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和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2、素质目标(1)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2)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教学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2、引导学生明白勇于实践、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3、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与途径4、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活动教学法五、教学内容过程提出问题→师生探究→生成知识→明理践行六、思考题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答: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理想与现实之间具有对立性。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超越现实而幻想未来,也无法将现实的一切包罗无遗,它只能近似地反映现实发展的总趋势。

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也要受到社会、主体等条件的制约,存在复杂激烈的斗争。

因此,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发生矛盾,正是在这种冲突和矛盾的斗争中,理想才得到不断完善,才可能变为现实。

理想是对现实的一种理性超越,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现实中孕育着理想,但现实又不同于理想。

现实是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对立统一,而理想则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有”和“实有”的矛盾。

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又具有统一性。

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不但包含着现实中应该发展的因素,也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

要把理想化为现实,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实践。

在实践中把理想化为现实,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实践中树立理想。

第一,在实践中确立理想。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实践,也需要在实践中确立理想。

离开实践,人的任何向往和追求都无从谈起。

只有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确立科学的、有价值的理想。

立志当高远,大学生应该树雄心,立大志,做大事,积极主动立志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因此,在确立理想时,切忌脱离实际和空谈,应该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确立伟大的理想。

第二,在实践中检验理想。

一种理想或一个人的理想是否科学,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的,而要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看其结果如何而定。

人们在实践中确立理想,只是表明具有某种目标导向,而这种目标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有意义,还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第三,在实践中完善理想。

理想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化和主客体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应该按照党和人民的愿望,按照成才目标的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想、完善自己的理想、升华自己的理想。

(2)在实践中实现理想。

第一,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越高远,实现过程就越复杂、越艰巨,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身处顺境时,要应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抓住机遇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身处逆境时,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变压力为动力。

第二,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为实现理想奠定思想基础。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如果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就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矛盾,更不能实现二者的转化。

理想和现实是相分离的、对立的、冲突的,同时,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第三,树立坚定执著的信念,为实现理想创造必要的条件。

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

在人生实践中,青年仅仅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对科学理想的实现坚信不疑。

追求理想目标需要有执著的信念。

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四,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事业和奉献。

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就理想的重要途径。

第五,勇于实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如果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奋斗和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要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最终目标的关系,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实现我国共同的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的理想。

七、材料引用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高等教育出版社《思修》谈谈如何将自己的理想和中国梦融合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的提出,顺应了当今中国的发展大势,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勉励广大青年“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没错,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

从国家而言,中国梦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它是每一个小梦的“合力”。

商人的梦想是尽可能的创造利润;百姓的梦想是在这高昂的房价中有一个自己的温馨小家;孩子的梦想是快乐的长大;老人的梦想是健康的身体…….这些具体而微的小梦想乍看起来,似乎并不很伟大,然而正是这一个个如此平凡甚至渺小的梦想汇聚成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梦。

国家和民族不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她是承载了数千年传统文化,并由亿万个个体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搭建的的“大家”。

试问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能够离得开人民的共同努力呢?商人创造利润,则无形中为提高了国家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效率;百姓安居乐业,则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发展;孩子们聪明快乐的长大,我们的民族才有未来的希望。

1900年梁启超先生就曾写下“少年强,则国强”的真理,而今天这句话不妨推而广之:百姓强,则国强。

从个人而言,中国梦是一个顺应当今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只有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的人,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可以引用一句话,即“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可否认,在我国超过13亿之多的人国民中,并不是所有人的梦想都是具有正能量并且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和进步的。

比如有些年轻人只看到社会不好的一方面而对祖国给予他的培养毫无报答之心,消极厌世,梦想着得过且过的、毫无作为的日子;还有梦想不用通过努力就可以一夜暴富的那些人,他们很有可能采取偷盗抢劫等极端的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这些梦想正是与中国梦相矛盾,甚至完全违背的,它们终将在辜负祖国的期望的同时,葬送掉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要力争从两个层面来做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一致。

第一个层面是自觉认识,认识到中国梦大的趋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努力使个人梦想符合中国梦。

这是站在个人梦想立场的一致。

第二个层面是责任感,既然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力争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服务,发扬奉献精神。

这是站在中国梦立场的一致。

我们要努力达到第一层面,牢记第二层面。

懂得了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每个人心中又升腾起关于国家社会的梦想,我想那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

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

伟大的中国梦需要靠每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来实现,而学生这个群体是中国未来10到20年的中坚力量。

特殊的身份决定了我们大学生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担当格外重要的角色。

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我,已经深深感到责任的重大。

老实的讲,在之前的20余载光阴中,我实在算是蹉跎岁月:对未来没有梦想,对生活没有激情,并未意识到“我的存在”。

而此刻面对实现中国梦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是时候该想想“我的存在”之于我的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年青一代应该“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如何达到这一要求,进而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将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二,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梦想是什么呢?其实在这学期以前我都没有认真的问过自己,在面对就业和考研的选择时我才不得坐下来细细思考,这迟来了22年的思考。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残疾或者怪病遭人耻笑,他们因为国家战乱而朝不保夕,他们饱受贫穷和饥荒,一辈子都不知道“鸟叔”、“朋克”、“互联网”、甚至“知识”为何物…….我们呢?我们活在很多人的梦想中,而自己却全然不知。

我们生于日益先进和强大,日益开放和包容的中国,我们享受和平以及健康,没有贫穷和饥荒,至少大部分人没有;我们可以靠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何等的垂青我们啊!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还有什么可畏首畏尾的?既然命运如此的垂青我们,它一定不愿我们这么迷茫的苟活下去,它一定希望我们能给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

中国梦是实现名族的伟大复兴,而在这辆势必要快速前进的列车上,我希望发出属于我的光和热,我希望不辜负祖国的期望,并且不辜负我自己的一生。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的科研工作者,为祖国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梦想很美,可实现它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梦想永远和眼泪和汗水在一起,否则就成了空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为考研而奋斗。

中科院,我希望这是我走向梦想的第一步。

每人一小步,那么我们的祖国将会前进一大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