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03-06T11:21:15.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作者:龙邦宏杨春城[导读]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龙邦宏杨春城(湖北省宜城市中医院三内科湖北宜城 441400)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181-02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通过3月观察。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再发住院时间,心电图等改变。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5.9%,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73.4%,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耐力,心绞痛发作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其属于祖国医学中“胸痹、心痛”范畴。
笔者在长期临床观察中,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和硝酸酯类药物对比观察,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2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128例患者。
参考诊断标准[1]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均分入麝香保心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
其中治疗组男48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59.6±4.7)岁;病程0.5~11年,平均(6.7±3.5)年;心绞痛分型:自发型21例、劳累型43例,对照组男47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60.2±5.3)年;病程0.5~10.5年,平均(6.9±3.4)年;心绞痛分型:自发型19例、劳累型45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心绞痛分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口服消心痛片10mg一日3次,肠溶阿斯匹林片100mg一日1次,辛伐他汀10mg一日1次,有高血压者常规降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去除消心痛片,加用麝香保心丸,2丸一日3次,余方案同对照组,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较重时入院观察治疗。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测心电图,心肌酶及三大常规等,并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以及体力活动受限程度,同时记录患者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
1.4疗效标准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2]。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64 41 14 9 85.9
对照组 64 26 15 23 64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64 34 13 17 73.4
对照组 64 21 12 31 51.5
与对照组比较P<0.001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有2例服药后,诉舌麻,胃肠道不适,但继续服药后均缓解。
对照组有4例潮红、心慌、头痛,继续服用后症状减轻,2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无改变,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硬化而产生了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胸骨后或心前区阵发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临床治疗多以硝酸酯类药物,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部分病人出现潮红、头痛等不适,且服药多以缓解症状为主,停药后,劳累、情绪变化、饱餐等往往诱发反复发作。
麝香保心丸是在传承苏合香丸的基础上,经多年反复实践,并结合现代药物提取技术,而研发的中药新品。
以麝香、人参、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7味中药组成。
君药麝香芳香而善走窜通闭之长,苏合香辟痰涎,清瘀阻止胸痛、利心窍;人参为臣,肉桂为佐,取人参急助心气之功,借肉桂温振心阳之力,参桂同用,心胸阳气重振,气血得畅。
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可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梗面积,稳定斑块促进血管新生。
本次研究,通过和消心痛对比,确实体现上述功效,具有缓解症状快,心电图改善明确,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运动耐力,并明显减少再次住院次数,且依从性好,确实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2辑,2000:41-44.
[2] 中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S].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