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 课件 第四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

人力资源管理 课件 第四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


4.2.2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

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公职 人员的法律关系主体中,法律关系参加者 的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它包括公职人 员享有的消费性生活资料;人身;行为。 其中,行政行为和公职人员的行为,是公 职人员法律关系客体中的重要方面。 作为 公职人员法律关系客体重要内容的行为分 为国家公共组织的行政行为和公职人员行 为两类,而公职人员的行为又分为作为和 不作为两类。
第四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的法律环境
4.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
4.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从广 义上讲,是指有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事 务的,由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定等 因素构成的总体法律框架。 从狭义的方面讲,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 理法律体系可以视为由国家和政府组织制定、 颁布并执行的,有关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管理 制度和规则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等法 律文件和规范的总和。
公务职务的产生类型

第一,选任。 第二,委任。 第三,考任。 第四,调任。 第五,聘任。
4.2.4 公职人员的双重身份


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具有双重的身份, 即“公民”和“公职人员”。 与双重身份相适应,公职人员也具有 双重行为,即作为公民的个人行为与作为 公职人员的公务行政行为。


4.2.3 公职人员的公务职务关系
一旦公民担任了国家公共组织的公务或行政职务, 就意味着他接受了国家委托,成为了公共部门的公职人 — — 公务或行政职务关系,只有担任公共事务管理公职 的公民才处于这一法律关系中。这就是公职人员的公务 职务关 系。
公务职务关系的内容



1 代表国家的公共组织赋予公职人员一定形式的职权,使其 可以以国家及其公共组织的名义,实施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权。 2 公共组织规定公职人员负有一定的义务和职责,并规范其 公务行为。公职人员必须依法履行其职责,否则,国家可以追 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公职人员必须忠诚地服务于国家、政府和公民的利益,接 受公民的监督和批评,同时享受国家公共组织赋予他们的优先 权和受益权。 4 所有公职人员以其公务职务具有的特别性质和要求区别于 一般公民,但同时,他们并不享有任何对法律关系
4.2.1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主体
公职人员与公共部门间的法律关系不是双方当事 人协商形成的结果,而是“法定”的。 1. 公共部门拥有的职权、职责和优先权一概溯及 其公职人员。 2. 公职人员在实施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 在形式上必须是以公共部门的名义进行的。 3. 公共部门对公职人员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行政行为有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行政行为是公共组织的人事部门及组 织各工作部门的人事管理机构的行为,这是行政 行为的主体要素,明确了公职人员管理的归属权 限; 第二,行政行为是公职人员管理机构的管理 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职能要素,明确了公职人 员管理机构行为的目的与方向; 第三,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这是行政行为 的法律要素,明确了公职人员管理是依法的管理 行为。

目前,在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中涉及的宪法权 利问题主要包括:公职人员的公民权、个人权利 模式、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结社自由、平等就 业机会和公平的对待、拒绝违宪命令的权利、听 证的权利、隐私保护权以及性骚扰问〖KG)〗题 等。
如何划分和区别公职人员的个人行为与公务行 为呢?



(1)公职人员的行为以所属单位名义做出的,属公务行为;以自己 名义做出的,则属个人行为。 (2)公职人员的行为是在他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出的,属于公务行 为;如果超出了职责范围,必须结合标准(1)和标准(3)综合认定。 (3)公职人员的行为如果是执行公共组织的命令和委托,不管组织 的命令和委托是否越权,一概属于公务行为。
4.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体 系建设的意义



1 有助于确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和 规则,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 有助于塑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成长和发展的 良好环境,提升公平的、有效竞争的人力资源管 理能力。 3 有助于公共部门依法行使人力资源管理权力, 约束公职人员的公务管理行为,并有效维护公职 人员的合法权益。




公职人员的行为同样包括三个基 本要素:
第一,公职人员行为是公务行为,而非一般 公民的行为或私人的行为,这是公职人员行为的 主体要素; 第二,公职人员行为是公职人员为享有权利 和履行义务而从事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这是 公职人员公务行为的目的; 第三,公职人员行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引起 一定的公职人员法律关系效果,即当公职人员行 为引起一定的公职人员法律关系产生和变更时, 才成为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

公职人员的双重法律身份的矛盾,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作为公职人员承担着比一般公民更多 的义务,同时国家也赋予公职人员比一般公民更 多的权利。 第二,国家行政法要求公职人员的双重身份、 双重行为和双重效力相统一,即作为公职人员, 必须行使与其身份统一的行为和效力。


4.3公职人员的宪法权利与相关的法 律问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体系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依据的基本法律 原则和法律精神。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安排。 3 公职人员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 4 公职人员享有的各种权利、承担的各种义 务与责任。 5 对公职人员各项管理活动程序的法律规定。 6 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必须遵守的纪律与违纪 处置方式以及责任追究。 7 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争议和纠纷的处理以及 有权受理机构。
个人行为与公务行为的区别


个人行为是以行为人自己的名义从事的活动,它只能代 表行为的本人,不具有强制性,行为的效果只属于行为本人。 公务行为则表现了与个人行为明显不同的特征: 第一,公职人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国家公共组 织的名义从事公务活动,并凭借公共权力行使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公务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而也就具有国家 的强制性。 第三,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行为时,享有行政职权和行 政优益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