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双赢思维的原理;
●培养双赢思维的品格;
●学会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
如何培养双赢思维
一、双赢思维的原理
1.概念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
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
所以,人们要从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的互赖式角度思考。
双赢思维鼓励双方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与赢对应的是输,有输才有赢,双赢意味着双输,即相互有输赢,就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2.双赢思维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双赢往往是相互妥协的结果,成熟的人会寻找一个成熟的妥协点,同时妥协不意味着坏事,妥协才是所谓的双赢,所以双赢一定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妥协性的结果。
即双赢就是相互妥协,互有输赢。
多数人看待事情是采用两分法,即非强即弱,非胜则败。
其实,如果双方利益完全相同,是无法在一起进行交往的;反之,如果双方的利益完全不同,也是无法妥协的。
双赢一定是双方有相同的利益,也有不同的利益。
二、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是寻同扩同,而非求同存异。
寻同
寻同,就是找到双方的相同点,尊重彼此的差异,只在共同点基础上进行合作。
扩同
扩同,就是扩大相同点。
寻同扩同不同于求同存异,因为求同存异是将相同点和不同点清晰化,看到与自己不同的东西。
人们的普遍心理是排斥,寻同扩同是故意忽视不同点,关注相同点,在相近点的基础上扩大相同点。
2.建立有效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不是输赢的关系,而是求同存同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只看到异是无法相处的,看到同,然后设法把共同的东西扩大,才能找到相互磨合、相互合作的地方,生活才会幸福。
即使有不同点,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因为相互利益的建立才是有效长久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六种思维
在人际交往中,主要存在六种思维:
第一,利人利己(赢赢);
第二,损人利己(赢输);
第三,损己利人(输赢);
第四,两败俱伤(输输);
第五,独善其身(独赢);
第六,好聚好散(无交易)。
事实上双赢是一种在成熟状态下相互妥协的结果,这种共同状态对于双方而言,都不是理想状态,因为双赢意味着依赖于他人。
工作思维与学习思维
工作中的工作思维不同于学习思维。
学习思维寻求最佳答案,工作思维寻求最容易实行的方案。
在企业管理中,最忌无变动,所以企业管理者往往选择最容易实行的方案促使企业改变。
因为最佳方案往往使用成本很高,而企业管理者要用最低的成本,让企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最佳的方案有一个成熟性的思想,最容易实行的方案是各方妥协的结果。
双赢的思维要求正面看问题,学会妥协,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而不埋怨。
3.双赢的四个层面
双赢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来自于正直、成熟及富足的心态,产生于高度信任的人际关系。
双赢协议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期望,帮助自己更快取得成就。
具体来说,双赢思维包含四个层面:品格、关系、协议、制度与流程。
品格
品格是深层次的东西,与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关。
双赢的品格主要包括:
正直。
正直的人忠实于他们的感受、价值观及承诺。
正直的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成熟。
成熟的人用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用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感受。
具体表现在:第一,有勇气表达自己的利益边界;第二,尊重别人的利益边界。
然而不成熟的人,只强调自己不强调别人。
富足心态。
有富足心态的人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
富足的心态认为,有一点总比没有一点好,求同后去扩同。
关系
从负面的角度看,人际关系一旦形成心结,几乎是解不开的。
为防止心结的形成,要讲究关系。
讲究关系要求做到:
第一,始终如一地以诚实、正直及忠诚的品德服人,个人的行动与态度、决策、立场完全一致;
第二,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
第三,发现、帮助别人了解他们的立场、行为与决策;
第四,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期望;
第五,理解别人的看法,用同理心倾听;
第六,正确、及时、忠实地表达观点;
第七,尊重别人,满足别人的要求;
第八,专注于事情积极的一面,同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
协议
人与人之间要建立协议关系,而不是要建立共识关系。
共识就是彼此了解,彼此同意,愿意遵守。
而协议关系要求彼此清楚协议的内容,可能不一定愿意遵守,但不得不遵守。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协议关系多、共识关系少,协议关系容易、共识关系难。
在工作中,不同责任的相邻部门合作不容易,甚至很少,所以为了共同的目标,应建立协议关系,因为某个部门或个人做事情比自己做成本要低,按照职责划分也属于该部门或个人。
此外,要制定双赢协定,如表1所示。
将预期结果和准则写清楚,事情清晰化后,按照准则执行,即先小人后君子。
制度和流程
所谓双赢,就是互为输赢,是妥协,愿赌服赢,但需要制度和流程保障妥协点的实施、贯彻执行,通过制度和流程消除和降低人们心中因为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