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任务群讲解

高中语文任务群讲解


4.课程内容(主要是介绍15个学
4.附录
习任务群)
(四部分)
5.学业质量标准
6.实施建议
7 .附录
(七个部分,没有前言)
29
审美鉴赏与创造
A
语言建构 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B
C
文化传承与理解
1.语言积累与建构 3.语言梳理与整合
2.语言交流与沟通
4.发展形象思维 6.提升思维品质
5.发展逻辑思维
1.学习目标与内容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把 握其完整的艺术世界;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 语言、内在精神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品 味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整体的艺术架构和感 人场景,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 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全面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余振解释说,在沟通中,讲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由此告诫同 学们做事要留有余地,做人要心怀感恩。这四个场景“步步惊心”,也 能考察同学们的应变能力。他看到的上乘之作是,辞职时说“我想让自 己变得更好”,要回归时说“我已变得更好,还要帮助公司变得更好”。
余振强调说,现在学生都很聪明,但做事过于自我,不考虑别人的 感受,对今后职场的发展是不利的。
语文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 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了 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口头和书面、古今“实用 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任 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言运用基础能力,还充分 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 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 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湖南师大文学院 周敏
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 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
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dòng)。山明水净的湘西 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nuó)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 把任务分成五类:
(1)拼板式任务:此类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 拼成一个整体;
(2)信息差任务: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 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
(3)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 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参与者
完全人格和价值伦理
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
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 13
课程价值的新方向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校教育给予未 来公民应对未来社会挑战必须具备的 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 绕一个共同的交际任务,积极主动搜索 与应用相关资源,从而进行自主探索和 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提高 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3R到4C,超越基础 拥抱“4Cs
(Creativity
分享思想、问 题、观点与解答
以新方式来看待问题 共 在同 工合 作作中达 投成 入目 聪标 明才跨智越学科联结学、习创尝造试与以发新明的方式来做事
参考国际课程比较关注的“独立判断的思想者、终身不渝的学习者、世界 事务的参与者”的培养方向,依托史家小学20多年的和谐教育特色提出的, 是在全球视野中对“和谐的人”作出的更为具象和现实的表述。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双重取向
一是学习取向。其目的 是指向学习者对语文知 识、技能和策略的掌握, 指向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是交际取向。任务的设 计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 学习中运用语言文字来传递 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的读写活动趋于一致,具有 特定的功能情境,有具体交 际目的,有明确的读者
语文学习任务群既具有学习情境,又具有功能 情境。正是这种功能情境构成了语文知识、技能 和策略的应用情境。
(周红: 任务驱动与内容沉浸整合的建构主义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 明确“任务”的前提下,使学习者的学习与社 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有效完成语言交际—— 口语或书面语表达。
因此,TBLT目标明确,导向作用鲜明。
设计任务活动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 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创造 思维能力,有利于用外语解决现实问题,有利 于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高中课程的结构即将发生的变化:
必修课程,开设2个 学期,8学分;选修Ⅰ课 程,开设2个学期,0—6 学分;选修Ⅱ课程,开 设2个学期,课程标准中 设计4个任务群,每个任 务群2学分。
必修课是每一个高 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修Ⅰ是参加高考的学 生必须选择的课程,选 修Ⅱ供学生自由选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II三类课程 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8项学习任务群。
索作者、作品背景、相关评价、同类作品比较等 资料,引发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读。 (6)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 愉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作品中汲取营养,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运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 梗概或提要。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 头、书面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44
2017年北京语文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语言——人——言语(言语生存论)
有什么?
what?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
2004年试验版
2016年修订版
27
03年课标(语文)
新课标(语文)
1.前言(课程性质、基本 1.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必修、选修)3.课程结构
3.实施建议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三个追问?
是什么?
有什么?
怎么用?
why?
是什么?
如何理解“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
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
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 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 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 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 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北京卷任 选题第2 题(2017 年高考)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 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 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 你会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 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写一篇记叙 文。要求:想象合理, 有记叙,有描写, 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 以小见大。
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 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新年的坚定、意志的坚强。
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 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高考作文
全国 卷一 (2017年 高考)
于一个理由。
(4)木兰的行为让你对“勇气”有什么样的理解? (5)花木兰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在你看来,人们为什么如此喜爱
对整本书或多篇文本 而言,需要整体关照文 本内部、文本之间的内 在联系
无论是单篇还是群文,我们设计学习任务群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 合能力,培养其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专心致志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
整本书的门径,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 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如:钩玄提要, 不动笔墨不读书;多角度、多层次,反复阅读; 既能钻得进去,把书读“厚”,又能跳得出来, 把握精要,把书读“薄”;等等。 (2)把握长篇小说、人物传记、学术著作等不 同类型整本书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 读懂文本,把握文本全貌、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45
怎么用?
how?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1.任务情 境的构成
要素
2.任务情 境的类型
3.任务 情境设计 的基本路 径
4.任务情 境设置的 具体方式
1. 问题研讨: (1)为什么木兰得知战争的消息后并没有立即告诉母亲? (2)如果木兰以女性士兵的身份申请出征,可能会发生什么? (3)为什么与木兰并肩战斗的士兵如此惊讶木兰其实是女性?请列出不少
34
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涵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单篇
群文

经典教学
教学


整本书 教学
主题 实践活动
素养指向
精神价值
语言
策略
思维
语计学习任务群隐含着两层意思
单篇文本而言,需要把文本
用好、用足。除了直接使用编者 设计的学习活动外,还要寻找这 篇文本与其他文本的辐射点,创 造性地设计相关学习活动。这里 的辐射点可以是文本之间的相似 性和差异性。
(4)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 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
(5)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 须达成一致。
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师生共同 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 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2016年北京考试说明“附录”增加“经典阅读篇 目例举”,列举了12部古今中外文学和文化经典 篇目: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 《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
的世界》《雷雨》 《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2017年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 《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6部纳入高考必 考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