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概况 (2)4、施工方案 (3)5、施工顺序 (3)6、正洞排水方案 (6)7、正洞通风方案 (6)8、施工要点 (7)9、工期安排 (7)10、资源配置 (7)11、注意事项 (8)12、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10)13、应急预案 (11)新哨隧道8#横通道进正洞挑顶施工补充方案1、编制依据(1)《新哨隧道正洞设计图》。
(2)《新哨隧道辅助坑道及排水设计图》(3)《云桂遂参04》(通用参考图)。
(4)《平行导坑、横洞衬砌图》(云桂隧参-13)(5)《双线隧道辅助施工措施及施工工法》(云桂隧参-08)(6)国家、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则和标准及有关文件。
(7)实施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8)我方人、机、料概况及施工经验;我单位类似铁路工程经验。
2、编制原则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设计目的,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施工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
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
充分应用“四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
遵循标准化管理原则。
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3、概况3.1工程概况新哨隧道位于南盘江至弥勒区间,设计为双线隧道,列车时速200公里,并预留250公里条件。
隧道最大埋深约500m,进口里程DK607+430,出口里程DK618+942,中心里程DK613+186,全长11512m。
为加快施工进度,解决施工及运营期间排水问题,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隧道左线右侧35m设置无轨运输平行导坑,设计总长9308米,现已延长出口平导施工1000米,其中进口平导长5807m,出口平导长4501m(含延长段1000m)。
新哨隧道正洞与平导间预计共设24个横通道,其中进口14个,出口10个(含加1#和加2#),横通道与正洞交角为45°。
新哨隧道8#横通道长32.8m,与正洞左中线相交里程DK610+835,与平导中线相交里程为PDK610+800,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135°,坑底坡度5.02%,水沟坡度4.07%,8#横通道内净空为5m(宽)*6m(高),运输方式为无轨单车道。
3.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横通道所处地段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地层岩性为三叠系炭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泥质岩可溶岩为主,多夹有砂岩、页岩、泥岩等软质岩,岩性杂乱,软硬不均。
该段位于岩溶水平径流带,富高压岩溶水,隧道开挖易造成高压涌水突泥危害。
8#横通道属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横通道与正洞交接处正洞段为Ⅲ级围岩,采用Ⅲ级A型复合式衬砌,正洞开挖方法为台阶法。
4、施工方案8#横通道施工到与正洞的交接处后,按一定弯曲弧度进入正洞,进入正洞后,先向大里程开挖支护,再向小里程方向施工,为开挖台车、二衬台车提供拼装条件,待二衬台车拼装完成后,及时施作交接段的二次衬砌,确保交接段的施工安全。
5、施工顺序5.1 施工顺序5.1.1 调整横通道角度⑴在横通道施工至与正洞的交接处后,在横通道内架立3榀I18锁口钢架,钢架与正洞中线平行,钢架间距1.0m,每榀钢架在拱脚及拱腰位置分别施做2根Φ22锁脚锚杆,共8根,L=3.5m。
图1锁口钢架图⑵横通道与正洞相交后,按照下列图示沿横通道中线方向(半径23.66m的圆弧)开挖爬坡导洞进入正洞。
图2横通道进入正洞平面图5.1.2 横通道进入正洞后施工⑴横通道进入正洞后,按8#横通道断面开挖爬坡导洞,斜向上弯拐挑顶开挖至正洞拱顶标高。
⑵开挖到导洞顶和正洞顶位于同一高程后,继续向大里程方向按Ⅲ级围岩开挖方法、支护参数施工上部弧行导洞,施工5米后,喷砼封闭掌子面。
图3 爬坡导洞纵断面示意图及导洞进入正洞断面图⑶导洞中线与正洞中线重合后,再逐步扩大施工断面,直至正洞的标准断面。
正常开挖施工时,先沿着正洞方向向小里程方向按台阶法扩挖正洞35m,作为拼装开挖台车、二衬台车的空间,然后向大里程方向开挖正洞。
⑷导洞支护参数如下:(1)喷砼:拱、墙喷射C20混凝土,拱墙喷射厚度10cm。
(2)钢筋网:拱部铺设φ6钢筋网片,网片尺寸:25×25cm;(3)锚杆:拱部打设φ22砂浆锚杆,长2.5m,间距(环×纵)1.2×1.5m。
⑷当开挖与横通道相交处正洞时,DK610+818~+833段拱部应加强支护,按照1.0m×1.0m(环×纵)的间距加密L=3.5m的φ25中空锚杆及L=3.5m φ22砂浆锚杆,保证交叉口段围岩的稳定。
5.1.3 横通道模筑衬砌在爬坡导洞进入正洞一段距离后(形成交接处横通道模筑衬砌空间后),及时对交叉口处横通道施作二次衬砌至少10米,厚度25cm。
横通道模筑衬砌模板采用1.0m×0.3m的钢模板,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必须严密,防止漏浆。
5.1.4 正洞二衬施工在正洞交叉口段和DK610+819~DK609+843段仰拱及填充施工完成后,及时拼装二衬台车、防水板台车,二衬台车拼好后,及时施作交叉口段正洞二衬。
6、正洞排水方案6.1 横通道排水横通道从平导到正洞为上坡,顺坡排水,洞内20cm厚C20底板浇筑后,边墙水沟及时跟进并跟平导水沟顺接,施工用水和岩石裂隙水均直接通过边墙水沟排至平导水沟再排出洞外。
6.2 正洞排水进入正洞段施工时,为了保证正洞在施工期间排水顺畅,正洞排水应顺接横通道排水沟侧沟。
7、正洞通风方案进入正洞段施工时,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
独头压入式轴流通风机设在横洞洞口,共设置2台110KW通风机,通过Ф150cm通风管将新鲜风压送到开挖工作面,洞内产生的污风沿着隧道另一侧被压出洞外。
