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纵观历史长河,探索远古帝王。
遥看其恢宏功绩,武则天无疑是众多帝王的星河中最耀眼的一颗。
她虽为女儿身,却生就一颗男儿心,她拥有雄才大略,为人狠辣,从当初14岁进宫时唐太宗时期的小小才人一职,到唐高宗李治时期的皇后一职,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再到定国为周,自立为武周皇帝,掌管天下大事。
这期间充分体现出她为人做事的强硬手段,以及其狠辣程度。
武则天一生辉煌,死后却立有一块无字碑,后人对其成就褒贬不一。
武则天究竟是千古帝王还是红颜乱世,一切都只是众说纷纭之词,但我们却永远记得了那位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
一. 政治成就武则天自小便拥有常人所不具有的智谋,为人聪颖,在当年驯服烈马---狮子骢一事便充分表现,后唐太宗李世民怕其锋芒过漏,威其江山,将其职位压低,但其拥有智谋,在李世民死后能从一个无权无势的尼姑,转变为一代女后,可见其智谋与远见。
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
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一)政治武则天在未称帝之前,便已掌握全国的政治大权,武则天称帝后,更加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
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
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
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与此同时,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
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
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二)经济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
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三)军事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即由那时而来,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随着统治的稳定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在西北,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高宗启用裴兴俭经略西域,于调露元年(679年)重置四镇。
垂拱三年(687年),正当武后忙于篡位时,吐蕃又占领了安西四镇,其前锋直达敦煌。
武后称帝后的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在东北,武则天时期契丹崛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进攻河北地区。
武则天三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在奚和突厥帮助下才得平定,由此不难看出武则天时期军事上的总体表现不及唐太宗时期。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另外,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开始瓦解,武则天根据实际情况在募兵制度方面有所创新,在边疆地区招募“团结兵”(团练),“团结兵”具有一定雇佣兵的性质,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意义。
(四)文化武则天执政时期,是中国文化空前发展、空前隆盛的时期。
在诗、文、小说、史学等方面,出现过七个第一。
(1)散文。
富家谟、陈子昂创作了第一批唐文。
唐文以质朴则健的文风,取代了六朝以来柔弱华丽的文风。
至唐代后期,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创作了成熟的唐文,而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前两名。
(2)唐诗。
宋之问等人创作了第一批成熟的唐诗,即律诗与绝句。
这是前代不曾有过的格律诗。
当时,武则天和许多诗人,也会作这种格律诗,后业,杜甫、王维特别擅长此道。
律诗绝句,千多年后的今天,还有强大的生命力,近年,如雨后春笋的各地诗社,主要是作格律诗的。
(3)对联。
这批创作格律诗的诗人们,同时创造了第一批对联。
因为律诗限定八句,又规定中间四句应该做成两个对偶句,也就是两副五七言对联。
过去都以为五代十国的后蜀国王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庆长春”是我国第一副对联,。
在新中国,对联仍有广泛应用,例如:春联、婚联、寿联,节日联、行业联、名胜联、庭院联、喜庆联、挽联等等。
(4)小说。
武则天时期,出现了第一篇结构规模相当完善的小说张行成的传奇《游仙窟》。
到了唐代后期,传奇就很多了,成为唐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5)史学。
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即刘知几撰的《史通》。
至今,在中外史学界,仍有重要地位。
(6)药典。
武则天组织专门人才,编辑了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7)大百年全书。
武则天招集许多文士编辑成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即一千卷的《文馆词林》。
二. 用人制度在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一)任人唯贤,不拘门第、资历武则天的用人方式独特方面在于,任人唯贤,不拘门第、资历。
能者、贤者居上。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关陇把持特权,门阀观念非常的严重。
不利于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进入官场。
为了使没有权利和地位,但有才能的人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有所作为,并且得以升迁。
于是在显庆四年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志》,以武氏为第一等,其余均按官位高低为准,那些出身士兵立有军功的人,也可以跟世家大族列为同一个等级。
这样一来扩展了用人的范围,也寻找到许多庶族地主中有才能的人。
武则天指出“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
”者,无论是庶族还是地主,都可以因此而远近闻名。
武则天在弘道元年临朝称制,神龙年间退位,先后经历了28年,期间任用了78位宰相。
由此可见武则天的任人惟贤、唯才是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武则天打破了封建的取才方式,大胆的采用了新的方式方法来获取人才。
由此可见武则天的胆识和常人的胆识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正是因为武则天的胆识和手段,为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同时显示出武则天是封建时期难得的人才。
(二)广揽英才,不避仇怨武则天拥有政治家的广阔的胸怀,任用贤人,不避仇怨。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少数名族契丹部落经常侵扰唐朝的边境,其将领李锴固、骆务整屡次打败唐军,杀唐朝的将士无数。
后期李锴固、骆务整两人来归降于唐。
许许多多的大臣都要求杀了他们,但是在武则天得知李锴固、骆务勇敢无比、骁勇善战是不可多得的名将时,她并没有接受众大臣的建议杀了李锴固、骆务,而是重用两人。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特赐锴固姓武士”[1],使其忠心的为武则天守护疆域。
光宗元年八月,徐敬业称兵谋反。
著名诗人骆宾王为徐起草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即《讨武檄》。
该文气势磅礴,文词犀利,对于武则天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数其罪行,揭其隐私。
但是在武则天看到这篇文章,讥骂她的檄文不仅没有发火,相反却是赞不绝口。
认为骆宾王才华出众,便使人求来,后来骆宾王在战乱中被杀,武则天非常的惋惜。
从以上两个例子说明,武则天异于他人的看法,是因为看到了国家大局为重。
成就了唐朝时期的繁荣、和平、稳定的生活得以保障是不可缺少的。
(三)信赖英才,爱惜人才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实行酷吏政治。
其中著名的酷吏就有来俊臣、周兴等,死于这两酷吏手中的人都是各不下数千人,也牵涉到一些正直的大臣。
武则天对于这些正直的大臣都比较信赖,处理相关案件也是非常的慎重。
629年的春天,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魏元忠等人谋反。
并且将他们关入监狱。
在这一时间段的酷吏的特点是严刑逼供,并且有明确规定坦白就可以免受皮肉之苦。
那是的狄仁杰已经是老年了,经不起严刑拷打于是就假装承认有谋反的意图。
武则天知道后非常的难过,因为狄仁杰是武则天比较看重的人才,于是派人去看他,狄仁杰写好冤状。
带回家要家人带去给武则天,武则天看过后,亲自审理案件,经过查明并没有谋反的意图,于是就释放了。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武则天信赖人才和爱惜人才。
同时也验证了那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四)思贤若渴,极力求访武则天在《求贤制》中指出“不凭群产,熟赞皇猷”,认为只有凭借众多的贤良人士共同辅助皇上,才能够治理好国家,于是武则天为了“储贤良”“询政道”而失眠,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封建的君王为了治理好国家,亲自寻找人才的人数不多,然而武则天就是其中的一个,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不难看出武则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视程度。
“十室之邑,忠心尚存;三人同行,我师犹在”[2]。
“上之临下,道末贵于求贤”;“避储才能,共成羽翼”。
这都表达武则天求贤,思贤若渴的思想,为了收揽天下英才,武则天在《求贤制》中说;“今日更启搜扬,庶得不遗早泽”。
在《求访贤良诏》中说;“宜令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
下令让官民举贤或自荐,派官员到各地搜罗人才。
以上都说明武则天对人才的重视。
三. 历史评价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
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虽然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有很多的功绩,但也有很多过失。
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
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
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