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知识点国贸知识点本课程围绕着两大内容进行介绍:1) 买卖双方在进行进出口交易时,需要洽谈的各项内容,如: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术语、运输、保险、价格、支付方式、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
2) 进出口操作的程序。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贸易术语及合同各项条款(Contract clauses) ;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各个环节流程);贸易方式(电子商务,交易会)三、国际贸易的基本做法(一) 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无论进口还是出口交易,一般都包括三个阶段)交易前的准备、商订合同和履行合同P9(二) 各种国际贸易方式的运用(单边贸易、经销、代理、寄售等)(三) 国际贸易争议的预防和处理(违约、索赔等)第一章合同的主体与标的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在进行交易磋商并订立合同时,一般要明确交易的商品,质量要求如何,数量多少,包装有何规定,这4个方面是进出口贸易的基本交易条件。
第一节合同的品名P68一、列明品名的意义①品名是对交易标的物的描述,是交接货物的基本依据。
双方对品名的理解要一致。
②规定品名条款时要明确具体、与实际货物一致、尽可能使用国际通用的名称、选用有利的品名。
③当名称不同时,可能会带来下面因素的不同:进口关税、班轮运费、进出口限制、商品检验等。
我方接受后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及出现风险后的损失大小:交易金额的大小、客户的信誉如何、货物容易转售否、是否配额商品二、品名条款的内容①合同中的品名条款通常都是在“商品名称”或品名”(Name of Commodity)标题下,列明交易双方成交商品名称。
②品名条款还取决于成交商品的品种和特点一般商品——列明商品的名称即可。
有的商品则包括具体品种、等级或型号的描述。
③有的品名还包括商品的品质规格,在此情况下,它就不单是品名条款,而是品名条款与品质条款的合并。
第二节品质一、重要性品质是指商品的内在素质和外观形态的综合。
前者包括商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和生物的特征等自然属性;后者包括商品外形、色泽、款式和透明度等。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如卖方交货不符约定的品质条件,买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也可要求修理或交付替代货物,甚至拒收货物和撤销合同。
P70二、对品质的要求㈠对出口商品品质要求“以销定产”, “质量第一”1.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出口商品质量。
2.不断更新换代和精益求精。
3.适应进口国的有关法令规定和要求。
4.适应国外自然条件、季节变化和销售方式。
㈡对进口商品品质的要求三、表示品质的方法P73(一)以实物表示商品质量:实际品质(看货成交)、凭样品成交(凭卖方样品、凭买方样品、凭对等样品买卖)(二)以说明表示:凭规格买卖(例如出口面料产品时,往往要明确规定面料的缩水比、纱织密度等;以此确定面料的品质)、凭等级买卖(我国出口钨砂,主要根据其三氧化钨和锡含量的不同可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种)、凭标准买卖(例如美国出售小麦时,通常使用美国农业部制定的小麦标准especially“良好平均品质”)、凭说明书买卖(技术密集型产品结构复杂)、凭商标或品牌买卖(识别生产或出售商品的标志和是指工商企业给其制造或销售的商品所冠的名称)、凭产地名称买卖(在品质方面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例如四川涪陵榨菜、长白山人参、北京烤鸭等)凭样品买卖的注意事项:⑴凭样品买卖,卖方交货品质必须与样品完全一致。
买方对与样品不符的货物,可以拒收或索赔。
⑵以样品来表示商品的些方面的质量指标。
⑶采用凭样成交而对品质无绝对把握时,应在合同中作出灵活规定。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特别订明:“品质与样品大致相同”或“品质与样品近似”。
也可在买卖合同中预先订明:“若交货品质稍次于样品,买方仍须受领货物,但价格应由双方协商相应减低。
”P81⑷留复样四、品质条款的规定品质机动幅度,即允许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有灵活性。
交货品质与样品大致相(一般买方不会同意)品质公差: 允许±1%的公差:规定一定的范围: 1m~1.05m规定一定的极限凡能用一种方法表示品质的,一般就不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示。
能用科学的指标说明其质量的商品则适于凭规格、等级或标准买卖难以规格化和标准化的商品,如工艺品等则适于凭样品买卖某些性能复杂的机器、电器和仪表则适于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凡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的产品则可凭产地名称买卖。
某些质量好、并具有一定特色的名优产品适于凭商标或牌号买卖第三节商品的数量《公约》规定按约定的数量交付货物是卖方的一项基本义务。
卖方交货数量必须与合同规定相符,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甚至拒收货物。
P81如卖方交货数量大于约定数量,买方可以拒收多交部分,也可以收取,但应按合同价格付款;如卖方交货数量少于约定数量,卖方应在规定期届满前补交,买方也有保留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二、数量条款的规定㈠正确掌握成交数量⑴国外市场的供求状况。
⑵国内货源供应情况。
⑶国际市场的价格动态。
⑷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
㈡数量条款应当明确具体在规定成交商品数量时,应一并规定该商品的计量单位。
对按重量计算的商品,还应规定计算重量的具体方法;如“中国大米1000公吨,麻袋装,以毛作净”。
此外合同中不宜采用大约、近似、左右等带伸缩性的字眼来说明。
根据UCP600 30条规定,这个约数可解释为交货数量有不超过10%的增减幅度。
㈢合理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溢短装1. 数量机动幅度的大小要适当。
A 规定合同数量总量的百分比机动幅度,不对分批作具体规定。
B 除了总量规定幅度外,还规定分批运输的数量机动幅度。
2. 机动幅度选择权的规定要合理。
根据不同情况由买方、卖方或船方行使。
