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棕榈油生产贸易现状与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的原因分析

世界棕榈油生产贸易现状与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的原因分析

从表 3 的结果具体可以看出: ( 1) 中国消费者 对来自棕榈油进口的需求的自价格弹性为负值且均 大于 1, 特别是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的自价格 弹性值为 6.946, 表明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棕榈油的需 求富有价格弹性, 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价格 特别敏感; ( 2) 中国消费者对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 进口需求与马来西亚、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叉 价格弹性为正, 表明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与马来西 亚、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棕榈油具有较强的竞争 关系; ( 3) 中国消费者对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进口需 求与印度尼西亚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 而与世界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 表明马来西亚 的棕榈油与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对于中国消费者的 需求而言, 具有较好的互补关系, 也就是说, 印度 尼西亚的棕榈油弥补了因中国进口急剧增加而马来
贸易观察 TRADE OBSERVATION
世界棕榈油生产贸易现状与中国棕榈油 进口增加的原因分析 *
陈永福
(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北京 100094)
摘 要: 在分析世界棕榈油生产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了中国棕榈油进口变动与结构, 分析了中国棕榈油进口 增加的原因, 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 2003/ 04 年度世界 棕 榈 油 产 量 达 到 3142 万 t, 其 中 居 世 界 前 四 位 的 国 家也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泰 国,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产量分别为 1485 万 t 和 1116 万 t, 两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83%, 尼日利 亚和泰国的产量分别为 118 万 t 和 68 万 t, 两国产量 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6%, 这样居世界前四位国家的产 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89%。可见, 世界棕榈油生产具 有高度集中的特征。
另据 2006 年 9 月份美国农业部的估计, 2006/ 07 年 度 , 世 界 棕 榈 油 产 量 将 高 达 3737 万 t, 居 世 界 前 四位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泰国的 棕榈油产量将占到世界总产量的 91%, 而且印度尼西 亚的产量将超过马来西亚的产量成为世界最大的棕 榈油生产国。 1.2 贸易现状分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世界棕榈油贸易量 呈 不 断 扩 大 的 态 势 , 2004 年 世 界 棕 榈 油 进 口 量 达 2480 万 t, 进 口 额 达 128 亿 美 元 , 与 1990 年 相 比 , 二者分别扩大了 1.9 倍和 3 倍。2004 年进口居世界前 四位的分别为欧盟、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其进 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 58%, 其中, 欧盟棕榈油进 口 量 从 1990 年 的 186 万 t 增 至 2004 年 的 549 万 t, 中国从 114 万 t 增至 402 万 t, 印度从 49 万 t 增加到
112 350
1995 141
10 109
21 870
67 690
114 618
2000 141
47
93
2 467
148 310
9 331
2005 456
157 299
1 1925
676 1245
4 422
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和世界贸易数据库。
平均进口价格 ( 美元/ t)
印度尼 马来 其他国家
表 1 1988~2005 年中国棕榈油进口及其结构变动趋势
进口量 ( 万 t)
进口额 ( 百万美元)
年份 总计 印度尼 马来 其他国家 总计 印度尼 马来 其他国家 总计
西亚 西亚 和地区
西亚 西亚 和地区
1988
41

