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青贮喂牛羊法
青贮饲料以其气味芳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等特点,成为牛、羊等草食家畜优质粗饲料之一,并可收到提高采食量、增加产奶量、改善膘情的较好效果。
初秋季节,适逢玉米秸秆、稻草青贮的黄金季节,现就如何做好青贮综述如下:
青贮有多种方法。
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青贮数量、青贮原料灵活掌握,平均每立方米青贮饲料量在500-550公斤左右,养殖户可根据自己养殖量灵活青贮。
1.窖式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分地下式、半地下式。
窖最好用砖砌,表面用水泥抹面,用石块或其他材料亦可。
地下式青贮。
青贮窖和壕等全部位于地下,其深度应按地下水位的高低来决定,一般以不超过3米为适宜。
半地下式青贮。
青贮窖和壕等的一部分位于地下,一部分位于地上。
在较浅的地下式的基础上,利用挖出的湿粘土或用土坯、砖、石等材料向上垒砌1~1.7米高的壁,即可建成。
这种临时性的半地下式设备,比较省工、经济如制成永久性设备,可在壁的表面抹以水泥,投资少,建造容易,在生产上广泛采用。
2.塔式法。
这是一种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少的方法。
适用于城市和城市郊区,适用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塔的高度应根据设备的条件而定,在有自动装原料的青贮切碎机的条件,可以建高达8~10米,甚至更高的青贮塔。
装青贮料一般都从塔顶部装入,取青贮料可采用由顶部或底部两种取料法。
无论采用哪种贮或取的方法,窖顶都需要镇压,封盖塑料薄膜,加顶盖,防雨水,并设避雷针,以免雷击。
3.袋式法。
利用青贮袋青贮是比较适用现地青贮的好方法,农村千家万户养畜户都可选用。
此法经济简便易行,用户只需把青贮原料切短,装入专门的塑料袋(厚度9~10丝以上)内,湿度适宜,抽尽空气,把原料踩实即可。
4.堆式法。
此法经济简便易行。
只要有平坦的水泥地面,砖、石铺地,或其他平整坚硬的地面,将切短的青贮堆上,注意逐层踩实,然后盖上农用无毒的塑料薄膜,用泥土压上即可。
制作青贮饲料的主要步骤:收割→运输→切碎→装窖(添加核心料)→压实→密封
制作青贮饲料是一项短时间内的突击性工作。
要求收割、运输、切碎、装填、压实、密封连续进行,当天完成。
特殊情况下完不成的,需先行密封。
各环节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收割。
成功地调制优质青贮饲料的关键技术是控制青贮原料的水分。
必须掌握好各种青贮饲料收割时间,及时收获。
一般青贮玉米在乳熟期收割,半干青贮在蜡熟期收割,黄贮玉米秸在完熟期提前15天摘穗后收割,豆科牧草在开花初期,禾本科在抽穗期,甘薯在霜前。
这时期的物料营养成份都高,含水量适宜,适于制作优质青贮饲料。
2.运输。
要随割随运,及时切碎贮存。
放置时间一长,水份蒸发,养分损失。
3.切碎。
根据饲喂家畜不同,切成1.2厘米~5厘米碎段较好。
对青贮玉米秸,要求破节率在70%以上。
4.装填压实。
切碎后及时装填,含水率在65%~70%为好(水分判定方法:抓一把割下并切碎的青贮作物的样品,在手里攥紧1 分钟,然后松开,若能挤得出汁水,则含水率必定大于75%;草球能保持其形状但无汁水,则含水率为70%~75%;草球有弹性且慢慢散开,则含水率为55%~65%;草球立即散开,则含水率为55%左右;若牧草已开始折断,则含水率已低于55%。
)。
对壕、窖青贮,要随装随踩,每装30厘米左右厚度每5个平方加入1公斤生物核心料踩实一次,尤其是边缘部分踩得越实越好,最好一次装满。
如不能一次装满,则装填一部分,立即在原料上面盖上塑料薄膜,顶部也用木板等盖好,次日继续装填。
5.密封。
严密封顶,防止漏水、漏气。
当原料装到超过窖口60厘米时,即可加盖封顶。
先铺塑料薄膜,再加上压实封严,上厚度30厘米~50厘米,做成馒头形,有利于排水。
窖的四周要挖排水沟,同时经常检查,防止漏气、漏水。
6.科学利用。
青贮料封窖后一般经40~60天,豆科牧草3个月左右,便可开窖利用。
取用时应先从窖顶(或壕、堆的一端)、袋的上部开始,逐层取用,勿混入泥土等杂物。
取用后用塑料薄膜将口盖好。
