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能大赛申报方案

技能大赛申报方案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申报书赛项名称: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原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赛项类别:常规赛项■行业特色赛项□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涉及的专业大类/类: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手机号码:方案申报单位(盖章):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方案申报负责人:方案申报单位联络人:联络人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申报日期:2017年9月5日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申报方案一、赛项名称(一)赛项名称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Product Design and Maker Innovation(二)压题彩照(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类09信息技术类、05加工制造类二、赛项申报专家组三、赛项目的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依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设置,旨在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要求,通过技能比赛促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

赛项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世界技能大赛机械设计(Mechanical Design)CAD 赛项对接,以数字样机、先进制造、文档编制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创客实践模块融入创新及智能制造要求,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与学生职业素养。

数字样机模块以根据二维图纸创建三维模型为内容,要求根据产品设计图建立产品数字样机模型、生成工程图并创建设计表达文件。

此部分内容着重考察选手读图,并准确、快速建立产品数字样机模型的能力。

该模块分零件、部件、工程图、设计表达四个方面对选手作品进行评价,每一部分结合具体内容与步骤设置具体评分点,全面、客观评定选手技能水平。

创客实践模块以产品设计和加工准备为内容,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完成产品的创新设计,创建产品数字模型,生成制造文件并编写产品设计说明与制造说明。

此部分内容无需现场制造,而通过完成加工准备文件的方式着重考察选手设计水平及对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对3D打印等技术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该模块从要求实现、便携性与安全性、造型要求、结构合理、制造文件与加工准备、文档编写等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设置具体评分点评价选手技能水平。

赛项通过上述模块考察选手水平,并通过课程资源、标准化教材资源、实训资源及展示交流资源建设,提高院校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设计、制造、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建设水平。

四、赛项设计原则1.以促进“中国制造2025”工匠人才培养为比赛方向赛项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要求,结合大型企业的人才需求而设置,旨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制造业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技能人才储备。

2.以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及前沿科技为内容赛项以现代设计方法与先进制造技术为比赛内容,将数字样机建立、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基本技能要求,并通过创客实践模块引导学生完成产品创新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的应用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多项资源转化措施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赛项根据多年办赛经验并发挥行业优势,建立完善的资源成果实施方案,通过赛前发布学习资源及比赛题库,赛时开放现场直播、展示优秀作品,赛后公布比赛题目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等方式,促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提高。

4.赛项平台成熟,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赛项拟为比赛选择国内外技术先进、应用广泛的技术平台,技术平台与世界技能大赛机械设计(Mechanical Design)CAD赛项所用平台一致,并在各类国内外赛事,如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设计比赛、F1 in School、VEX国际机器人大赛中广泛使用。

5.赛项各环节设计严密,保证比赛公平、公正该赛项在场地、命题、抽签、加密、成绩评判等各环节均严格按照技能大赛的制度要求制定相关措施,保证比赛公平、公正。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1. 对接“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确定比赛定位根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按照《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要求,结合知名大型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定位比赛,培养制造业技能人才。

2. 将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作为比赛内容,促进制造业人才培养赛项选取智能制造相关数字样机、先进制造等技术作为比赛内容,要求学生精准地按照图纸的要求建立产品数字样机,通过比赛提高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意识与工匠精神,促进制造业人才培养。

3. 通过创客实践模块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赛项通过创客实践模块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产品设计、加工准备及表达,提高学生创新水平,并考察学生应用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产品加工制造的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4. 完善的资源成果转化方案促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赛项通过完善的资源成果转化方案将比赛成果转化为常规教学内容,提升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六、竞赛内容简介(须附英文对照简介)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要求选手根据比赛要求建立工业产品数字模型,并完成产品加工制造准备,编写相关设计、制造文档。

Product Design and Make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require students to build the digital prototype of products and finish the documents for product promoting and manufacturing.七、竞赛方式(含组队要求、是否邀请境外代表队参赛)比赛采取个人赛方式进行,报名办法及报名资格详细要求等参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报名办法》。

