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符号系统
• 地图的符号系统与地图的主题、用途密 切相关。
(1)对符号设计的共同要求
• ①充分考虑地图的比例尺和幅面,以及地
图的主题和使用对象、使用方式。
• 例如,全开大比例尺宣传用挂图,
• 符号尺寸要大 • 颜色要鲜艳 • 层次要分明 • 形状力求生动活泼,赋予表现力 • 不宜设计单色符号 • 其线划也不宜过于精细。
4、一般均属半依比例符号,同一条线状符号从
粗到细逐渐变化能指示方向,如河流上游较细, 下游较粗。
面状符号
以符号轮廓线或符号分布的概略范围定位的符 号称为面状符号。
面状符号用于表示按比例尺缩小后可以在地图 上表示出轮廓范围(准确的或概略的)的地理信 息
可准确量算制图信息所占有的面积。 面状符号必须由轮廓线(明显的或不明显的)、 颜色、晕线、注记或说明符号共同构成,
(一)地图符号的基本功能
• 地图符号是一种图解语言,它与文字、 算法语言相比,更加形象直观,一目 了然,既可显示制图信息的空间分布 特征,又能表示它们的数量、质量特 征及其发展变化。
地图符号的具体功能:
(1)对地理事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 和简化,强调制图信息最本质的特征,并 能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反映区域的基 本面貌,保持图面清晰易读。
• 根据符号大小与要素定量特征的关系
比率符号 非比率符号
连续比率 分级比率
绝对比率 条件比率(任意比率) 任意比率
比率符号:用规则的几何符号表示数值时, 符号尺寸的变化要与所代表的数量成一定比 率关系。
• 绝对比率:符号大小(一般是指面积)与 所表示的数值成绝对正比关系。
• 条件比率:符号大小与所表示的数值成相 对正比关系。
a.要与惯用符号相同或相近,保持同类制图信 息符号的延续性和通用性。
b.同主题、不同比例尺地图的符号应尽量相近, 一般小比例尺地图符号是由大比例尺符号简化、 缩小或适当合并而获得的。
• c.系列地图、地图集(册)中的符号,其形状 与结构要基本一致。
• d.要充分利用符号的组合和派生,构成新的符 号,组成系统。
• (1)点状符号
• 表达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小面积事物和点状事 物所采用的符号。
• 点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事物的性质,点状符号 的大小通常反映事物的等级或数量特征。例如测量 控制点、烟囱、水塔以及小比例尺地图上的城镇等。
根据点状符号的形状特点,可分为以下三个亚类:
• (1)几何符号 用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及其组合构成
• 在人口密度图上,用颜色的逐渐过渡建立了人口 分布状况的想象模型,在这个抽象模型上,人们 不仅可以量算每个区域的人口密度,而且可以认 识整个制图区人口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其变化趋势。
地图符号的构成要素
• 每类具体的符号都以其一定形状、尺寸、颜色(包 括色彩与色调)、结构(包括晕线、花纹与图案) 相互区别,因而形状、尺寸、颜色与结构称为地图 符号的构成要素,这些也是人们对各种符号产生视 觉差异的要素。
• (2)地图符号赋予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 • 表示具体的事物,如居民地、森林分布; • 表示抽象的事物,如宗教信仰、文化程度
的区域差异; • 表示现实存在的事物,如山脉、河流; • 表示预期的事物,如设计中的道路和旅游
地的开发; • 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如黄河古道; • 表示事物的外形,如湖泊的岸线特征; • 表示其内部性质,如含盐程度; • 表示地表的; • 表示空中的和地下的,例如气团的移动、
(4)地图符号的结构
符号的结构有晕线、图案、花纹等,
用形状、疏密、方向不同的系列线划组成,主要 用于区分要素的类别和要素的主次等级及级别数 量差异。
在素图中,晕线和图案实际上和色彩与色调的作用一 样。例如,土壤类别用不同晕线与图案以代替不同的颜色, 人口密度则用不同疏密的 • 彩色地图上,晕线与图案常与色彩配合,表示更多的 内容。例如,用蓝色圆表示纺织工业时,可在蓝色圆内绘 不同方向或不同形式的晕线和图案,来进一步区分棉、麻、 丝纺织工业等亚类。
地图符号的分类
• 按照符号表示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
•
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 按照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
•
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
• 按照符号表示的制图对象的地理尺度
•
定性符号,定量符号,等级符号
• 按照符号的形状特征
•
几何符号,透视符号,象形符号,艺术符号
按照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
• ①要能概括事物的共同特征,要形象、 简单、规则。
• 形象是见图达意,便于联想。又要简单, 抓住要素形状的典型特征进行夸张与概括, 便于绘制。
• 或按象征的意义或与某种含义相联系而设 计的。
• 这一类符号大部分是几何图形,或者由几 种几何图形组合成的规则符号,规则的符 号便于定位。
• ②要充分体现符号的系统性。
