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发展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发展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发展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发展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李建华
【摘要】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的教学产生了积极效应,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模式的改革、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将竞赛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技能大赛;积极效应;教学思考
重庆立信职校机械专业与全国技能大赛结缘始于20XX年,我校已连续7年婵连重庆市第一,现在学校已经发展为以机械加工、模具设计制造、电工电子技术、汽修、农机等为品牌专业的国家重点学校、国家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课程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做出品牌,比出名气,学校发展了,从当初只有11台简易尚开式车床,无一台铣床到现在铣床17台车床80
多台以及压注机器人等设备,并新修实训车间。

以前机加工专业只有几位教师,现在四十多位教师。

学生以前就业困难,现在通过技能大赛,有的进入国家物理研究院如我校刘世忠,陈巧被该单位录为事业编制的正式员工,现在同学们就业是五个岗位争一名同学。

刘世忠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走进国家物理研究院,参加技能大赛,是学校发掘了我的潜力,是职业教育让我找到了自我!”
在校长蒋红梅眼中,技能赛事是大舞台,举办和参加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为抓手,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一显身手的机会。

通过训练和比赛的锤炼,学生不仅巩固了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能在技能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还磨炼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也为学生日后更高层次地就业和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教师也获得了专业的提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教
学手段,不仅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相对接。

一、做法:促学促教促发展,体系创新见功效
技能竞赛促教改,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对职业学校而言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能否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技能竞赛是突破职业学校传统教学体制形成“瓶颈”的有效途径。

重庆立信职教中心的做法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技能竞赛为手段,通过全面的技能竞赛检验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的效果。

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建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课程体系。

学校请来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专家、市内院校专家和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共同开发面向工作任务的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课程,将技能竞赛的技
术规则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监控。

改变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训“两张皮”的垢病,课程改革实现了跨越发展。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以来,学校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标准11个、课程标准60余门、开发出一体化教材9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2门,开发或二次开发学生工作页20余册。

追求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学校传统的以考试为评价手段的教学评价,已经难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

在进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一把手亲自挂帅,探索构建起了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社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教学和实训环境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学习的质量成效全部纳入其中,淡化考试,突出竞赛,不以片面的考试定优劣。

瞄准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升级技能教学的“硬资源”。

近几年来的竞赛发展趋势是训练和竞
赛的技术、设备等条件,都高于企业生产的一般水平。

大赛就是训练水平和设备设施水平的实力型竞争。

学校近年来全面升级了教学的“硬资源”,不仅设备设施的型号新,更追求标准化、通用性、配套性的高标准。

20XX年投入资金购置四轴加工中心,其他职业院校也是绝无仅有,即便是在企业中也令人欣羡。

完善的制度、科学的训练、精良的设备,是学校在各级竞赛中获得佳绩的保障。

技能竞赛显校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启动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描绘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制定出明确的目标。

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师队伍中涌现出1名国家技术能手、2名省级技术能手,?通过技能竞赛熔炼出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之魂,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厂房,全国高校慕名而来,企业也慕名而来,走进校园争抢在竞赛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技能竞赛树品牌,塑造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走进校园文化长廊中最醒目的是市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