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宾馆饭店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宾馆饭店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宾馆饭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宾馆饭店常见病媒生物防制的基本原则、操作规程和效果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宾馆饭店的鼠类、蚊虫、蝇类和蜚蠊4类病媒生物的防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95—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 23796—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 23797—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3798—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 27770—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1—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2—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3—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GB/T 31714—20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空间喷雾GB/T 31715—20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滞留喷洒GB/T 27777—2011 杀鼠剂安全使用准则抗凝血类GB/T 27779—2011 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准则拟除虫菊酯类JGJ62-2014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餐饮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宾馆饭店 hotel通常由客房部分、公共部分、辅助部分组成,能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会议、健身和娱乐等全部或部分服务的公共建筑,也称为旅馆、酒店、度假村。

3.2重点区域 key area宾馆饭店及其附属设施内病媒生物孳生繁衍、栖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餐饮部、客房部、会议中心、商场酒吧、休闲健身娱乐场所,能源动力设施,地下附属设施以及其他各种服务设施等。

3.3鼠迹 traces of rodent鼠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如鼠洞、鼠道、粪便、啮痕、爪印、盗土等。

3.4蟑迹 signs of cockroach蜚蠊的尸体以及残存的肢、体、翅、蜕皮、粪便、空卵鞘等。

4 防制原则宾馆饭店为人员就餐、住宿、集会、休闲娱乐活动的聚集场所,病媒生物控制应以保证食品和人身安全,减少病媒生物对人员骚扰为主要目的,以环境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要控制手段,在清除和减少病媒生物孳生场所,建立健全防制设施,以及危害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辅以安全、清洁、适宜的物理或化学杀灭方法,将病媒生物种群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5 操作规程5.1 危害调查及评估5.1.1 调查方法5.1.1.1 按照GB/T 23798中鼠迹法进行室内外鼠类侵害情况调查,按照GB/T 27770中附录A.1和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进行防鼠设施调查。

5.1.1.2 按照GB/T 23797中路经法和幼虫勺捕法进行室内外小型积水和大中型景观水体中蚊幼虫(蛹)的孳生情况调查。

5.1.1.3 按照GB/T 23796中目测法进行室内外蝇类孳生与侵害情况调查,按照GB/T 27772中防蝇设施安装原则进行防蝇设施调查。

5.1.1.4 按照GB/T 23795中目测法进行室内蜚蠊侵害情况调查。

5.1.1.5 亦可因地制宜,使用上述国标中的其他调查方法。

5.1.2 调查内容和统计指标5.1.2.1 调查记录室内外鼠迹的处数或房间数;记录防鼠设施不合格的处数或房间数;查找鼠类侵入室内的主要通道;填写附录C中表C.1,计算鼠迹阳性率、路径指数、防鼠设施合格率。

5.1.2.2 调查记录室内外各种闲置积水容器、管井、排水沟和坑洼的积水情况,记录有蚊幼(蛹)孳生的积水处数;记录大中型景观水体勺捕蚊幼的数量;填写附录C中表C.2,计算路径指数和幼虫(蛹)勺舀指数。

5.1.2.3 调查记录室内有成蝇的阳性房间数和阳性间成蝇只数;按本附录B的要求,记录防蝇设施不合格的处数或房间数;记录室内外蝇类孳生场所,如腐败动植物、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蝇幼孳生地处数,填写附录C中表C.3,计算成蝇侵害率及密度、幼虫(蛹)孳生率和防蝇设施不合格率。

5.1.2.4 调查记录室内有蜚蠊成(若)虫、卵鞘、蟑迹的阳性房间数和阳性间只数或处数,填写附录C中表C.4,分别计算蜚蠊成(幼)虫、活卵鞘和蟑迹阳性率。

5.1.3 调查的重点区域和部位5.1.3.1室外建筑物周边、绿地和花园、水体、垃圾存放处、积水植物和容器、地下管井、排水沟(井)等。

5.1.3.2 接待处的前厅服务台、行李寄存处、商场、茶(酒)吧、员工值班(更衣)室、公厕等。

5.1.3.3客房内卫生间、衣柜(橱)、床头柜、桌、冰箱、微波炉、电脑、电视、电话、暖气罩内;消毒间、备品间、员工值班(更衣)室;供电、供水等设施的检修井(间)等。

