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衣裳柔美洒脱惊叹会心微笑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热情款待的情景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初入草原,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请写在下图中。
(2)用“——”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是使景物更有感染力。
(3)如果你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写下来。
5.读课文,完成练习。
(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填一填。
②㈠蒙汉人民联欢话别③蒙古族同胞盛情款待(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3)*生活中,你一这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请你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用“——”画出文中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作者由此想到了印象派的画和紫色、白色融合在一起。
我发现雨中的丁香有妩媚的特点。
(2)作者认为之所以把丁香称为“丁香结”,是因为: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象征着解不开的烦恼和愁怨。
(3)下面是三名同学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你认同谁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我认同C同学的观点,因为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常遇到不顺心的事,但这样的人生才丰富多彩,这样的生活才充满乐趣。
5.*在文学作品中,许多花卉都被赋予某些特殊的含义。
照样子,连一连。
丁香雍容富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美丽愁怨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牡丹清雅脱俗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兰花孤傲坚贞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看到一望无际的平野,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要低。
月亮倒映在清清的江水里,好像离人更近了。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
我从“黑云翻墨未遮山”这句诗中仿佛看到天边一团团乌云翻滚着,不断地向远山压过去。
(3)《宿建德江》和《西江朋.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前一首表达了诗人旅途孤寂的情感,后一首表达了月夜喜悦的情感。
第四课花之歌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诗人眼里,花是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赠于死者最后的祭献。
在我的眼里,花还是孩子天真的笑脸(姑娘明亮的双眸)。
2.从课文和教科书第11页“阅读链接”中找出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并从中挑选喜欢的语句摘录下来。
太阳起来了,你睡醒了吗?你花苞似的眼里为什么含了清泪?夜的幕上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园中有月神在徘徊着,有牛童织女在恋爱着,有啼着,有花香绕着……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这样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闻到花香、陪妈妈读书,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②)(3)如果你是一朵金色花,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当疾病悄悄靠近你时,憔悴的你起不了床,我就是救治你的汤药中的一员,用我所有的能量降服你身上的病魔。
语文园地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单薄混浊愁怨衣襟2.在下列句的□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1),;,。
(2),、;,、;,、1.从教科书第13页“词句段运用”第1题中选择一个排比句进行仿写。
春风轻轻一吹,小草绿了,像翡翠;桃花红了,像云霞;梨花白了,像白雪。
2.判断下列地名的拼音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改正确。
(√)(PENGBU)我还会用拼音写自己的姓名:如李小军(LǐXiǎojūn)3.读古诗,完成练习。
(2)作者在故人庄看到了绿树、青山、打谷场、菜园等。
(3)孟浩然和老朋友会聊些什么呢?请写一写。
孟浩然看着绿油油的菜园:“老朋友,你是耕种的老把式了,看看这菜园就知道。
”老朋友接过话:“不瞒你说,我家今年将是个丰收年。
几亩小麦已进仓库,收成前所未有地好。
几亩水稻长势也很不错。
家里鸡鸭猪牛肥得很。
一家老少吃喝不用愁……”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从“银雨洒金街”中我仿佛看到瀑布撞击岩石激起的水珠飞溅起几十高,飞珠溅玉,再洋洋洒洒的落入街上,弥漫起一团团水雾笼罩着整条街。
从“响遏行云”中我仿佛听到瀑布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人语声、鸟鸣声……周围一切都被瀑布声掩盖了,整个世界仿佛只乘下瀑布的轰鸣声。
从“沁凉沁凉”中我仿佛感到来到雪山脚下,丝丝凉意包裹着我的每一寸肌肤,渗入到每一个毛孔。
(2)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语句是作者听到的,画波浪线的语句是作者想到的。
找出文中类似的语句,照样子画出。
在“听到”与“想到”之间,作者用“若”“合成”“似”等词来连接。
(3)写声音时融入感受,既突出了黄果树瀑布雄伟壮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惊喜的心情。
(4)请你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条广告语。
黄果树瀑布,天地杰作,人间仙境。
第二单元第五课功七律.长征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首诗中,诗人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起,以“金沙江、大渡河”代表“万水”,以“五岭、乌蒙山”代表千山。
以点带面,写了红军长征时经历的种种困难。
