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优质课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任务有:1、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2、激发学生对篮球和体育锻炼的兴趣;3、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锻炼手段;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因此,结合《体育与健康》目标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本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1、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体验行进间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学会行进间运球技术。
2、在各种运球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特点本次课的教材是初中篮球运动的行进间运球技术,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
运球是全队进攻的基本保障,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
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
因此,本课重点解决学生低头运球技术学习的问题。
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运球接力和小组竞赛主要是为培养动作协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课的学习要点与重难点是:行进间控制球的技术和能力。
要求运球时手腕要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运球时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情况。
难点:运球的正确手型和运球姿势。
三、教学方法因为篮球的教学技术含量较高,教起来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本次课尝试在内容选择安排上进行创新,首先侧重于营造能吸引学生喜欢篮球的氛围,安排了学生篮球游戏,在比较轻松的活动中导入课,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设计了篮球小组竞赛,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练习的空间;第三是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技术进行提升阶段,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如“为什么我的运球被别人抢断?运球动作要领有那些?等问题),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学生学法及场地器材的分析。
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以模仿学习、观察法、合作练习以及探究学习法为主。
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为避免学生对运球练习产生枯燥感。
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在练习中找问题。
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其他难度动作。
2、教学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互动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示范讲解法。
学生在看图练习的过程中有了对跳绳运动新的体会,对于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各种跳法的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正确动作概念有好处,同时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在课的导入阶段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NBA、CBA的篮球明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成为篮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
其次引入了篮球操的练习,引导学生去感受篮球给他们带来的欢乐,通过篮球准备活动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与众不同。
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宽松的课堂氛围。
(3)游戏教学法。
在本课的教材运球的学习中使用“游戏教学法”——即“运球接力”、“篮球竞赛”。
游戏的内容就是本次课重要学习内容——运球。
此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球的要领。
(4)自主学练法。
本次课想借助形象直观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的练习。
活动上介绍了多种运球练习,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练习环节。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练习过程,及时地给于帮助,有意邀请部分学生们上前亮相。
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自主活动和相象的空间;为学生创建展示风采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合作学习法。
准备在运球活动的拓展练习中运用团队(合作)教学法。
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运球技术动作和游戏。
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能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
通过组织小团队练习或分组比赛,一方面可互相促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运动密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课堂程序(一)、开始部分(约7分钟)1、集合整队——集合队伍,检查人数,整理服装,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2、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约29分钟)1、激趣导入阶段——出示挂图。
2、运球接力游戏。
(约10分钟)⑴、运球接力游戏竞赛⑵、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一是抬头,二是手心不触球,三是以肩关节为轴。
)⑶、回到比赛⑷、小结,教师点评。
3、分组竞赛游戏——进行竞赛游戏安排;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点评。
(约15分钟)⑴、分组竞赛游戏⑵、教学比赛数分钟后停止比赛,组织学生寻找比赛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不能自如地运球,即失去了在篮球场上一半的自由,以强调篮球运球技术之重要。
并简单讲述运球规则和正确的方法,强调运球时手心不触球。
⑶、示范运球,学生模仿。
⑷、回到比赛。
⑸、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指导练习阶段——教师关注学生练习过程,引导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一是抬头,二是手心不触球,三是以肩关节为轴。
);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三)、结束部分(约4分钟)1、结束阶段——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播放轻音乐)2、课堂总结3、整理回收器材4、师生道别本次课我之所以选择这样教材内容、教法及设计程序,主要来自教学中的体会。
有不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浓厚,但是他们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场马上比赛或投篮练习。
忽视篮球基本功的学习,学生就学得不扎实,技术提高慢、不规范。
平时的自我锻炼手段少,内容单一。
另外也想尝试在教学营造一个相对更自由宽松的环境;希望能通过让学生自主练习及分组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关运动技能。
初中体育课教案阿塞尔2016.12初中体育课《篮球》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篮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是篮球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球变向技术。
它简单实用,经常练习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提高手控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
在本节教学中、手脚协调配合与保护球动作.教学背景:篮球运动很普及,有着广泛综合性很强的健身娱乐游戏。
它能有效培养参与者的高度协作精神和默契配合意识,它是在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有利于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因此,篮球运动是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而我校经济欠发达,校园场地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实施新课程和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典型素材。
学生分析:初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可塑性大、好奇心强。
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
但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发展还不平衡。
他们对篮球较感兴趣,但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形成小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有待培养。
设计理念:新课程中的体育教学应“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设计思路:1、情景导入。
用CUBA主题音乐《相信自己》烘托气氛,使学生一到球场就精神振奋,跃跃欲试。
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合理的布局,结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2、身心准备。
通过游戏“抓尾巴”体会身边的变向,通过“跟我学”感悟运球的变向,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准备,为下一阶段学生打下基础。
3、技能学练。
从原地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到行进间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从无人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到消极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再到一对一体前变向运球突破上篮,逐步巩固技术,最后安排小组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循循善诱,环环相扣。
4、整理放松。
听音乐放松练习,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结束新课。
教学目标:1、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培养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
2、初步掌握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并能运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
3、有创新、敢于表现自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两块、篮球40只、小垫子(障碍)20张、录音机台、小黑板1块、挂图。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调动情绪。
师播放CUBA主题音乐《相信自己》。
师:同学们知道课前音乐是什么比赛的主题曲?生:(大多数)CUBA。
师:同学们能列举几个你喜欢的篮球明星吗?生:(七嘴八舌)姚明、巴特尔、刘玉栋……师:同学们讲得很好!本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项新的篮球技术——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训练,将来一定能为班队、校队的篮球队员。
[有的学生还在为自己所喜欢的明星而争论,有的学生若有所思憧憬着美好的蓝图,有的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达到了调动情绪的目的。
]二、身心准备,诱发兴趣。
1、“抓尾巴”游戏。
师:在上篮球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抓尾巴”游戏,好不好?生:好!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要求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
学生分四大组一对一分别在四个半场区域进行游戏。
[学生区域散点尽情游戏,一个个反应快速、灵活机敏、既激发了兴趣,又为有球变向做好了身心准备。
]2、“跟我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随着《灌篮高手》的音乐、节奏来做“跟我学”。
学生很急切地拿起球跟着教师做动作。
[这一活动指在让学生熟悉球性,发展左手运球技巧,增强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为变向运动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先做几种主要的球性练习后,启发学生自创球性练习,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三、循循善诱,掌握技能。
师:同学们能不能在原地左手运3次后换到右手3次。
(师生示范原地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生:简单了。
(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试一试在行进中完成换手运球。
(师先示范行进间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学生分成四个区域,由运球走逐渐过渡到运球跑来完成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学生刚开始练习很认真,但练习一段时间后热情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改变练习方法。
)师:好!刚才同学们都练习得很好,但是哪位同学能回答我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在什么时候采用?生A:在突破时。
生B:在上篮时。
生C:在运球时。
生D:在遇到防守摆脱时。
(学生思维很活泼,众说有理。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在消极防守时运球体前变向突破。
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在四个半场区域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很认真,一部分同学能完成老师的意图,但大部分同学体前换手变向运球遇到防守后不能完成或出现背向、侧向运球等不正确的动作。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挂图。
师讲解答疑,出示图解并进行示范,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改进技术动作,学生认真听讲、观察、相互讨论,指出相互间存在的不足,小组练习。
(变向运球时动作要快,运球高度要降低,蹬跨、转体探肩要迅速,注意保护球。
运球队员欲从左侧突破时,先用右手运球,吸引对手向右移动,这时运球队员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向左侧变向运球,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用肩、腿护球,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运球超越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