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上)名词解释
肝胆胰
1.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积,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临床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腹水。
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此时门静脉的压力大多增至30-50cmH2O。
2.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黏膜下层的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胃黏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粘膜防御屏障破坏,形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3.巴德-吉利亚综合征:步-加综合征,肝腔静脉综合。
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或者合并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4.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通过。
5.肠肝循环:胆汁酸(盐)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之后随胆汁分泌至胆囊内储存并浓缩。
进食时,胆汁酸随胆汁排至肠道发挥其生理功能,其中95%的胆盐会通过肠道(主要是回肠)重吸收入肝,以保持胆盐池的稳定,称为肠肝循环。
当胆盐的肠肝循环被破坏,胆汁中的胆盐减少或者胆固醇增加,则胆固醇易于析出形成胆结石。
6.Mirizzi综合征: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半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导致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者较大的胆囊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者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表现为胆囊炎、胆管炎,有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7.Charcot三联征:肝外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炎时,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征。
8.Reynolds五联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征。
9.Grey-turner征:少数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出血可经腹膜后途经渗入皮下,在腰部、季肋部、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称为Grey-turner征。
若出现在脐周部则称为Cullen征。
10.胰腺假性囊肿PPC:胰液经由坏死破损的胰管溢出在胰腺周围液体聚集,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
11.慢性胰腺炎:各种原因所致的胰实质和胰管的不可逆慢性炎症,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或丧失,病程半年以上。
典型的病理改变是胰腺萎缩呈不规则结节样变硬。
12.壶腹周围癌: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十二指肠腺癌。
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消瘦、腹痛。
13.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瘤患者表现为空腹或者运动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发生时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进食或者静脉推注葡萄糖可迅速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