(2)照样子,把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补充完整。
3.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查词典(见右图),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一词的意思是①(2)“五岭逶迤腾细浪,笥蒙磅礴走泥丸”中,“细浪”是指五岭,“泥丸”是指乌蒙山。
这样写表达了红军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是指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寒”是指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险要悬崖山涧攀登眺望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死敌4.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1)句子中“斩钉截铁”一词的意思是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从加点的字词中可以看出五壮士崇高的牺牲精神。
(2)我还从文中找到其他能体现五壮士英雄气概的语句:说罢,他把那支从矬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用“——”画出描写五壮士群体的句子。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3)五位战士分别是怎样敌人的?照样子,摘录描写战士们动作、神态的词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葛振林:打一枪,吼一声宋学义:抡一圈胳膊扔一颗手榴弹胡德林、胡福才:全神贯注地射击敌人第七课开国大典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距离肃静旗帜制服爆发排山倒海3.将开国大典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主席跟群众见面升国旗咆礼炮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4.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作批注。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的海洋”“海上的波浪”等词写出了人很多,红旗也很多,体会到当时的场面非常的热烈、隆重。
)(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喊哑了”“拍麻了”这些词写出群众的激动和热情,体会到群众对领袖的爱戴和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以及当时场面的热烈。
)5*.如果你是一位记者,最想把镜头对准开国大典上的哪个场面?请你写下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现在就在开国典现场。
阅兵式已经开始,最前面的两排是海军,他们穿着蓝色的制服,戴着白色的帽子,迈着整齐的步伐,正威武地从天安门走过,接受主席的检阅。
紧接在海军后面的是步兵师,他们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后面还有战车师、骑兵师。
现场的群从非常激动,广场不断地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和排山倒海的掌声,都盖过飞机的隆隆声……第八课灯光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诗意,画上“√”(zhe zháo)(zhe zháo)(zhōng zhòng ) (zhōng zhòng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点着书发出的亮光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用简洁的语言把董存瑞和战士们解放隆化城的经过补充完整。
请求任务左腿受伤舍身炸碉堡(2)读下面的句子,你从加点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敌人的火力很猛烈,突出董存瑞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3)文中“在这万分紧急关头”是指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此时此刻,董存瑞的心里可能会想:如果这时不把敌人的碉堡炸掉,我军的损失会非常惨重,隆化城的解放就会受到阻碍,现在我唯有舍身才能炸掉敌人的碉堡。
(4)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英雄档案卡。
牺牲时间:1948年5月25日主要事迹:在解放隆化城时,舍身炸碉堡,为解放隆化城排除了障碍。
豪言壮语: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语言园地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宣布沸腾喜悦一致2.依照教科书第33页“词句段运用”第2题中的句子,按要求各写一句。
(1)用其他词语代替“说”:他无情地气绝了我:“这样的事情,我不能做!”(2)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她回过头来,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知道,我的书又是你拿走的。
”4.读一读,填一填。
(1)①(2)④(3)③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短文第3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人物群体描写?哪些语句是个体描写?请分别用“——”和“~~~~~”画出来。
人物群体描写句子:大队人马来到大雪山脚下,战士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
有毯子的就把毯子裹在身上,有油布的就把油布披在头上。
上山以前,每个战士都喝一碗辣椒汤。
红军开始翻越大雪山了,一个接一个,一队接一队,出现在白茫茫的大雪山上。
风卷着雪花,万马奔腾似的,从山顶上呼啸而来,把战士们吹得摇摇摆摆,站不住脚。
许多战士冻得嘴唇发白,牙齿格格地响。
他们年轻的扶着年老的,身强的扶着体弱的,男的拉着女的,小鬼们拉着马尾巴。
个体描写:有的战士找到些布片和枯草,绑在脚上,当作棉鞋;有的战士找到一张羊皮,披在身上,当作大衣。
(2)红军翻越大雪山时的哪一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摘录相关句子,并写一写你的体会。
摘录:他们年轻的扶着年老的,身强的扶着体弱的,男的拉着女的,小鬼们拉着马尾巴。
我的体会:在困难面前,红军战士齐心协力,互相帮助,谁也不掉队,谁也不落后。
(3)这篇短文让人想起毛主席《七律.长征》中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者都体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