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控制和审计抽样习题

质量控制和审计抽样习题

2. 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负责审计上市公司甲公司2010年度账务报表,并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审计项目合伙人。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A注册会计师根据其审计甲公司的多年经验,认为甲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应当直接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在审计过程中,A注册会计师要求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复核工作底稿,并委派其所在业务部的B注册会计师负责甲公司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项目组内部在某项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经主任会计师批准,A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审计报告。

在审计报告出具后,B 注册会计师随机选取若干份工作底稿进行了复核,没有发现重大问题。

要求:
针对上述情形,指出存在哪些可能违反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情况,并简要说明理由。

3.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

在针对销售费用的发生认定实施细节测试时,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实施统计抽样,相关事项如下:
(1)A注册会计师抽样单元界定为销售费用总额中的每个货币单元。

(2)A注册会计师将总体分成两层,使每层的均值大致相等。

(3)A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样本规模时不考虑销售费用账户的可容忍错报。

(4)A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的方式选取样本项目进行检查。

(5)在对选中的一个样本项目进行检查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所附发票丢失,于是另选一个样本项目代替。

(6)甲公司2010年销售费用账面金额合计75 000 000元。

A 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传统变量抽样中的差额估计抽样方法,确定的总体规模为4000,样本规模为200,样本账面金额合计为4 0 00 000元,样本审定金额合计为3 600 000元。

1.ABC会计师事务是一家新成立的事务所,最近制定了业务质量控制制度,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1)合伙人考核和晋升制度规定,连续三年业务收入额排名前三位的高级经理晋级为合伙人,连续三年业务收入额排名后三位的合伙人降晋为高级经理。

(2)内部业务检查制度规定,以每三年为一个周期,选了以已完成业务进行检查,如果事务所当年接爱相关部门的外部检查,则当年暂停对所有业务的内部检查,
(3)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制度规定,除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外,其他需要实施质量控制复核的审计业务由审计项目组负责人执业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4)工作底稿保管制度规定,推行业务档案电子化,将纸质工作底稿经电子扫描后,存为业务电子档案,同时销毁纸质工作底稿。

(5)独立性政策规定,每年需要保持独立性的人员提供关于独立持要求的培训,并要求高经经理以上(含高级经理)的人员每年签署遵守独立性要求的书面确认函。

(6)分所管理制度规定,分所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度业务质量控制制度。

要求:
针对上述(1)至(6)项,分别指出ABC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的规定,并简要说明理由。

4.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在针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时,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概率比例规模(PP S)抽样方法实施抽样。

甲公司的应收账款包含4 000笔明细账户,账面总金额为2 000 000元。

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误受风险为5%。

其他相关事项如下:
(1)在确定样本规模后,A注册会计师认为,PPS抽样方法的抽样单元式货币单元,而实施审计测试需要针对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物单元。

为了在选取样本时找到与被选中的特定货币单位相关联的明细账户实物单元,A注册会计师逐项累计总体中所有项目的账面金额。

(2)A注册会计师利用随机数的方式选取样本,在产生的随机数中,有两个随机数对应的是同一样本项目,A注册会计师将其视为1个样本项目。

(3)假设A注册会计师选出150个样本项目,在进行测试后发现两个错报,一个是账面金额为100元的明细账户中由50元的高估错报;另一个是在账面金额为2 000元的明细账户中由600元的高估错报。

A注册会计师利用样本错报的相关信息计算总体错报上限。

在误受风险为5%的情况下,泊松分布的MFx分别为:MF0=3.00,MF1=4.75,MF 2=6.30。

要求:
(1)简要说明A注册会计师利用PPS抽样方法在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针对上述(1)至(2)项,分别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

如果存在,简要说明理由。

(3)在不考虑上述(1)至(2)项的情况下,针对上述第(3)项,计算总体错报的上限。

(1)在PPS抽样中,计算样本规模的公式如下:
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时必须事先确定下列因素:总体账面价值,误受风险的风险系数,可容忍错报,预计总体错报,以及扩张系数。