15
25 185
0.01
68
117 454
1990 114

83
30 400
4 284
347 万 t, 巴 基 斯 坦 从 60 万 t 增 加 到 128 万 t, 进 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这四个国家的棕榈油进口均出 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如果仅以单个国家来看, 中 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
出口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印 度尼西亚、荷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这四个国家的 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 92%, 其中 2004 年马来西亚 的棕榈油出口量达到 1268 万 t, 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 出口量达到 968 万 t。
棕榈油构成比重的增加主要归功于其价格优势, 从表 2 可以看出, 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 棕榈油的 价格远远低于其他植物油的价格, 如 1980~2005 年的 平均价格中, 棕榈油价格与豆油价格之间每吨存在 62 美元的差距; 就国内而言, 2005 年中国棕榈油平
均 进 口 价 格 ( CIF) 为 每 吨 3492 元 ,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的豆油集市价为每吨 3800 元, 这表明棕榈油相对于 其他植物油而言, 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这也是食 品加工中所用植物油选用棕榈油的重要原因, 当然, 选棕榈油用于食品加工也与其高脂肪酸的特性有关。
目前, 世界棕榈树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 家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泰国, 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占世界棕榈树种 植面积的 60%。世界棕榈树种植一直到 1994 年都是 以西非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1994 年以后亚 洲 亚 地 区 的棕榈树种植面积超过西非, 其中尤以马来西亚和 印度尼西亚的种植规模出现了迅速扩张。马来西亚 的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扩张起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特 别是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之后, 其种植面积基本呈 直线上升趋势, 截止到 2005 年, 其棕榈树种植面积 已经扩大到 362 万 hm2。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树种植面 积扩大是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特别是 1985 年 以后, 该国的棕榈树种植面积扶摇直上, 截止到 2005 年该国的棕榈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 360 万 hm2, 而且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该国种植面积的扩大速度 远远超过马来西亚, 该国的种植面积大有赶超马来 西亚的态势。尼日利亚的棕榈树种植面积一直到2000 年都位居世界首位, 但其位置在 2001 年被马来西亚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 中国棕榈油进口来源国 的构成变动较大 , 1988 年中国主要的棕榈 油 进 口 国 家和地区分别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奥地利、泰国 和中国香港, 到 2005 年中国进口棕榈油几乎就全部 依赖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 见表 1) 在中国棕 榈油进口中,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比重上升较 快, 2005 年 其 比 重 已 经 达 到 34%, 而 马 来 西 亚 的 比 重 则 占 到 65%, 这 与 其 20 世 纪 90 年 代 的 平 均 水 平
关键词: 世界; 中国; 棕榈油; 生产; 贸易; 结构; 价格; 消费; 需求弹性
进入 21 世纪以来, 中国植物油消费呈急剧扩大 的态势, 世人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大豆及豆油的 贸易变动和国内生产状况, 而棕榈油进口就在这短 短的几年间, 就以远远超过豆油进口量的态势, 从 2000 年的 141 万 t 增加到 2005 年的 456 万 t, 并成为 世界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 也成为中国植物油消费 中消费量仅次于豆油和菜籽油的第三大植物油品种。 可见, 棕榈油已经成为中国植物油供给的重要组成 部分, 从确保植物油供给安全的角度出发, 分析世 界棕榈油生产贸易状况以及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的 原因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赵国志 ( 2005) 对 世界植物油料油脂的生产贸易消费进行了介绍, 张 希财 ( 2005) 对棕榈油的供需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但对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没有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 因此, 本文首先对世界棕榈油生产与贸易现状进行 分析; 其次, 分析中国棕榈油进口结构及其变动; 再次, 探讨中国棕榈油进口急剧增加的原因; 最后 是结论和建议。 1 世界棕榈油生产与贸易现状分析 1.1 生产现状分析
* 本文得到编号为 70403017 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AO 农业展望 31 2007 年第 6 期
贸易观察 TRADE OBSERVATION
所取代, 2005 年其第二位的位置又被印度尼 西 亚 所 取代。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尼日利亚棕榈树种植经 历了减少之后又扩大的局面, 从 1961 年的270 万 hm2 跌落到 1983 年的 190 万 hm2 后, 又迅速扩张, 截至 2005 年 , 其 种 植 规 模 已 经 达 到 332 万 hm2。 进 入 20 世 纪 90 年 代 后 , 泰 国 棕 榈 树 种 植 面 积 呈 扩 张 态 势 , 但其规模还远小于上述三个国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近年来, 中国棕榈油 进口扩张非常迅速, 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进 口国, 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的主 要原因。
首先, 从国内需求因素来看, 中国棕榈油进口 增加主要源于国内植物油消费总量的增加及植物油 消费构成中棕榈油的比重上升, 尤其是与用于食品 加工的棕榈油需求量急剧增加有关。根据美国农业 部统计, 2002 年度中国植物油消费量为 1741 万t, 到 2005 年度已 经 增 加 到 2136 万 t, 其 中 棕 榈 油 消 费 量 的比重从 20%增加到 22%, 花生油比重从 13%下降到 11%。 同 时 , 在 棕 榈 油 的 消 费 量 中 , 食 用 消 费 量 从 75%下 降 到 60%, 食 品 加 工 用 油 从 25%上 升 到 40%, 目前, 国内方便面以及饼干等食品加工中大部分都 是用的棕榈油, 同时, 国内食用油市场比较混乱, 而伴随色拉油等桶装油市场大规模形成和激烈竞争, 再加上桶装油又没有明确标明各种植物油的比重, 从追求利润的角度出发, 这就加大了食用油厂家在 桶装油中提高棕榈油比重的可能性。
西亚 西亚 和地区
489 440
462
298 3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