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做媒
小姐外表: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秀才传信: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少爷心想: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少爷外表: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秀才传信: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小姐心想: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逗号:它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
例:
1.今天的天气真好!/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可以去郊游。
2.今天是2013年12月25日。
/今天是2013年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
3.有人说我像瓜子,有人说我像芝麻,有人说我像只手,牵着并列的词语走。
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
1.菜市场里卖着许多蔬菜:白菜、青菜、萝卜、黄瓜……
2.我们学校里的树可多了,有柏树、槐树、松树等等。
冒号:用以提示下文。
A 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具体话语。
表示提示下文。
(说、问、想、表明等后面加冒号。
)
B 用于提示语之后,引出后面还有的话。
表示提示下文。
如:超市里什么都有:服装、文具、食品……
C 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D 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E 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如: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二是看一些课外书……
F 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如: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问号: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有疑问、反问、设问。
1.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
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如“你是去打球呢,还是去游泳?”连续问各问句均用问号,如:“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2.区别“有疑而问”与“有疑而无问”。
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如:“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情究竟怎么办。
”
破折号:
1.解释说明。
如: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2.延声作用。
表示某种声音的延续,表示人物语言的拖长。
如:后羿运足气力,“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3.表转折:破折号后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
4.分项列举:
省略号:
1.表示内容的省略。
如:花园里的花可多了,有桂花、茶花、月季花……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如:“我……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
句号: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述清楚了。
如:今天的天气真好。
感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还用在语气很重的祈使句。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比逗号要长。
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直接引用。
如,我想到了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去深不知处。
”
2.表特定称谓。
如,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
3.表强调突出。
如,这座山真“高”!
4.表讽刺、否定。
如,你居然上课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5.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
如,“六·一”儿童节,我们表演了节目。
标点符号正确书写。
1.。
,?!,、;: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的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上下居中。
加标点符号的方法:
给一句话加标点:读句子——加标点——再读
给一段话加标点:通读——断句——加标点——再读
省略号:
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2.我跺着脚大声喊:“咳!这么冷,小心你的脚……”
3.小明生气地说:“我……我……再也不理你了。
”
4.她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
5.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6.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7.小林说:“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8.“呜——”火车开动了。
冒号和引号合用
1.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
”
2.“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