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生物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9届高考生物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专题十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题组1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2017江苏,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2.[2016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2013海南,17,2分]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5.[2015海南,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题组2体温调节6.[2017海南,14,2分]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A.马出汗B.猴子在水里玩耍C.犬伸出舌加速喘息D.牛排尿量减少7.[2016上海,14,2分]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8.[2014北京理综,2,6分]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9.[2013广东理综(节选),27,9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调节,增加、减少,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

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题组3水盐调节10.[2017全国卷Ⅲ,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11.[2016海南,12,2分]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12.[2016江苏,16,2分]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13.[2014福建理综,2,6分]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14.[2013山东理综(节选),24,4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继而促进,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2)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题组4血糖调节15.[2017北京理综,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16.[2016江苏,15,2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17.[2016上海,9,2分]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

在此过程中()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延髓糖中枢兴奋抑制糖原合成C.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18.[2015天津理综,3,6分]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

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19.[2017全国卷Ⅲ,31,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

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

20.[2014安徽理综(节选),30,8分]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如表。

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0.75 1.25 1.10 0.90 0.75 0.75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2018赣中南五校联考,3]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2.[2018江淮十校联考(一),18]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 O3-、HP O42-等离子有关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3.[2018广东肇庆七校联考,7]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B.糖尿病人必须及时口服胰岛素,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C.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需要载体并消耗ATP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4.[2018豫南九校联考(二),20]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其他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排尿量增加 B.体温维持恒定C.细胞代谢速率变慢D.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5.[2018安徽合肥调研,1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B.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C.饥饿→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血糖稳定D.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H相对稳定6.[2018湖北黄冈模拟,12]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利用D.人体中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7.[2017山东师大附中三模,6]如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而有所增加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刺激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8.[2016河北唐山一模,3]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维持在38 ℃时散热量与产热量保持平衡B.体温升高都是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感染病菌时人体发烧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甲状腺的活动具有调节功能二、非选择题(共15分)9.[2018江淮十校联考,28,9分]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是指由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可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死亡率很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