参考文献[1] 最新农作物病虫草害田间调查与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新 技术使用技术编委会.最新农作物病虫草害田间调查与监 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新技术使用技术[M].北京:农业科技出 版社,2008,10[2] 莫丽珍,闫林,董云萍.小粒种咖啡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图解[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2[3] 张孝羲,程遐年,耿济国.害虫测报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9(上接第44页)产业发展Industr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