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第二章练习题答案.txt

马原第二章练习题答案.txt


1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B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15、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D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16、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第二章 单选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这是( C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 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在观察 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B)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AC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
20、教条主义( BD ) A.承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B.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C.重视感性经验 D.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 的教条
16、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是 ( ABD )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B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C终极真理 D理性认识
17、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ABD ) A.决不能生搬硬套理论 B.必须从实际出发 C.必须从主观想象出发 D.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
18.唯心主义认识论( BCD )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 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 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CD)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4、“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 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 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 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 是( ABD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经验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0、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原因有 (ABCD ) A.人们现实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B.人们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反复性 C.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各样条件的限 制 D.主观上产生错觉
11、认识客体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在于
(BCD ) A.一切认识客体都是客观事物 B.认识客体既可能是客观事物,也可能是 精神客体 C.客观事物中只有与人的认识活动发生 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 D.客观事物是无限的,认识客体是有限的

14、马克思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 认识论都坚持 ( BD )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唯物主义反映论 C.唯心主义的可知论 D.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15、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ABCD ) A.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B.揭示了认识的总规律 C.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创立了彻底的可知论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 证法,它认为(ABD ) A.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B.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 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 C.认识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是一 次完成的 D.认识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 与理性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6、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就是 说我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必须 ( AB ) A.从实际出发 B.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C.从主体的主观愿望出发 D.从本本出发,从原则出发
第二章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 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CD ) 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 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 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 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 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CD) A、观念的东西是转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 物质原形
17、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D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 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 程
18、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 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 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 掘成的。”这表明( C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 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决定
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 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 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 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 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是由( C )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8、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D )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9、概念、判断、推理是( B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10、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D ) A.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 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 规律
12、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 ABCD)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的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1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 关系的有(AC ) 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3、“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 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 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 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 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 对性,又有相对性
1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 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 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 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7、承认真理绝对性就必然( A B C ) A.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C.承认真理的一元性 D.承认主体的能动性
8、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 致( AC ) A.绝对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 D.实用主义 9、认识的任务是(ABCD ) A.实现主观与客观统一 B.取得真理性认识 C.取得规律性认识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C ) A.发现真理 B.认识世界 C.改造世界 D.创立新理论 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D ) A.唯理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反映论
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 于没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 无济于事”。这说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 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4、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 的功能,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 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表 明 (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 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局限是人认识能力 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 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
19、“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 其含义是( D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20、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 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 我们的启示是( C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 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 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