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件


③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㈢.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 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 的可信度。
实例: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 落数目的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的106 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 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 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分析其原因。
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典型特征
大肠杆菌呈 黑色中心 ,有或无金属光泽
本课题知识小结:
合成培养基:
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 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合成培养基主要成分是氨基酸、 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其它 一些辅助物质。 优点:标准化生产,组分和含量相 对固定;成本低 缺点: 缺少某些成分,不能完全满 足体外细胞生长需要。
天然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 织提取液(如鸡胚和牛胚浸液)。 优点:营养成分丰富,培养效果好 缺点:来源受限;成分复杂,影响对某 些实验产物的提取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易发生支原体污染;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什么?
4、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5、什么是消毒、灭菌,常用方法有哪些?
消毒与灭菌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 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 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纯化大肠杆菌
接种方法有: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 养基表面连续画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钟逐 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画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 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 菌落.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 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 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 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 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 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 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 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 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 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 感染操作者。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 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 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 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 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 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菌种的保存
1、临时保藏: 接种到固体斜面培 养基,菌落长成后 置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 甘油冷冻管藏法
四、操作提示
无菌操作 做好标记 规划时间
五.课外延伸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 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 分解尿素。
测定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水 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将滤膜放到 伊红美蓝 培养 基上培养,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通过记述得出 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6、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步骤 7、如何倒平板?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 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 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 生物污染培养基。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病毒
细菌
微生物包括哪五类: 放线菌 真菌 原生动物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1、培养基可以分为哪两类? 2、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此外 还要满足哪些要求?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什么? 4、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5、什么是消毒、灭菌,常用方法有哪些? 6、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步骤 7、如何倒平板?
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通过对照实验,若培养物有杂菌污染, 菌落数偏高;若培养物混入其他氮源,则 菌落形态多样,菌落数偏高,难以选择出 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2.提示:选择每个平板上长有30—300个 菌落的稀释倍计算每克样品的菌数最合适。 同一稀释倍数的三个重复的菌落数不能相 差悬殊,如相差较大,表示实验不精确。
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单 细胞繁殖而成的,即一个菌落代表原先的 一个单细胞。
⑵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 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 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 ②为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加 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皿中,经涂布,培 养计算出菌落平均数。
②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 碳源:葡萄糖、尿素 氮源:尿素
5、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
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 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 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 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 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10g。 ◆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 火焰旁进行
㈣.取样涂布
◆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注明培 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培养物 等。
㈣.取样涂布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稀释倍数 目的
细菌
104、105、106
放线菌
真菌
103、104、105
102、103、104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 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 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 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 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 培养微生物。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 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 生物生长。
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
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 养基: KH2PO4 1.4g NaH2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0g ①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 固体培养基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 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 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 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 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 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 的菌落。
原因:⑴土样不同, ⑵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
方案一: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相同土样进行实验 结果预测: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无误; 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 基的配制有问题。 方案二: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 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 否受到污染。
保证获得菌落 数在30~300 之间、适于计 数的平板
原因: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
㈤.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思考:要将哪些培养皿进行培养?
㈤.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 细菌:30~37℃培养1~2d 放线菌:25~28℃培养5~7d 霉菌: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 分离与计数
一、课题背景
1、尿素的利用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不能直接 被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 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2、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
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
CO(NH2)
+ H2O
脲酶
NH3 +
CO2
4、课题目的
①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培养基的营养物质
2、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此外 还要满足哪些要求? 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和氮源、 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 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例 如: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 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 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 等的要求。
②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 的细菌
一.研究思路
㈠.筛选菌株
㈡.统计菌落数目 ㈢.设置对照
㈠.筛选菌株 1、实例: DNA多聚酶链式反应是 一种在体外将少量DNA 大量复制的技术,此项 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 (930C)的DNA聚合酶。 原因:因为热泉温度70~800C,淘汰了绝大多 数微生物只有Taq细菌被筛选出来。 启示:寻找目的菌种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 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培养基分类: (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 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中固体培养基用 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 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 成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