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希腊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
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据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
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
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
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
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
一、古希腊三柱式
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
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和山花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材建造。
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型制是围廊式。
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抗拉,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
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
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
古希腊建筑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腊多立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希腊爱奥尼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
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科斯林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二:古希腊建筑介绍
雅典卫城:女神雅典娜的城池
雅典城得名于女神雅典娜,而卫城则是供奉雅典娜的地方,原为雅典奴隶主的城堡,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时期改建为宗教活动中心。
它位于雅典城中心偏南的一座小山顶的台地上,是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
独具匠心的卫城建筑
卫城的建筑与地形结合紧密,极具匠心。
如果把卫城看作一个整体,那山岗本身就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筑群的结构以至多个局部的安排都与这基座自然的高低起伏相协调,构成完整的统一体。
它被认为是希腊民族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
卫城的古迹中,著名的有山门、帕提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女神庙。
如果设想卫城的平面图是一片树叶,那卫城的入口就是叶柄。
走进入口,迎面第一个建筑群就是山门。
它建于公元前437~前431年,由尼西克利斯设计。
这是一座大理石建筑,中间是宽大的门廊,两边是柱廊,通往卫城的圣道即由此开始。
门廊的两翼不对称,北翼过去曾是绘画陈列馆,南翼是敞廊。
土耳其人占领时期,曾将山门作为火药库,土耳其总督也曾在此居住。
1640年,山门因遭雷击而受到严重破坏。
叹为观止的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又称万神殿,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公认是多利亚柱式(三种希腊古典建筑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发展的顶峰。
神庙在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主持下,由雕刻家菲迪亚斯监督,建筑师伊克蒂诺斯与卡利克拉特承建。
公元前447年动工,前438年建筑本体完工,同年由菲迪亚斯用黄金和象牙制作的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像在庙内落成,外部装饰于公元前432年结束。
神庙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外部呈长方形,庙内设前殿、正殿、后殿。
庙底部有三层基座,从基座的最上一层计算,神庙长69.54米,宽30.89米。
基座上由46根圆柱组成的柱廊围绕着带墙的长方形内殿,柱廊的东西面各有8根柱,南北面各有17根。
圆柱的基座直径1.9米,高10.44米,每根圆柱都由10~12块上面刻有20道竖直浅槽的大理石相叠而成,它有方形柱顶石、倒圆锥形柱头、额枋,檐口等处有镀金青铜盾牌和各种纹饰,还有珍禽异花装饰雕塑。
由92块白色大理石饰板组成的中楣饰带上,有描述希腊神话内容的连环浮雕。
东西端山花中的雕刻是圆雕,东面表现雅典娜的诞生,西面表现她与海神波塞冬
争夺雅典统治权的斗争。
神庙的主体建筑为两个大厅,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带6
根多利亚圆柱的门廊。
东边的门廊通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像,高11.89 米,由总重约40~50塔伦特的金片镶着木框架制成,其脸面、手、脚部分用象牙雕刻,眼睛的瞳仁由宝石镶嵌。
神像设计灵巧,可以活动或转移隐蔽。
神庙一些校正视觉的措施,令人叹为观止。
基座台基的棱线向上拱起成弧线形,东西端中部高起60毫米,南北两侧的棱线中线处高起110毫米。
檐口、檐壁的水平线也做了类似处理,有效地防止了中部下陷的感觉。
角柱的轴线向里倾斜60毫米,各柱轴线按其延长线在台基上空2.4公里处相交的规律排列,避免了外倾感。
其他如柱身轮廓有卷杀和收分,尽端开间稍小,角柱稍粗,以避免在天空背景上会显得细小的错觉,使建筑形象稳定、平直、丰满。
但这一艺术杰作,于公元5世纪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搬走后失踪,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大憾事。
帕提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5世纪中叶,神庙被改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
1458年土耳其人占领雅典后将神庙改为清真寺。
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炮火击中了神庙中的一个火药库,炸毁了神庙的中部。
1801-1803年,英国贵族埃尔金勋爵将大部分存留的雕刻运走。
许多原属神庙的古物,现散落在不列颠博物馆、卢浮宫和哥本哈根等地。
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但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优雅轻盈的厄瑞克提翁神庙
厄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帕提侬神庙的对面。
这是一座爱奥尼亚式的神殿,建于公元前421-前405年,是培里克里斯制订的重建卫城山计划中最后完成的重要建筑。
神庙因其形体复杂和精致完美而著名。
它的东立面由6根爱奥尼亚柱构成入口柱廊,西部地基低,西立面在4. 8米高的墙上设置柱廊。
西部的入口柱廊虚实相映。
南立面的西端,突出一个小型柱廊,用女性雕像作为承重柱,她们束胸长裙,轻盈飘逸,亭亭玉立,是这座神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古典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雕像正面朝南,在白色大理石墙面的衬托下,格外清晰悦目。
神庙中的雅典娜女神雕像是所有雅典娜雕像的蓝本。
神庙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为纪念传说中的雅典王厄瑞克西阿斯,一说是纪念希腊英雄厄瑞克苏尼阿斯。
神庙屡遭兵毁,已远失原貌,庙内文物也散失殆尽。
雅典娜胜利神庙
雅典娜胜利神庙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采用爱奥尼亚柱式,台基长8.15米,宽5.38米,前后柱廊雕饰精美,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亚人与爱奥尼亚人共同创造的建筑艺术结晶。
胜利女神是巨人帕拉斯与冥河斯提克斯的女儿,她作为智慧女神雅典娜和主神宙斯的象征,在艺术品中表现为他们用手牵领着的小人儿,她手持棕榈枝或花环,在比赛胜利者头上展翅翱翔。
她不仅司战争的胜利,也司其他赛事的胜利。
狄奥尼索斯剧场
狄奥尼索斯剧场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最古老的露天剧场。
在这足以容纳17000人的剧场里曾经上演过无数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
剧场依山坡而建,大得惊人,似凝结了天地大美之气。
由于希腊戏剧都是在白天演出,所以从观众席上能看到乡村的壮丽景象,但戏剧本身的波荡起伏使观众的注意力无法离开主题而转向背景。
希腊人认为看戏,意谓着某种“激情般的快乐”,在2500多年后的今日,剧场上座位和舞台还大致完整,古剧的演出和雅典艺术界的颁奖依然在这里举行—古文化的花朵仍然芬芳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