5.1.3.4 会议中心的贵宾室、讲台、音像控制室、消毒间、员工值班(更衣)室、公厕、暖气罩等。

5.1.3.5就餐场所的吧台、备品柜、餐桌、空调机、微波炉、绿植、地脚线、厕所等。

5.1.3.6后厨的员工值班(更衣)室、原料、废弃物及工作人员进出通道、库房、操作间内冰箱(柜)、各种食品加工的电器设备、各种柜(橱)、货架、灶台、菜板、供排水设施、通风设施、门窗、墙壁、垃圾容器等。

5.1.3.7洗浴、游泳健身场所的更衣室、休息室、备品间、桑拿房、餐饮吧台等。

5.1.3.8能源动力设施所涉及的设备层(间)、水泵房、强电室、监控中心、空调风口、洗衣房等。

5.1.3.9 地下室、停车场、地下管井、排水沟(井)等。

5.1.4 危害评估依据现场调查结果,参照GB/T 27770、GB/T 27771、 GB/T 27772、GB/T 27773中评价单位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所规定的标准,综合评估病媒生物侵害的主要场所和危害的程度,制定详细的防制方案。

5.2 制定技术方案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防制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病媒生物种类和危害程度,孳生和栖息的重点场所,环境与卫生处理措施,防制设施建设与维护,杀鼠毒饵盒设置,杀虫杀鼠药剂的选用及安全注意事项,防制效果评价方法,以及人员、物资和日程安排等。

5.3操作程序5.1.4 环境处理5.1.4.1 制定卫生保洁、垃圾储运、绿植修剪、杂物清理、积水清理以及物品管理制度,消除卫生死角。

5.1.4.2 修缮室内外破损地面和墙壁,封堵室内外墙壁上的各种缝隙。

5.1.4.3 设立密闭的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收集设施,专人管理,日产日清。

5.1.4.4 疏通、清理地下管井,避免积水;清除坑洼积水和积水容器。

5.1.5 完善防护设施5.1.5.1 依据鼠类、蚊蝇防护设施调查结果,及时更新、修缮、补充防护设施。

5.1.5.2 建立防护设施设置点位档案以及防护设施巡查制度,保持设施有效。

5.1.6 杀虫、杀鼠药剂的选用准则5.1.6.1 应选择毒性低、气味小、施药后痕迹少的药剂;药剂的相关资质,如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和产品标准证号等,齐全、有效。

5.1.6.2 在食品加工场所使用杀虫剂时,依照GB/T 31714、 GB/T 31715和GB/T 27779中的具体要求,在食品加工作业结束后进行,避免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杀鼠剂的使用依照GB/T 27777中的具体要求,确保人身安全,厨房内各区域不应使用杀鼠剂。

5.1.6.3 应在食品处理区外贴有明显警示标识的固定场所,存放杀鼠剂、杀虫剂以及其他防鼠防虫药械,专人保管;详细记录药剂的名称、生产企业、防制对象、使用时间、使用人、施药地点、施药量等,使用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

