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课:体育锻炼与身体机能的发展;饮食、体育锻炼与体重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循环呼吸消化运动系统功能;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能量消耗。
2、能力目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评价身体机能、肥胖等指标,3、情感目标:在保健方面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控制控制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评价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指标和判断肥胖的指标。
教学手段:先学后教,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循环呼吸消化运动系统功能1、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2、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3、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4、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二、两个评价指标肺活量和肺活量指数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评价身体素质的指标男生:50米、立定跳远、站立体前屈、引体向上、1000米跑女生:50米、立定跳远、站立体前屈、屈膝仰卧起坐、800米跑三、饮食、体育锻炼与体重1、人长期贪吃、懒动,可以形成肥胖症。
肥胖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2、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能量消耗,所以运动加节食是减肥或控制体重的最佳方案。
四、一个指数,一个共同点判断肥胖的指标: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肥胖少年儿童的共同特点是:好吃懒动课后小结:2、理论课: 体能常识教学目标:介绍提高反应速度、灵敏和柔韧素质的方法和要求,帮助我们在体育健身实践和课余体育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科学锻炼身体,有效提高身体素质。
一、提高反应速度练习方法:人的神经反应速度与遗传和后天训练有关。
经常参加相关的专门练习,可有效发挥自身反应速度潜力,并在体育活动中稳定地表现出来。
1、简单反应速度练习:简单反应速度练习是提高基础反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简单反应速度训练时提高人的感官器官、传入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肌肉)通路连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过程。
练习中,通过对某些定向信号作出规定的应答,来提高对刺激信号的反应速度。
如利用听觉功能,听哨声、口令、击掌等声音信号,完成规定动作的练习;利用视觉功能,看旗势、手势等信号,作出相应动作的练习;利用触觉功能,感知他人拍打身体部位等信号,做规定动作的练习等。
2、复杂反应速度练习复杂反应速度练习是提高对不定向信号作出合理应答能力的有效方法。
反复练习是提高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应答行为合理性的过程。
练习中,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方法,提高对短边环境和突出信号合理应答的反应速度。
练习要求:①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身体肌肉的活性增加,信号传递通路通畅,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
②熟练掌握动作:反应速度与应答动作的熟练性有关。
二、提高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儿童少年期是提高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
灵敏素质好,使人能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反应动作。
练习内容:1、主要有单杠、双杠、垫上运动、跳箱、变向跑、武术等。
通过这些练习,发展良好的空间、时间和用力特征,提高肢体相互配合的精确性和合理性等能力。
2、主要有球类运动、跳绳、游戏等。
经常参加这些内容锻炼,能提高快速反应,及时和准确地变换身体动作,提高逊用合理行动的能力。
3、虽然体操和球类运动都有发展灵敏素质的功能,但体操动作的灵敏性主要是表现在对自身肢体的控制,因此要全面发展灵敏素质,应选择多种项目锻炼才能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练习要求:1、方法手段多变:灵敏素质的发展与各种分析器技能改善关系密切,方法和手段越多,对各分析器功能提高越有利。
2、形式内容多样: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练习时,要安排不同内容,选择多种形式,如个体和群体活动形式结合,变换练习条件,发展多种能力。
3、练习时间适宜:灵敏素质锻炼效果与身体疲劳程度有关。
身体疲劳时,注意力和思维的敏捷性都会下降,锻炼效果降低。
另外,相同的练习重复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学习兴趣下降后,也会影响锻炼效果。
三、提高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运动中,动作幅度与肢体的柔韧性有关,运动中的肌肉、肌腱拉伤有些也与柔韧性有关。
练习方法:1、动力拉伸法:指有节奏地多次重复某一拉压动作,使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逐渐被拉长的方法。
2、静力拉伸法:指通过缓慢的动力拉伸,或到一定程度时保持静止状态,使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得到拉长的方法。
练习要求:1、循序渐进;2、主动和被动方法相结合;3、全面发展;4、持之以恒;5、注意安全。
3、课题:中华养生知识——节其度于防其患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养生贵在善“节”善“防”2、能力目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和恰当地解释课文中的两句话——“过犹不及”,“养生以不伤为本”;同时,能做到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