每次取出的青贮最好是当天喂完。
现在,多数养殖户都喜欢用青贮饲料喂牛。
这虽然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那些青贮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饲养成本,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中毒死亡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此,养殖户在使用青贮饲料喂牛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青贮饲料的发酵时间。
青贮饲料完成发酵的时间一般为30~50天,豆科植物大约需要90天左右。
在取用时,应从上端或一端开始,逐层取用,勿使泥土杂物混入,取用后用塑料薄膜盖好,每次取出的青贮饲料以当天能够喂完为宜。
2.要注意辨别青贮饲料的质量。
取出的青贮饲料以颜色青绿(若收获时为黄色,则贮后为黄褐色),气味带有酒香,质地柔软湿润为最佳;如果颜色发黑或呈褐色,气味酸中带臭,质地粗硬则质量较差;发霉、腐烂、变质的则不能喂牛。
3.要注意饲喂青贮饲料的数量。
对幼牛及5个月以内的犊牛,要少喂一些青贮饲料。
因为犊牛一般从牧草中摄取1/3的干物质,从谷物中摄取2/3的干物质。
体重在500千克、日产奶量在25千克以上的泌乳牛,每天可饲喂青贮饲料25千克、干草5千克左右。
日产奶量超过30千克的泌乳牛,可饲喂青贮饲料30千克、干草8千克左右。
体重在350~400千克、日产奶量在20千克的泌乳牛,可饲喂青贮饲料20千克、干草5~8千克。
体重在350千克、日产奶量在15~20千克的泌乳牛,可饲喂青贮饲料15~20千克、干草8~10千克。
日产奶量在15千克以下的泌乳牛,可饲喂青贮饲料15千克、干草10~12千克左右。
奶牛临产前15天和产后15天内,应停止饲喂青贮饲料。
干奶期的母牛,每天饲喂青贮饲料10~15千克,其他补给适量的干草。
育成牛的青贮饲喂量以少为好,最好控制在5~10千克以内。
对于幼畜,应当少喂或不喂。
4.饲喂时,初期应少喂一些,以后逐渐增加到足量,让奶牛有一个适应过程,切不可一次性足量饲喂,造成奶牛瘤胃内的青贮饲料过多,酸度过大,反而影响奶牛的正常采食和产奶性能。
应及时给奶牛添加小苏打,喂青贮饲料时奶牛瘤胃内的pH值降低,容易引起酸中毒。
可在精料中添加13%%的小苏打,促进胃的蠕动,中和瘤胃内的酸性物质,升高pH值,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率,增加产奶量。
每次饲喂的青贮饲料应和干草搅拌均匀后,再饲喂奶牛,避免奶牛挑食。
有条件的奶牛户,最好将精料、青贮饲料和干草进行充分搅拌,制成“全混合日粮”饲喂奶牛,效果会更好。
青贮饲料或其他粗饲料,每天最好饲喂3次或4次,增加奶牛“倒嚼”的次数。
奶牛“倒嚼”时产生并吞咽的唾液,有助于缓冲胃酸,促进氮素循环利用,促进微生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
农村中有很多奶牛户,每天2次喂料法是极不科学的,一是增加了奶牛瘤胃的负担,影响奶牛正常“倒嚼”的次数和时间。
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长期下去易引起奶牛前胃
的疾病。
二是影响奶牛的消化率,造成产奶量和乳脂率下降。
冰冻青贮饲料是不能饲喂奶牛的,必须经过化冻后才能饲喂,否则易引起孕牛流产。
5. 建议每天上、下午各取1次为宜,每次取用的厚度应不少于10厘米,保证青贮饲料的新鲜品质,适口性也好,营养损失降到最低点,达到饲喂青贮饲料的最佳效果。
取出的青贮饲料不能暴露在日光下,也不要散堆、散放,最好用袋装,放置在牛舍内阴凉处。
每次取完青贮饲料后,再重新踩实1遍,然后用塑料布盖严。
除以上几点外,要特别提醒养殖户需要注意的是,用青贮饲料所喂养的牛一旦中毒,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治疗。
如果因饲料腐烂变质中毒,就要先行催泻,待毒素排出后再进行补液,还应注射适量的强心剂;如果因尿素摄入量过多而中毒,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用2%的醋酸溶液2~3升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