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2010年针灸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1、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进行诊断。

共收治符合治疗标准患者100例,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2、中医治疗规范
1、毫针疗法: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疏通经气
⑴针灸处方:肾俞、足三里、绝骨、大杼、关元、肝俞、三阴交、阳陵泉,前四穴用温针灸;关元用温和灸。

⑵随证选穴:肾虚髓亏配太溪;阳虚寒凝配腰阳关、重灸神阙;瘀血阻滞配膈俞、血海。

2、腹针疗法:
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颈椎增生者配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
腰椎增生者配水分、双侧外陵、双侧气穴、双侧四满
膝关节增生者配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3、穴位注射疗法:
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⑴取穴:阿是穴
颈椎增生者配风池、大椎、大杼、肝俞、肾俞
腰椎增生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
膝关节增生者配内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
⑵方法:用10ml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0.5mg在选定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药液1~2ml,隔天治疗1次,二周为1个疗程。

4、小针刀疗法
定点取压痛点最明显处,常规消毒,铺孔巾,用“汉章”牌Ⅰ型小针刀在定点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与骨刺的竖轴垂直,作剥离松解术。

术毕用创可贴贴刀口,每周治疗1次。

6、中药内服:
1)肾虚髓亏:肾气丸加减
2)阳虚寒凝:乌头汤加减
3)瘀血阻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以上疗法毫针疗法为必选,余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疗法、腹针疗法、中药内服据病情选用。

3、综合疗效分析
2010年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100例,观察治疗时间为4周,4周后指标均改善明显,各项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

4、总结及优化
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知医学理论、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诊疗方面存在着疾病名称不规范、证候分型无标准、治疗方案不优化、缺乏一种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等问题。

因骨痹多为退行性病变,针灸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其症状,但临床疗效尚未十分理想。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痹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制定规范的骨性关节炎针灸诊疗方案,拟定各种治法的标准操作规程是切实可行的解决之法,乃当务之急。

对其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和规范,并在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

2.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抓住骨痹的主要病机,筛选有效穴位,辩证配伍,重用灸法,配合其它刺灸方法,优化整合,以其寻找出一套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简便易学、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