参考教材P243.
在PPS抽样中,如果利用查表法,可以直接使用控制测试的统计抽样样本量表。

因此确定样本规模时,应当考虑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偏差率、预计总体偏差率。

参考教材P244以及P219-220
(2)对于第(1)项,不存在不当之处。

对于第(2)项,存在不当之处。

“有两个随机数对应的是同一样本项目,A注册会计师将其视为1个样本项目”,这个做法是错误的。

PPS抽样允许某一实物单元在样本中出现多次,对于两个随机数对应的是同一样本项目时,尽管对同一样本项目仅审计一次,但在统计上仍应视为2个样本项目。

参考教材P246
(3)
t1=50/100=0.5
t2=600/2000=0.3
基本界限=BV×MF0÷n×1=2000000×3.00/150×1=40000(元)
第1个错报所增加的错报上限=BV×(MF1-MF0)×t1÷n =2000000×(4.75-3.00)/150×0.5=11666.67(元)
第2个错报所增加的错报上限=BV×(MF¬2-MF1)×t2÷n =2000000×(6.30-4.75)/150×0.3=6200(元)
总体错报上限=40000+11666.67+6200=57866.67(元)
或者:总体错报上限=2000000×3.00/150×1+2000000×(4.75-3.00)/150×0.5+2000000×(6.30-4.75)/150×0.30=57866.67(元)
参考教材P249-250。

3.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

甲公司本年度银行存款账户数一直为60个。

甲公司财务制度规定,每月月末由与银行存款核算不相关的财务人员H针对每个银行存款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A注册会计师决定运用统计抽样方法测试该项控制在全年的运行有效性。

相关事项如下:
(1)A注册会计师计算了各银行存款账户在20×8年12月31日余额的标准差,作为确定样本规模的一个因素。

(2)在确定样本规模后,A注册会计师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选取样本。

选取的一个银行存款账户余额极小,A注册会计师另选了一个余额较大的银行存款账户予以代替。

(3)在对选取的样本项目进行检查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其中一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甲公司银行存款出纳Ⅰ代为编制,A注册会计师复核后发现该表编制正确,不将其视为控制偏差。

(4)在对选取的样本项目进行检查后,A注册会计师将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得出的数值作为该项控制运行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5)假设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规模为45.测试样本后,发现1例偏差。

当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中发现的偏差率为“1”时,控制测试的风险系数为“3.9”。

要求
(1)计算确定总体规模,并简要回答在运用统计抽样方法对某项手工执行的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时,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

(2)针对事项(1)至(4),假设上述事项互不关联,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3)针对事项(5),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

【答案】
(1)总体规模=60个账户×12月=720个
运用统计抽样方法对某项手工执行的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时,确定样本规模时,除非总体非常小,一般而言,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几乎为零。

对小规模总体而言,总体规模越大,则样本规模也应该越大。

(2)针对(1)至(4)项:
①第(1)项,注册会计师做法不正确。

本题中注册会计师运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的是控制测试,无须计算标准差,标准差的计算是在细节测试中运用的,所以在控制测试中将标准差作为确定样本规模的因素是不正确的。

②第(2)项,注册会计师做法不正确。

在审计抽样中,需要根据抽样的结果推断总体,利用随机数表选择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随意更换了样本,则审计抽样就不具有代表性了,而且控制测试是不考虑余额的,所以此处替换样本的做法不恰当。

③第(3)项,注册会计师的做法不正确。

A注册会计师是在控制测试中执行审计抽样,目的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控制是否有效运行,虽然报表编制正确,但是其错误在于没有按照控制规定由H编制,而是由不应当承担该职责的出纳I编制,表明该项控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所以属于是一项控制偏差。

④第(4)项,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正确。

(3)总体偏差率上限=3.9/45=8.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