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物理
你知道吗?物理知识其实无处不在。
对于古诗,我们并不陌生,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
1.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平面镜成像。
2.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平面镜成像。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声音的传播。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枫桥听到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由音色决定的。
5.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
光沿直线传播。
6.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光的反射。
7.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前一句涉及平面镜成像知识,后一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光沿直线传播。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0.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2.“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
能。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凝华。
1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扩散现象。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平面镜成像。
17.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光的反射。
18.人面桃花相映红。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光决定的。
1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光沿直线传播。
2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光沿直线传播。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的反射。
25.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光沿直线传播。
26.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7.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28.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光的反射和折射。
29.花气袭人知骤暖,雀声穿树喜新晴。
扩散现象和声音借助空气传播。
30. 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光学现象,溪中的倒影。
声学船夫唱歌,听到朱熹的。
3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光决定的。
32.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平面镜成像。
3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光的反射。
3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3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船行进的速度快。
3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光的反射。
37.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38.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声音的传播。
39.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雪升华为水蒸气。
4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蒸发。
4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平面镜成像。
4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4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平面镜成像。
4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运用了静摩擦。
45.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光的反射。
4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平面镜成像。
47.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光沿直线传播。
48.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声音的音色。
5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空气能传声。
5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光的反射。
5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扩散。
54.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声音具有能量。
5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流动的风具有动能。
5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扩散现象。
5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声音的传播。
6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光沿直线传播(月食)。
6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水能传声。
6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光的折射。
64.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6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光沿直线传播。
66.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些都是学生们搜集,现在我把它整理记录下来,以备将来形成学科协作教学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