5.1.7 鼠类防制5.1.7.1 清除院落和建筑物外墙四周的杂草和杂物,填平坑洼,硬化地面。

5.1.7.2 封堵建筑物墙基以及通入室内的供排水、电缆、煤气和空调等管线周围的孔洞和缝隙,或加设加盖网眼不超过6 mm的金属网,管井盖(箅)完好无损。

5.1.7.3 在各种建筑物墙基、园林绿化景观区、绿篱和垃圾点等场所的隐蔽之处,长期放置有警示标识的毒饵盒,定期更换盒中毒饵。

5.1.7.4 在地下管井内,应距其地面或水面3cm-10cm之处贴壁悬挂杀鼠蜡块毒饵,长期投放,定期更换。

5.1.7.5 厨房操作间应保持清洁,每次作业后及时清除垃圾,冲刷地面,关闭水源;各种食品、半成品、加工原料存放于密闭柜橱内;地漏等防鼠设施完好、有效。

5.1.7.6 各种库房,如主食库、副食库、调料库和餐厅备品储物间等处的货架和物品摆放有序,无杂物;库房入口处安装挡鼠板,挡鼠板的高度为60cm。

5.1.7.7 厨房货物出入口,无废弃杂物堆放,夜间在出入口设置高度60cm以上的挡鼠板,在出入口外的墙基或其它隐蔽处,每隔5m-10m长期放置1个有警示标识的毒饵盒,定期更换盒中杀鼠毒饵。

5.1.7.8 厨房内宜使用粘鼠板、捕鼠笼(夹)等物理方法捕捉侵入鼠类;垃圾临时存放处,无杂物堆放,周边长期布放粘鼠板,定期更换,亦可布放捕鼠笼(夹)。

5.1.7.9 清除监控室、电控间、暖通控制室、水泵房、洗衣房、电梯管井等设备层(间)处的各种杂物和积水,每15 m2的房间放置1个毒饵盒,或沿墙每隔15m-30m布放1个毒饵盒,毒饵盒要有警示标识,可长期布放,定期更换盒中杀鼠毒饵;水泵房、洗衣房等潮湿处宜使用防潮蜡饵。

也可使用粘鼠板、捕鼠夹(笼)等物理方法捕捉侵入鼠类。

5.1.7.10 客房部、会议中心、餐饮部就餐区、前厅的各功能区、健身休闲场所以及公厕,宜使用粘鼠板、捕鼠笼等工具捕捉侵入鼠类。

5.1.7.11 在地下室,包括可人工行走检修的地下设备沟(层)、暖气沟内,每隔10m-15m沿墙放置1个有警示标识的毒饵盒,杀鼠毒饵宜使用防潮蜡饵,长期投放,定期更换。

5.1.7.12 毒饵盒应有专人管理,定期巡视,更换毒饵,并绘制其布放点位分布图。

5.1.8 蜚蠊防制5.1.8.1 对进入宾馆室内各场所的外来货物进行检查,及时捕杀携入蜚蠊及其卵鞘。

5.1.8.2 封堵室内地下管井井盖的孔、洞、缝;堵塞室内墙壁上、门(窗)框周边的各种孔、洞、缝。

5.1.8.3 清除室内废旧杂物;定期清理橱柜(货架)、电冰箱、电烤箱、电控设施等各种电器设备周边杂物。

5.1.8.4 厨房作业后,关闭水阀,擦干水迹;食物应密闭存放。

5.1.8.5 随时清理散落(残存)的食品、用过的餐具、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密闭存放,日产日清。

5.1.8.6 厨房、洗衣房、浴室和桑拿房可利用沸水或高温蒸汽烫杀室内物品表面和隐藏在缝隙中的蜚蠊,每7-10d 1次,连续3-4次,烫杀时注意用电安全。

5.1.8.7 粘蟑纸(盒)适宜放置在蜚蠊出没干燥场所的隐蔽之处,如吧台、衣柜、柜橱、货架以及冰箱等电器设备处,并及时更换。

5.1.8.8 颗粒毒饵和胶饵宜用于烤箱、绞肉(面)机、冰箱、冷藏柜、橱柜、操作台、货架、食品柜、餐桌、各种家具和抽屉、各种管道、电缆(电线)和强(弱)电控制室及相关电器设备以及房间墙壁缝隙和地脚线缝隙等处;颗粒毒饵宜用在干燥场所;颗粒毒饵和胶饵使用时要本着“点多、量少、面广”的原则,确保施药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