3、情感目标:在保健方面养成事事讲节度、处处防灾病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搞懂“过犹不及”和“养生以不伤为本”这两个基本观点,从而把握节和防的核心问题——力控节度,严防灾病。
三、教学手段:先学后教,课堂讲解、多媒体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养生——健康——长寿,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中,不仅有垂直方向的体系,而且有水平方向的体系,形成了一个“矩阵”。
但处于核心位置的只是一个“点”——这就是以“节制”为基准点。
行为的节制和灾病的预防是生命科学中的两大课题,自我保健必须既善于“节”又严于“防”。
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不“节”,便会失去平衡,降低生活乐趣;不“防”,便会失去健康,缩短自身寿命。
1、学生自学看书,理解“过犹不及”和“养生以不伤为本”的含义。
2、教师讲授:(1)、节其度孔子说“过犹不及”,就是告诫人们,什么行为都别过了头,因为过头与不足一样,也是有害的。
清代学者金缨提出了养生的五个“知节”:言语、举动、爱慕、和欢乐和饮食。
(2)、举例:学生的兴趣爱好。
(3)、防其患养生家葛洪指出:“养生以不伤为本。
”一要防七情,二要防六气,三要防五灾。
“防其患”包括两大内容:一是防疾病,二是防灾祸。
(二):总结学生能记诵“过犹不及”和“养生以不伤为本”。
知道“防其患”的两大内容。
课后小结:4、篮球运球教案5、6、理论课教案:篮球运动基本规则介绍(2课时)教材内容:1、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2、篮球场地与器材。
3、篮球比赛通则。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向学生介绍篮球课堂常规、本学期考试内容与方法。
2、技能目标:介绍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3、情感目标:学习篮球比赛场地与器材、比赛通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说明法,指导法。
教学过程:一、介绍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篮球场地与器材。
1、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奈史密斯先在麦吉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做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根本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吉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
因此,忍耐到毕业,然后到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
美国的冬天来得很早,一些室外运动都不能进行了,学员们只好到体操房练习。
一天,奈史密斯在室外散步,看到工人用投掷来代替搬运,他就产生了创编篮球运动的想法。
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借鉴其它球类项目,把一个桃筐固定在健身房看台的栏杆上,让练习者们向桃筐里仍球而发明了篮球。
最早的篮球规则也是由奈史密斯博士制订的,共有13条。
1932年6月,“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同年出版了第一本《国际篮球规则》。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13条发展为现在的58条。
国际篮联一般每隔4年对规则进行一次修改和补充,限制了粗暴动作的不断升级,使比赛向文明、干净、紧张、激烈和富有魅力的方向发展。
2、篮球场地与器材(1)、比赛场地应是一块长方形、平坦且无障碍物的坚实平面(图1)。
对于国际篮联主要的正式比赛以及所有新建的比赛场地,其尺寸应是长28米、宽15米,球场的丈量是从界线的内沿量起。
对于所有其它比赛,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如地区委员会对地区或洲的比赛,或国家联合会对所有国内的比赛,有权批准最小尺寸为长26米、宽14米的比赛场地。
(2)、篮板要用适宜的透明材料制成, 篮板的尺寸应是横宽1.80米,竖高1.05米,下沿距地面 2.90米。
所有的线条画法如下:如果篮板是透明的,用白色。
若不透明,用黑色。
宽度为5厘米。
在每块篮板的篮圈后面要按如下要求画出长方形:外沿尺寸为横宽59厘米,竖高45厘米。
(3)、篮圈材料应是实心钢材,内径为45厘米,漆成橙色。
篮网用白色的细绳结成,悬挂在篮圈上;它的结构要能够使球穿过球篮时有暂时的停顿。
网长不短于40厘米,不长于45厘米。
(4)、篮球:球是圆形的,为认可的单纯的暗橙色并带有8瓣按惯例成型的镶片和黑色的接缝。
外壳用皮革、像胶或合成物质制成。
球的圆周不得小于74.9厘米,不得大于7 8厘米。
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
充气后,使球从1.80米的高度(从球的底部量起)落到球场的地面上,反弹起来的高度在1.20米至1.4 0米之间(从球的顶部量起)。
二、篮球比赛通则1、每个队应按下列要求组成:不超过12名有资格参赛的球员,包括一名队长。
一名教练员,一名助理教练员。
最多5名有专门职责的随队人员,每队上场比赛人数只限5人。
2、服装球队必须至少有两套背心,并且:球队应使用4至15的号码。
秩序册中队名列前的队(主队)应穿浅色背心(最好白色)。
秩序册中队名列后的队(客队)应穿深色背心。
如果涉及比赛的两队同意,他们可以互换背心的颜色。
3、比赛时间比赛应由4节组成,每节10分钟,在第1节和第2节之间,第3节和第4节之间,以及每一个决胜期之前,应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半时之间的休息为15分钟。
4、比分相等和决胜期如果在第4节比赛时间终了时比分相等,可进行一个5分钟的决胜期或多个这样的5分钟来继续比赛,直至决出胜负为止。
在所有的决胜期中,球队应朝向第3节和第4节中相同的球篮继续比赛,在任一决胜期内发生的所有全队犯规应被认为是第四节的一部分。
5、比赛的方向和球队席在秩序册中命名的第一队(主队)应拥有对着比赛场地的记录台左侧的球队席和它的本方球篮。
然而,如果两队同意,他们可互换球队席和或球篮。
在所有的决胜期中,球队应朝向第4节中相同的球篮继续比赛。
6、交替拥有在第1节开始的跳球后未在场上获得控制活球的队应开始交替拥有。
在所有跳球情况中(6种),双方球队将交替拥有在最靠近出现跳球的地点掷球入界。
在任一节结束时对下一次交替拥有有权的队应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的延长部分以掷球入界开始下一节。
某队在它的交替拥有掷球入界中违例,使该队失掉交替拥有掷球入界。
任一球队在它的交替拥有掷球入界中犯规,不使掷球入界队失掉交替拥有掷球入界。
7、球的状态(1)、活球,当:跳球中,球被一名跳球队员合法拍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