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病人的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观察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中枢神
经系统受损的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循环系
统的症状。

【护理措施】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置于空调室或通风处,室温
20~2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冰块、冰帽、冰毯、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的冰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2小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慢而均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
<10.7kPa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对老年及重症者禁忌快速推注降
温药,以免诱发心脏骤停或肺水肿. 服用解暑中药)。

2、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
尿量变化,每10~30分钟测量肛温一次,肛温下降至38℃左右暂停降温,如患者进入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低于80mmHg),停止降温。

3、防止冻伤:降温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觉凉爽舒适为度
心前区及胸部勿置冰袋,骨突出要防止冻伤。

4、合理按摩::对中暑病人的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使疼
痛加重。

5、用药护理对于昏迷患者者,可遵医嘱给予纳络酮等药物,
以降低应激反应,起到促醒作用。

对抽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者适当使用镇静药物。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6、饮食与休息清醒患者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

昏迷病人留置
胃管,鼻饲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7、口腔和皮肤的护理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
的清洁,防止溃疡的产生。

定时给昏迷患者翻身,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尤其是灌肠后的病人,防止皮肤破损的发生。

8、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
合治疗护理工作。

【健康指导】
1、嘱患者避免高温下长时间工作,保持室内通风。

2、大量出汗时,要大量服用淡盐水,避免因高热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热痉挛、热衰竭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