8、施工要点正洞与横洞相交地段处于复杂的三维受力状态,为保证正洞安全挑顶施工的完成,该处应相应得加强初期支护。
8.1 横通道交叉口段施工,应加强初期支护,并架立3榀I18锁口钢架。
8.2 正洞交叉口处施工应加密φ25中空锚杆及φ22砂浆锚杆,保证交叉口段围岩的稳定。
并要求及早施作横洞段二次衬砌。
8.3 及时施作交叉口段横通道及正洞模筑衬砌。
8.4 交叉口段施工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9、工期安排2014年7月15日-2014年8月31日 8#辅助正洞完成挑顶和扩挖 2014年8月31日-2014年9月30日完成交叉段仰拱及填充浇筑 2014年10月1日-2014年11月31日完成交叉段二衬浇筑10、资源配置10.1 施工组织机构分部成立横通道三岔口施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横洞三岔口施工。
组长:何国山副组长:杨东升、宋清印组员:刘军、渠星振、魏余波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施工方案论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指导,安排专人跟踪现场施工过程,及时监控量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由施工管理领导小组现场勘察情况,确定新的施工方法,必要时采取加强支护措施,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10.2 人员配置开挖作业人员45人;支护人员26人;二衬及仰拱22人。
10.3 机械设备配置进入正洞后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下表: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 通风机110KW 2台2 挖掘机PC200 1台3 装载机ZLC50C 2台4 出碴汽车斯达-斯太尔4台5 空压机22m3 3台11、注意事项11.1 本方案施工前提是横洞进入正洞围岩地质为Ⅲ级或Ⅳ级围岩;11.2 施工中必须加强围岩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反馈支护信息,确保支护措施安全合理。
11.3 交叉口段横通道衬砌应及早施作。
11.4 横洞与正洞掌子面施工时,应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的稳定性。
11.5 转入正洞导坑施工期间应加强行车安全,制定行车方案,在隧道内设置交通信号标志,在交叉口处设置凸透镜,车辆在进入弯道时必须鸣笛,并指定专人进行行车指挥。
11.6 交叉口段正洞开挖应按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
11.7 加强安全监控和日常检查,做好应急材料、物资的储备。
11.8 进入正常施工后,及时配齐配强人力、物资、设备、管理资源,同时及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交叉段稳定、安全,正洞交叉口段的一环二次衬砌,应在横洞断面宽度范围外的两侧各设置一道沉降缝,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交叉口处正洞混凝土衬砌开裂。
11.9、当导洞进正洞后,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正洞掌子面昆明和南宁方向先行施作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指导后续施工。
11.10 量测措施架子队对横通道与正洞的交叉口进行量测点的加密布置(监控量测点按照每 2.5m/环,进行加密布置),加密量测频次,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整理,及时分析成果,汇总上报。
分部成立专项监控量测领导小组,每天对监控量测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对有异常现象要及时停工处理。
上报监理组、局项目部,联合制定处理方案。
项目分部监控量测主管领导为分部总工程师杨东升负责;测量主管由杨明春负责;测量员为赵刚、李平安。
11.11 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检查,发现异常或突发事件情况时立即暂停施工,撤离出隧道内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做下步处理方案。
12、安全、质量、环保措施12.1 安全措施12.1.1 进入正洞施工期间实行作业队领导轮流值班制,对作业过程及安全操作进行全面监控与指挥。
12.1.2 加强对围岩的变形量测,随时掌控围岩收敛情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和围岩的加强支护。
12.1.3 严格执行火工品管理措施,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遵守爆破安全操作规程。
12.1.4 临时及辅助工程按相应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施工。
12.1.5 临时供电及照明线路满足《电力施工技术安全规则》要求,电线接头牢固,电力安全工具定期检查。
12.2 质量措施12.2.1 严格按照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异型型钢加工,钢架间纵向采用Φ22钢筋连接,连接钢筋环向设置间距1.0m,喷砼至设计厚度,确保支护质量。
12.3 环保措施12.3.1 土地资源保护措施弃碴场应及时修筑挡护设施,保持其稳定,避免水土冲刷,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源。
洞内以及其它工程弃渣,严禁倾泻于河床,挤占河道或其他排洪、排水设施。
12.3.2 水环境保护措施不得将施工用水、施工场地排水排至居民饮用水体和养殖水体。
生活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就近排至附近水体,不得在生活区形成新的积水池塘。
施工产生废水,经过滤沉淀池处理后可用作冲洗厕所用水或排入适当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