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PPT课件
出现
“桑蚕”的医药文化
• 桑叶——铁扇子 • 桑科植物 桑的干燥叶 • 【别名】铁扇子,家桑叶,枯桑叶,荆桑叶,桑
葚树叶,桑树叶,黄桑叶,冬桑叶。。。。。。 • 嫩桑叶:又名新桑叶。为春季桑叶茂盛时采收的
桑叶。长于清肝明,以叶大而肥、色碧绿者为佳。 • 冬桑叶:又名霜桑叶、晚桑叶、老桑叶。为晚秋
至初冬经霜后采收的桑叶。以叶大而肥,叶黄橙 者为佳。
例,一名35岁的男子于每夜12点钟左右全 身汗出如洗,衣都被湿透,夜夜如此已一 年多了,经用多种方法治病仍未见效;联 想起《夷坚志》书中案例,于是嘱病人每 日吞服干桑叶末2钱,用米汤送服。服药3 天后,果然夜汗顿止。后来又遇到几位夜 汗病人,就单一味桑叶以观疗效,结果都 是药到病除。于是,魏老深有体会的说; “桑叶有止夜汗之功,确信无疑矣。”
云南白药
1902年由曲焕章创制,原名“曲焕章百宝丹” 主要成分:三七、麝香、草乌等 功效:止血、活血化瘀、抗炎、增加心肌营养性血量、增 加机体免疫功能、抗癌 禁忌:①由于云南白药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可以造成流产, 所以孕妇忌用,无论内服外敷。②服药一日内忌食牛羊肉、 豆类及其加工品。
中医药医疗器械
• 桑蚕历史 • 神话故事二:扶桑 • 本意指大桑,也称“扶木”、“若木”,因枝长
达数千丈,两两同根生,相扶相持,故曰:“扶 桑”。
•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上。居水中, 有大木,九日而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 ——《山海经·海外东经》 • 日出于畅谷,浴于成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 ——《淮南子》 • 传说是太阳栖息的地方,总是伴着太阳的升起而
“桑蚕”医药文化
• 桑蚕历史 • 神话故事一:空桑 • 郦道元《水经注·伊水》:“昔有莘氏女,
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 于伊水之滨,梦神告知曰:舀水出而东走, 顾望其邑,成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 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 而又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桑蚕”医药文化
品牌文化的传承力量 师承制与独门秘方
二、实用理性
制药方法灵活多样
经验实用至上, 药材选取面广
临床技术理性 高于科学技术理性
三、有机自然主义
人与自然同构,药食同源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产品注重养生功能
四、以人为本
医学以人为对象,不是以病为对象 ——以人为中心探讨生命本质和过程 ——发现有限生命可能
“丸者缓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也”
新型丸剂
可用于急救,如治疗冠心病的复方丹参滴丸,溶化 奏效迅速
可缓解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物成分的挥散
宜药
丹药
粉针剂型
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
中药文化拾零
桑蚕医药文化 姜、桂医药文化 “平凡”草药“不平凡”
“桑蚕”的医药文化
优点是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
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剂 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
缺点是药的成分组成、药量配比一成不变,不
能灵活多变、随症加减
银翘片
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 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糊精、滑石粉。 性状: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棕褐色;味微苦 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口干,咽喉疼痛。 禁忌:忌食烟酒、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中医药文化
第七组:郝伟 伍玲龙 向彪 梁宽 范元均 邹秉洪
药品保健品
之一——天然中草药
天然中草药(Chinese Traditonal drug): 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 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 成。
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也称中草 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
• 桑蚕历史 传说黄帝时代,黄帝取西陵氏女嫘(lei)祖为妻,
她发明了种桑养蚕 《诗经·魏风》:十畂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 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汉书·外戚传》:率皇后列侯夫人桑
“桑”:采桑、种桑、养蚕
《诗经·小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家乡的桑树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们表示敬意 “桑梓”:比喻故乡
文容字内•太极参:以水煮过,并干燥的人参
文字内
容 •红参:经蒸煮过,再晒干的人参
药品保健品
之二——中成药
中成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Prescription)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 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 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 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桑蚕”医药文化
• 桑叶——铁扇子
• 《神农本草经》:除寒热,出汗;列为中 品,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 血止血。
• 风热感冒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 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 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 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桑蚕”医药文化
• 桑叶——铁扇子 • 北京名医魏龙骧于1973年曾报道了一个病
百草之王-人参
别名:
山参、园参、人衔、鬼盖,土 精、神草、黄参、血参,地精, 百尺杵,海腴、金井玉阑,孩 儿参,棒棰
鉴别:
质量标准是:芦(头)圆长, 皮老黄,纹细密,体形美,鞭 条须、珍珠节多等;完全具备 这些条件的,是罕见的珍品
• 人参分类
文字容内•白参:水参,直接采收,未经处理的人 参
文容字内•生干人参:以水清洗过,即干燥的人参
_针灸
_拔火罐
_刮 痧板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同仁堂文化 质量观 信誉观 形象观
“敬业修明、广施妙药”
主要产品:
跌打万花油
追风透骨丸 清热消炎宁胶囊
中医药文化产品的特征
历史悠久 传统保守 实用理性 有机自然主义
以人为本 深谙“道”性
一、历史悠久,传统保守
五、深谙“道”性
形而上者谓之道 ——认识道需要靠直觉、体悟 ——类比描述事务本质 ——治疗强调辩证和随机应变
中药产品剂型基本原则:
宜病(临床需要—因病施治,对症下药选剂)
急性慢性:速释制剂,缓释制剂 药物的吸收、分布与疗效密切相关
丸剂
是中药传统剂型,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如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