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锡林郭勒大草原
执教人:周冰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能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大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广阔、铺向、偶尔、牧民、百灵鸟、散落、光芒、没过、安闲、一碧千里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非常多的好朋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谁认识?小小火车谁来开。
这一列火车声音响亮,开得快,真不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锡林郭勒大草原,去领略它的独特美。
我们先跟随音乐去欣赏一组大草原的图片,看谁观察的最仔细、最认真。
刚才你都从图片上看到了些什么?(绿绿的草地,成群的牛羊,牧民……)
喜欢吗?(喜欢)这么美丽的大草原,我们只是轻轻的看上几眼,就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那作者是怎样把它的美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文到66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
a、引出第3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草原的这些特点呢?(生: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师:你能告诉我们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草原的美丽,哪一段又介绍了草原的欢腾吗?(引导学生找出第2和第4自然段)
b、引导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的作用:它虽然只有一句话,(出示课件)但用上“不但、、、、还、、、”这对关联词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像一座桥梁一样把两段话的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段就叫做:过渡段,请同学们标注在书上。
c、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学生互读,评价。
这段应该怎样把它读好呢?自己试一遍,看中音词在哪里?(美丽、欢腾)请一位同学来试一下。
“欢腾的世界”要读的再欢快一些,谁再来试?
3、引入第2自然段。
(出示课件)师:真棒!孩子们,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笔下的草原到底是怎样美的呀?下面请孩子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响亮、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品读第一、二自然段,领略美景。
1.生读,交流讨论。
2.师:(过渡语:孩子们,你最喜欢第2自然段中的哪些句子呢?为什么?)
预设:
A、生:“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出示课件)
(1)引导学生理解“满眼绿色”、“铺”的意境,指导学生“铺”的书写。
(2)句子比较:(课件出示)
a、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伸向远方。
b、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满眼绿色”“铺向”的音读重一点,“远方”读得慢一点,轻一点,边读边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发现语言的文字美,体会到草原的广阔) (4)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不错!同学们,你还从课文第2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发现了草原的美丽?把你的感受说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预设学生找到的句子:
B、“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
师:这一句让我们知道了,草原美美在(湖水)湖水怎样样呢?(清亮)(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嵌着”“映出”这两个词,说出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让学生体会之后带着对它的喜爱之情一起读读这段话,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像宝镜一样的湖面还能映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分组朗读课文。
)
C、“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
师:(出示课件)解释“没”的意思及读音,让学生站起来比一比,感受草没过自己的兴奋,联想到要玩“捉迷藏”的游戏。
指导男女同学赛读课文内容。
过渡:我们头上是蓝蓝的天空,脚下是绿绿的草地,一阵风吹来,我们还闻到了阵阵花香,谁能把描写野花的句子读一下。
这句话写出了野花怎么样啊?句子中的哪个词或那一句写出了野花很多呢?
D、“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图文并茂的课件出示)
师:(指导学生齐读)抓住“各种各样”,按句子划分的节奏和重音一起美美地朗读一遍这段文章。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里的写法说一说、赞一赞学校里的花池。
3、小结课文内容:
师: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知道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再展现了清凉的(),最后是各种各样的
(),(指着板书引导孩子们回顾所学内容。
)写出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背一下呢?出示幻灯片。
草原上不仅有安静的景色美,更有生机勃勃的动态美。
(板书:静、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这个“欢腾的世界”。
四、再读课文,体会草原的“欢腾”。
过渡语: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课文的朗诵。
(播放第4自然段的视频朗诵) 1、师问:你们刚才看到了哪些动物和人物?再请大家拿起笔在课文中找出文中表示人和动物动作的词语,把它用横线标出来。
板书:动物、牧民
2、师: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草原的什么?(动物是多么欢快,牧民是那么快乐。
)孩子们,有那么多的动物和人物在草原上活动,草原可真热闹啊!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完成一道小小的练习题,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且把所填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
(出示课件:因为(),所以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小组讨论交流,应该怎样填,怎样表演。
)
3、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4、学生边回答边表演,教师适时鼓励表扬。
5、学生齐读齐表演。
6、师: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他们是在歌唱幸福的新生活呢!同学们,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声吧!(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欣赏了它的广阔和美丽,感受到了它是个欢腾的世界,在课文将要结束的时候,你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呢?
(背诵课文,写广告语、写诗、画画、学唱歌、、、、、、、)
2、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像锡林郭勒大草原这么美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去爱护它,保护它,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六、拓展训练: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唱一首赞美草原的歌曲。
(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处家乡美景。
野草
美丽湖水
野花
锡林郭勒大草原
动物
欢腾
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