拟邀请台湾同教育阶段学生参与比赛。

八、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九、竞赛试题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比赛以“中国制造”为主题,比赛样题见附件1。

十、评分标准制定原则、评分方法、评分细则赛项采用结果评判的方式评定选手成绩,各模块评分方法、选手成绩由多名评分裁判员评定。

其中,客观性内容由2名裁判打分后按取平均分数的方式评定成绩,2名裁判所给分值差别超过该项成绩20%的,由裁判长另指定其他裁判评定成绩;主观性内容由5名裁判打分后按去掉最高、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确定成绩。

十一、奖项设置按照执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惩办法》的有关规定。

十二、技术规范十三、建议使用的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一)硬件平台计算机,参考配置(比赛赛场用机配置)如下:CPU——i5-4460@3.20GHz;内存——8G;显卡——独立显卡,显存2GB;显示器——21.7英寸,分辨率1920×1080。

(二)软件平台1. Windows 7 Professional(64位中文版)2. Microsoft Office 2013(中文版)3. 三维设计软件赛项拟采用行业广泛应用的Inventor 2018(中文版)、Fusion 360(中文版)三维设计软件平台,免费提供。

(三)竞赛场地竞赛场地包括:竞赛区与其他区域。

1. 竞赛区竞赛区包括竞赛机房、裁判机房及相关区域。

竞赛机房可容纳全部参赛选手同时比赛。

每选手工位宽度不小于80cm。

2. 其他区域其他区域包括休息区、展示区、服务保障区、申诉区等,均为开放区域,领队及指导教师均可进入,并遵守相关规定,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休息区与展示区设在同一区域,供领队及指导教师使用。

本区域设有转播设备,可直接观看竞赛区实况。

服务保障区用于为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及领队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申诉区受理各参赛队的申诉。

十四、安全保障赛项执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裁判员、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

(一)比赛环境安全管理要求1. 赛项执委会须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如有必要,也可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承办院校赛前须按照赛项执委会要求排除安全隐患。

2. 赛场周围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事件。

比赛现场内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

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

3. 承办院校应提供保障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

对于比赛内容涉及高空作业、坠物、用电量大、易发生火灾等情况的赛项,必须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抢救设施。

4. 赛项执委会须会同承办院校制定开放赛场和体验区的人员疏导方案。

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车流人流交错的区域,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引导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

5. 大赛期间,赛项承办院校须在赛场设置医疗医护工作站。

在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力量,建立安全管理日志。

6.在参赛选手进入赛位,赛项裁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时,赛项承办院校有责任提醒、督促参赛选手、赛项裁判、工作人员严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禁止携带未经许可的记录用具。

如确有需要,由赛场统一配置,统一管理。

赛项可根据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入赛场重要区域的人员进行安检,可在赛场相关区域安放无线屏蔽设备。

(二)生活条件1. 比赛期间,原则上由赛项承办院校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食宿。

承办院校须尊重少数民族参赛人员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根据国家相关的民族、宗教政策,安排好少数民族参赛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2.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场所应具有宾馆、住宿经营许可资质。

以学校宿舍作为住宿地的,大赛期间的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由赛项执委会和提供宿舍的学校共同负责。

3. 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由赛区组委会负责。

赛项执委会和承办院校须保证比赛期间选手、指导教师、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

4. 各赛项的安全管理,除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外,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人身自由。

(三)参赛队职责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在组织参赛队时,须安排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参赛队组成后,须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确定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承诺书,与赛项责任单位一起共同确保参赛期间参赛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3. 各参赛单位须加强对参赛人员的安全管理及教育,并与赛场安全管理对接。

(四)应急处理1.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时,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赛项执委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

赛项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并向赛区执委会报告。

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的赛项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赛区组委会决定。

事后,赛区执委会应向大赛执委会报告详细情况。

2. 对出现安全事故的首先追究赛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