卖方是否提出数量机动幅度应考虑的因素:原材料运输(租船运输)商品情况:易损否、配套否、价值大小、工艺过程数量机动幅度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如溢短装5%,具体幅度多少由买卖双方定。
溢短装部分的价格按照装运日的国际市场价格而定。
3.溢短装数量的计价方法一般是按合同价格结算,为了公平起见,按装船时或货到时的市价计算第四节商品的包装一、包装的分类(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二、运输包装(外包装)运输包装的分类集装箱和托盘是运载工具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也起保护商品的作用,故也当作运输包装看待。
运输包装的标志为了便于装卸、运输、仓储、检验和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发生错发错运和损坏货物与伤害人身的事故,以保证货物安全、迅速、准确地运交收货人。
按其用途可分为:P90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和警告性标志。
1. 运输标志——唛头通常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主要内容包括:⑴目的地的名称或代号;⑵收、发货人的代号;⑶件号、批号。
有的运输标志还包括原产地、合同号、许可证号和体积与重量等内容,运输标志的内容,繁简不一,由买卖双方自行商定。
标准运输标志包括4个组成部分:(1) 收货人或买方名称的英文缩写或简称(2) 参考号,如运单号、发票号等(3) 目的地(4) 件数2.指示性标志3.警告性标志又称危险货物包装标志运输包装上的各类标志,都必须打在运输包装上的明显部位,标志的颜色要防止退色、脱落,使人一目了然,容易辨认。
三、销售包装——内包装在销售包装上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如商标、牌名、品名、产地、数量、规格、成分、使用方法等。
四、中性包装和定牌㈠中性包装P951.无牌中性包装——包装、包装上既无生产地名和厂商名称,又无商标、牌号。
2.定牌中性包装——指包装上仅有买方指定的商标或牌号,但无生产地名和出口厂商的名称。
目的:打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适应交易的特殊需要。
㈡定牌指卖方按买方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包装上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或牌号。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字面意思应翻译称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家厂家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
五、包装条款的规定约定包装应明确具体,不宜笼统规定,一般不宜采用“海运包装”和“习惯包装”之类含义模糊(明确包装费的负担1.由卖方供应包装。
2.卖主供应,交货后收回。
3.买方供应包装或包装物料。
)第五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是涉及买卖双方利害关系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双方的获利水平,甚至是否盈亏,因此价格的确定是交易双方洽谈的重点,又是谈判的难点。
买卖双方在其他条款上的利害得失,一般也会在价格上体现出来,价格条款的内容与其他条款的约定相互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价格的掌握一、正确贯彻作价原则①参考国际市场价格水平②结合国别、地区政策作价③结合购销意图作价二、掌握国际市场的价格走势三、考虑影响价格的各种具体因素产品因素、成交数量因素、运输距离因素、季节因素、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支付条件和计价货币第二节作价办法一、固定价格合同中规定固定价格是一种常规做法:具有明确、具体、肯定和便于核算的特点。
有时商品行市变动剧烈,可能会导致不守信用的贸易商寻找借口,影响合同的执行;有时也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因此在采用固定价格时要先对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做细致的分析研究,慎重选择交易伙伴。
二、非固定价格实际中非固定价格极少使用,因为到时双方有可能在价格上达不成共识,使合同无法执行;若要使用非固定价格,一般要在合同中明确作价的时间与方法。
第三节计价货币的选择计价货币(Money of Account)双方当事人用来计算债权债务(计算价格)的货币。
支付货币(Money of Payment)双方当事人约定用来清偿债务的货币。
1. 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相同绝大多数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是同一种货币。
当前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的情况下,货币常出现上浮或下浮的情况,上浮的货币叫“硬币”—指币值坚挺,购买能力较强,汇价呈上涨趋势的自由兑换货币,下浮的货币叫“软币”,因此买卖双方商订付款条件时,还存在选择“硬币”或软币”的问题。
为了选择有利的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出口时应当采用“硬币”,进口时应当采用“软币”。
硬货币: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价坚挺并能自由兑换、币值稳定、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或流通手段的货币。
主要有:美元、英镑、日元、法国法郎等。
软货币: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价疲软,不能自由兑换他国货币,信用程度低的国家货币,主要有印度卢比、越南盾等。
第六章国际货款的收付货物买卖是货物与货款的对流。
货款的收付直接影响双方的资金周转和融通,以及金融风险和费用的负担,因此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
所以买卖双方应对支付工具、付款时间地点、支付方式等取得一致,并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一节支付工具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大多使用票据代替现金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贷工具来进行结算国际间的债权债务。
票据是国际通行的结算和信贷工具,是可以流通转让的债权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