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的影像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③、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 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我们必须忍痛割爱,就象 罗丹砍毅然砍去“巴尔扎克”的手。
(三)、变化原则
以上两点“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 是就一部影片中的单个具体的画格的构图而言的。 那么,对于由千万个单个画格所组成的整部影片 的画格的构图而言,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变化 原则”。 电影不是照片。观众不能忍受一部构图没有 变化的电影。而变化也正是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 和它的魅力之所在。一部电影的变化可谓千变万 化,除了构图所表现的内容的变化外,构图形式 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变化。景别、角度、运动 (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等都属于构图形式 的变化。
电影艺术的影像
主讲杜鹃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
思考题:①、电影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②、如何划分一个镜头? ③、影像构成的元素主要有哪些?
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即影像和声音结合 的艺术。当然,“视”与“听”二者在电影 中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应该明确指出:电影 “视”第一,“听”第二。或者说,电影
怎样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我觉得它不应该 仅仅理解为:画格中所拍摄的内容都是一些美好动人的景物:青 山,绿水,鲜花,美人……画格中拍摄的内容美,──即“拍什 么?”仅仅是画格具有美感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全部,还有比它 更重要的,就是──“怎么拍?”。“怎么拍?”──即不同的拍法, 它可以使美的东西拍出来不美,它也可以使看来平常的东西,拍 出来之后,看起来好看。
是以“视”为主,“听”为 辅的艺术形式。为什么: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1895年──1927 年都是无声电影。爱森斯坦、格里菲斯、卓别林的影片影 像的表现力可谓登峰造极。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据国外脑生理学者和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学者共同测试的 结果: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的信息量,视觉信息是听 觉信息的900多倍。如相同时间内看电视新闻比听广播新 闻的信息量多900多倍。一个人看30公分厚的介绍一个城 市的书,还不如看30分钟关于这个城市的录相。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 人的心灵。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联想我们坐在电 影院里看电影时的感受。四周的世界消失了,剩下的只有 你和银幕上的人们。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 地分割画面。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如在低调的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暗色调,三分之一应 该是亮色调;在高调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亮色调,三分之 一应该是暗色调。(①──③其实都是从“黄金分割原则”派生 出来的。)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这就是说,主 体不能在画格中显得空空荡荡。
我们从创作的角度讲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主体与陪体: 一个画格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无论多少,它 们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主体和陪体。如何区分主体 和陪体: ①、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大,乙 在画格中小,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②、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居前景, 乙在画格中居后景,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这就是影像的魅力。这就是影像的神奇。 所以,我们学习电影,首先要掌握好影像的各种元素。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是镜头。
影像是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的。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 成。
如何划分一个镜头?
一个镜头是以下各种解释中的哪一种: 一个景物:一座山,一所楼,一棵树,一个人…… 一个景别:一个远景,一个全景,一个中景,一个近 景,一个特写…… 一段时间:一秒钟,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一段长度:一呎 (一呎=0、3048米)。
影像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内容?
我们从六个方面讲:
①、构图 ②、景别 ③、角度 ④、运动 ⑤、照明 ⑥、色彩
(六个方面其实是互有关连的,如构图,我们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 图”中主要讨论的是在一个画格中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置。其实它当 然还包括照明、色彩等元素。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分成六个方面,主要 是为了讲述上的方便。)
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①、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②、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 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电影每秒24 格)。
讨论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处理好一部影片中 的“构图”元素,起码应考虑以下三点,或称三原则, 即:
③、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 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 体。
一个画格中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应 做到以下几点:
①、主体不要居中 美术、绘画中有“黄金分割原则”,这是画家在 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审美经验。 “黄金分割原则”即: 1∶ 1.618 近似值: 2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 则。其中,“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 则”是就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而“变化 原则”则是就整个一部影片的构图而言。
(一)、美学原则
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视觉 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换句话 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 不应喧宾夺主。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 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 应有疏有密。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 斜不稳。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 成一定的角度。
二、主题服务原则
在一部影片当中,画格的构图无疑也是影片诸形式中的一种 形式。而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才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 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构图也必须为主题服务。 构图如何为主题服务: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 觉美感的构图。
正确的应该是马尔丹的定义。
马尔丹讲: (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 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
电影刚诞生的时候,没有镜头的概念。整场拍 一个镜头,然后整场整场地接起来放映。格里 非斯开始才有现在意义上的镜头的运用。它使 电影影像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电影从 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