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安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泰安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纲要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12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 (3)第一节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 (3)第二节对原总体规划及实施的回顾与评价 (3)第三节规划依据、原则、范围与期限 (6)第四节工作技术路线 (7)第五节本次总体规划工作重点 (8)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8)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8)第一节城市性质 (8)第二节城市规模 (9)第四章市区规划 (10)第一节城市发展空间选择 (11)第二节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13)第三节市区空间结构 (16)第四节市区城镇职能及规模 (16)第五节空间管制 (17)第六节远景发展构想 (19)第七节发展时序 (19)第五章中心城总体布局 (20)第一节用地布局结构 (20)第二节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21)第三节城市专项用地规划 (24)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8)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 (31)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3)第九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6)第一节城市形象 (36)第二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7)第十章城市旅游系统规划 (38)第十一章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39)第十二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9)第十三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39)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40)第十五章城市公共政策 (42)第十六章附则 (42)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第1条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1.修编原总体规划是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

山东省根据本省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四大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即可持续战略、城市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科教兴鲁战略;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研究》等。

同时,山东省提出建设“三圈一群”的战略决策。

这些战略与规划将对泰安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3年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县市对其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泰安市政府也于2004年初作出工作部署,要求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

2.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域环境是规划编制的外部动因。

(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的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五个统筹”。

(2)《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3)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

泰安市现状城市化率达到44.3%,超过山东省平均水平,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城镇化发展呈现持续的加速性、极度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与市场化相伴随性及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保护和破坏的双重性等重要特征。

正确认识当前高速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城市规划对城镇化的调控和引导,是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3.城市快速发展的自身要求是规划编制的内部动因。

2003年泰安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8.4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74万人,已超过上一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远期规模,原有总体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为适应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需要对上一轮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节对原总体规划及实施的回顾与评价第2条对原总体规划的回顾1.1978年编制了第一轮总体规划(未批)。

2.1981年编制了第二轮总体规划。

现状人口11万,现状用地13.5平方公里。

3.1988年对上轮总体规划作了调整、完善(未批)。

现状人口23万,现状用地24平方公里。

4.1987年编制了《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1年编制了《泰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城市风貌规划》。

5.1996年编制了新一轮总体规划(1998年批复,以下简称98版总规),要点如下:城市性质: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现状人口38.5万,规划2010年人口55万;现状用地44.3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57.2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方向:集中在高速公路环内发展,以向西、向南为主,严禁跨越环山路及西部的104国道向北发展。

第3条对98版总体规划的评价1.98版总规确定的规划原则是合理的,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2.98版总规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基本符合当时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发展态势。

3.98版总规确定的“双环结构”的区域空间结构及“一个中心、一轴一线、六条绿带、六个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较为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其中时代发展线的提出与建设,带动了青春创业园的快速发展,同时引导市政府搬离岱庙,保护和恢复了历史遗存。

4.98版总规确定的“二山、七带、四片”的绿化构架是较为合理的,指导泰安市较大的改善了城市环境。

5.98版总规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出了“山城一体、城不压山、城不上山、城中见山”的原则,对山、城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6.98版总规基于旅游城市的定位及对名城的保护,将城市第二产业疏解到满庄与山口,造成中心城第二产业空间较为缺乏。

而山口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的约束,没有完全起到疏解第二产业的作用。

第4条对98版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1.实施成效(1)城市经济稳步发展;(2)城市规模快速膨胀;(3)公共设施条件日臻完善;(4)城市住宅与房地产业蓬勃发展;(5)工业园区建设蒸蒸日上;(6)园林绿地建设改善了城市景观环境;(7)城市道路交通体系逐步完善;(8)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主要问题(1)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用地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首先,城市空间发展受到各种因素限制。

近几年城市规模快速膨胀,原规划控制区125平方公里的用地目前尚未建设的有55平方公里。

其中13平方公里的用地为绿化控制用地和河流水面,仅有32平方公里为可建设用地。

而这些可建设用地也多为交通闭塞、用地条件较差。

原规划控制区外围用地,如要建设需要跨越城市门槛——高速公路,而且这些用地也被高速公路、铁路、河流分割的较为琐碎。

其次,城市用地布局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

例如市区内工业与生活居住相混杂,其中包括14家省级控制重点污染源;老城区内商业中心过度集中,城市商业副中心没有形成。

(2)名山、名城保护仍存在挑战近几年,泰安市加大了对名山、名城保护的力度。

例如,建设环山路、拆迁违章建筑、市政府搬离岱庙等。

但是目前名山、名城的保护仍存在一定的挑战,例如,市区内仍存在较多的污染企业和较多的小锅炉,旅游经济开发区东北部沿山开发第二产业等等。

(3)综合交通现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产生较大干扰;由于铁路、河流及现状建设的影响,城区内断头路较多,交通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路上,交通压力较大;由于城市空间扩展,组团之间间距变大,交通距离拉长,急需建立快速交通加强联系,而现状仅有长城路一条准快速路;社会停车场严重缺乏、公交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

(4)城市特色尚不突出城市现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特色还未充分挖潜,城市特色不甚突出。

(5)城市缺乏公共开放空间老城内过于拥挤,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疏解,但公共开放空间仍较为缺乏;原总体规划确定的部分公共开放空间被挤压、占用。

(6)城市公益性公益设施和市政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几年,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少,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市政设施的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7)旧城改造难度大,改造质量有待提高老城区人口密度较大,22平方公里居住了35万人,人均占地仅有63平方米;目前,市区内“城中村”数量较多,改造难度大。

旧城改造质量有待提高。

第三节规划依据、原则、范围与期限第5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第14号令)3.《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4)4.《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5.《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6.《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泰安市其他行业发展规划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2.以“区域一体化”的理念,充分分析论证城市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泰安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定位及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关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泰安的特色。

3.以“生态优先”的理念,规划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主线,努力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以“公平共享”的理念,规划倡导公众参与,同时尽量给于所有泰安人同样的机会分享泰安市未来的成功。

第7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泰山区和岱岳区,总面积2087平方公里。

第8条规划期限1.近期2004-2010年2.远期2004-2020年3.远景2004-2050年左右注解:淡化规划年限、强化规划阶段;夯实近期建设、强化城市远景。

第四节工作技术路线第9条工作技术路线1.问题和目标导向:问题→目标→策略→布局→措施;2.布局:三个层次,两条主线。

(1)三个层次:市域、市区、中心城。

市域为泰安市行政管辖区,包括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市区即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泰山区和岱岳区,总面积2087平方公里;中心城东至石汶河——大汶河一线,西至黄巢寨——龙门口水库——玉女山——太平山一线,南至满庄南界,北至泰安市北界,总面积平方公里。

(2)两条主线:发展线、保护线。

第五节本次总体规划工作重点第10条规划重点1.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2.城市合理容量与规模3.城市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4.城市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的优化5.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构筑6.城市名山、名城的保护7.城市旅游发展策略的制定8.城市特色景观的塑造9.城市生态环境的整合10.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11.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11条98版总规确定的泰安市城市性质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

第12条本版总体规划对泰安市城市性质的考虑城市性质应反映泰安市的本质属性即其独特性,同时要反映泰安市在这一规划期内的主要职能。

因此泰安市的城市性质的确定要坚持四原则:独特性原则、主导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泰安市城市性质的定位主要考虑以下元素:1.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2.历史文化名城;3.风景旅游城市;4.卓越的自然山水。

第13条城市性质1.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2.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3.卓越的旅游城市;4.世界名山、旅游名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