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
(2)、比较插卡设计有什么不同/
各有什么特点?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演示示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灯笼体和灯笼提手的相识之处,让学生讨论回答。讨论完成后,让学生根据灯笼提手的制作,自己动手做出灯笼体。在同学们制作灯笼的过程中,这时教师巡视他们制作的如何,并对个别理解、掌握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在巡视过程中,并注意以下点:
对于喜庆的大红灯笼同学们都非常的喜爱,这时让学生观察:
新春红灯笼的各个部分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一:分析灯笼及组成(小组讨论法)
观察后让小组互相讨论,总结出灯笼是由矩形、椭圆这两种自选图形经过绘制、复制、组合形成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制作立体插卡(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⑴、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老师首先采用演示教学法。教师演示,教学生如何绘制矩形,并将菜单栏简要给学生介绍一下,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其他图形的绘制。
4、培养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主动提问、主动质疑、主动发言、主动倾听、主动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5、养成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吸收,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好词好句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材
重点
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主 要 措 施
3、关爱学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取成功的喜悦。
总第( 1 )课时
课题
1、《制作插卡灯笼》活动一:立体插卡
课型
新课
日 期
年月日午第节
教具
普通钩针、细绒线等
教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
标
1、了解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了解、掌握绘制、复制、移动、组合
一、激情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过节日的时候,互相祝福,互送礼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可以在网上祝福,也可以网上互送礼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最高兴的节日就是过新年了吧,家家还挂上了大红灯笼,你知道电脑中的大红灯笼是怎么做成的吗?今天我们利用WORD制作,教师把已制作好好的《新春灯笼》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学习
常规
习惯
方面
1、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共进,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
2、养成做事有条理,认真细致的习惯,做事及时、高效。
3、培养勤勉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升完善自身的学习品质。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2、了解、掌握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
图形的。掌握插入、移动、设置艺术字的方法。
2、从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学会制作编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民俗风情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乃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学会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重点
难点
掌握绘制,移动,复制图形的方法。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组合图形的方法。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为巩固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完成一幅灯笼作品,并按照所给图形自己尝试制作。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制作插卡灯笼》活动一:立体插卡
教后心得
总第( 2 )课时
课题
1、《制作插卡灯笼》活动二简易灯笼的设计
课型
新授
日期
年月日午第节
教具
吹塑纸、普通钩针、细绒线等
学期教学总目标
知识技能情感人格
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对社会的热爱。
3、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实验实践的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根据本学期六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把综合实践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学科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综合实践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
①及时对知识点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辅导。
②从审美角度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辅导。
③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3)比较吹塑纸与卡纸的不同,对折吹塑纸有什么好方法,动手试一试。
继续使用演示教学法,老师在上面演示制作,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认真听讲,理解各种技能的灵巧运用
展示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7、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8、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提优补差
措施
1、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层次性,在学习中培养竞争意识,发扬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2、积极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优等生多读课外书,增加课外阅读总量,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开展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六上劳动与技术学期教学计划
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概 况
六二班共有33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7人,上学期本学科合格率97%;大部分学热爱劳动,但由于在家娇生惯养,动手能力不强。
学 生
学 习
态 度
及 习
惯 的
分 析
学生对劳动技术课充满了兴趣,这对我们来说有利于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但由于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里拥有电脑的孩子不少,喜欢上网查找资料。但不善于处理收集到的信息。他们比较注重自我,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比较宽泛,但动手能力不够强。而且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比较缺乏。另外,现在的孩子劳动观念比较薄弱,大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很少参加劳动,基本上由家长包办。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使孩子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