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一完璧归赵的故事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相同的一项()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舍.相如广成传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3.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诸侯⑦此人力士⑧谁可使者⑨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A. ①⑦/②⑥⑨/③⑤/④⑩/⑧B. ①⑦/②⑨/③⑤/④⑥⑩/⑧C. ①②⑦/⑥⑨/③⑤/④⑩/⑧D. ①②⑦/③⑤⑥⑨/④⑧⑩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7、这一部分写蔺相如完璧归赵,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他大智大勇。
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奉璧"于秦王,见"秦王无意偿赵城",设计夺回玉璧。
B、蔺相如复得璧之后,"怒发上冲冠",数落秦王失信,并誓死与玉璧共存亡。
C、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设计完璧归赵。
D、蔺相如私下完璧归赵,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请就汤镬"。
1.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2.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就:于是C.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唯:表希望的语气。
3.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③赵立奉璧来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⑤卒廷见相如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4.选出句式与其它名句不同一项(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使归赵C.相如至,谓秦王曰D.不如因而厚遇之5.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乃设九宾礼于廷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C. 臣头今于璧俱碎于柱矣D.拜送书于庭6.下列各句加点字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A.大王必欲急.臣B.臣请完.璧归赵C.毕.礼而归之D.于是相如前.进缶7.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A.足智多谋,勇敢坚强。
B.足智多谋,有儒将风度。
C.勇敢坚强,有大将风度。
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阅读二渑池相会的故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克B. 明年,复攻赵明年:今年的下一年C. 请奉盆缶秦王奉:献D.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怿:高兴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是()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④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⑤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⑥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A. ①②⑤B. ③④⑤C. ④⑤⑥D. ①③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部分的写作做到了详略分明,具体地说就是渑池会的背景、结果写得简略,能够表现廉、蔺二人特别是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部分详写。
B. 赵王深知前往与秦王会面,凶多吉少,所以有畏惧思想,不想前往,但廉、蔺二人都从维护国家尊严的角度力劝他前往,赵王怕在群臣中丢面子,也就答应了。
C. 本部分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层次极为清楚,第一自然段为会前计议,第二自然段为会上斗争,第三自然段为斗争结果。
D. 本部分虽然重点写蔺相如,但廉颇一心为国的形象也十分鲜明。
他与赵王分别时的建议,让我们在感受到悲壮的同时,看到了廉颇的一片忠心。
阅读三负荆请罪的故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授与官职B.吾羞,不忍为之下羞:羞耻C.蔺相如固止之曰固:坚决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终于,最终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者C.而君君畏匿之,恐惧..殊甚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B.相如闻,不肯与.会不欲与.廉颇争列C.且.相如素贱人且.庸人尚羞之D.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倨.傲(jù)佯.为(yáng)传.舍(zhuàn)渑.池(miǎn)B、缪.贤(Miào)肉袒.(tǎn)瑕.疵(xiā)列观.(guàn)C、汤镬.(huò)驽.马(nù)盆缶.(fŏu)诀.别(jué)D、琴瑟.(sè)刎颈..(wĕn jĭng)不怿.(yì)间.道(ji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只,不过B、顾吾念之顾:只是,不过C、独畏廉将军哉独:唯独D、卒相与欢卒:最终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夫秦强而.赵弱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D、拜为.上卿我为.赵将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B、拜送书于庭C、召有司案图D、请奉盆缶秦王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间.至赵矣B、乃前.曰C、而相如廷.叱之D、怒发上.冲冠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于是相如前进..缶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7、阅读“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至“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段,回答问题: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③而相如廷叱之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8、请在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赤壁赋》一、选择题。
(4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2分)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2分)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2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2分)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