2、同一类别,按要素的主次等级印成不同深浅、不同 明暗程度的颜色,使主要内容突出醒目,形成第一层平面; 次要内容不突出,形成第二层平面。
• ③相对可增加内容负载量而仍保持清晰易 读。
• ④使用颜色可以减少符号的种类及简化符 号的结构。 例如,单色图上表示水电站、火电站及 核电站;土壤类别。
• ⑤美化图面,增强地图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地图的符号系统
地图符号
•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 它不仅能表示事物的空间位置、形状、 质量和数量特征,而且还可以表示各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域总体特征。
• 图形符号是由形状、尺寸和颜色三 个基本因素所组成,具有系统化的 特点。
• 注记是地图符号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也有形状、尺寸和颜色的区别。
的符号,称为几何符号。
• (2)文字符号 以所示地理事物名称核心字或开头一、
二个字母表示地图内容的符号称为文字符号。
• (3)象形符号 以形象生动的侧视、透视或简单图案
构成的地图符号,称为象形符号。
(2)线状符号
表达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事物的符号。
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 其长度能按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一般需要进行适当
地质构造和矿Biblioteka 分布等。• (3)地图符号能提高地图的应用效果。地图符号 能在平面上建立或再现客观现象的空间模型,并 为无法表示的现象设计想象的模型,人们能在两 种“模型”上进行量算及相互比较。
• 例如:
• 在地形图上用等高线建立了地形模型,在这个空 间模型上,可以量算地面的高程、坡度、面积和 体积。
颜色在地图上的作用:
• ①、增强要素间的视觉差异,密切同类要 素间的联系增强地图的易读性及表达能力。 用以区分外形与分布特点相近而性质不同 的要素。
• ②、分层作用。使图上错综复杂、相互重 叠与渗透的现象变得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包括两个方面:
1、不同类的地图要素印成不同的颜色。颜色与符号 形状、符号尺寸等结合,组成色彩系统。
色彩的象征
• 红色不仅象征着艳丽、欢乐、革命、进步,
也象征着危险、灾害、恐怖;
• 橙色象征着成熟、饱满、温暖、辉煌等; • 黄色象征着光明、灿烂,也象征着颓废、
病态;
•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平; • 蓝色象征着崇高、深远、沉思、智慧等; • 紫色象征着高贵、奢华、幽静、不安等。
B. 色彩的混合
色光加色法
• (1)形状----表示事物的外形和特征
• 点状、线状符号的形状主要用于反映要素的类别 差异,面状符号的形状则反映制图对象的轮廓特 征。
•
例如:用等粗的平行双线表示公路,用黑白相间的线
状符号表示铁路,用小圆圈表示县城,用五角星表示首都
等。又如中国似一支雄鸡,福建省似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倾
斜的平行四边形。
色级色
• 色级色:表示要素的定量特征 色级数目取决于定量特征的分级数(通常
分为6-8级) 色级的色相、亮度或纯度的变化应与要素
的数量变化相适应 色级的变化要有渐变性
色彩渐变
• 色彩能区分要素的类别,常与形状相配合, 以增强视觉差异,提高分辨能力。
• 用色彩饱和度和冷暖变化来区分同一类要 素中的等级与主要、次要关系。
只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和意义 不能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和高度。
按符号表示的制图对象的地理尺度
• 定性符号 表示制图对象质量特征的符号 • 定量符号 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符号 • 等级符号 表示制图对象大、中、小顺序的符号
按照符号的形状特征
• 几何符号 • 透视符号 • 象形符号 • 艺术符号
• 设计地图符号的基本要求
• (2)尺寸----主要用于区分要素的数量差异 与主次等级。
• 例如,用较粗的线划表示主要公路,用较细的线划表示次 要公路;用尺寸大的圆表示工业产值多,用尺寸小的圆表 示工业产值少。
• 用于定位的符号大小取决于: • 1、可以看清它的形状的最小尺寸; • 2、它的大小用于说明它的重要程度。
• 表示数量指标的符号大小取决于: • 1、按照等级确定(如大中小,主要,次要等) • 2、根据数值确定
色料减色法
绿
青
红 黄
蓝
品
色彩原理
C. 地图设色
• 底色:起衬托或背景作用
主区色与邻区色:拉大反差,突出主区 主区内各子区色:各区协调,在变化中
求统一
质别色
• 质别色:表示要素的定性特征 一个色相代表一种或同类性质 尽量设置接近或象征物体的色 色相应便于分类或分区
象征
分类
•
(3)对符号尺寸的要求
• 符号的尺寸要与制图信息的数量、等级相适应, 即等级高、数量大的地图符号尺寸大,等级低、数 量小的尺寸小。
• 同幅地图、系列地图与地图集中的符号尺寸应相 互配合,统一协调。即面积大、重要的注记大,反 之注记小;图名的字大、图廓的粗细要与地图幅面 的大小协调一致;附图、附表的大小要与主图构成 正确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