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第三节功夫在笔外上编总论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第二节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第三节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第三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第二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第三节通过再现场景说话第四节运用背景材料说话第五节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第二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第三节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第四节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第五章新闻角度第一节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第二节寻找最佳新闻角度第三节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第六章新闻跳笔第一节何谓新闻跳笔?第二节如何运用新闻跳笔?第七章新闻语言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第二节如何使用白描语言中编消息?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第一节消息体裁的特点第二节消息体裁的优势第九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第一节导语的定义与任务第二节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三节导语的大致类型第四节导语修辞技巧第十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第一节主体重任在肩第二节主体的结构方式第三节消息结尾第十一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第一节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第二节精选背景材料第三节巧妙穿插第十二章事件性消息第一节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第二节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动态消息第四节简讯第十三章非事件性消息第一节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三节预测性消息第四节服务性消息第十四章描写性消息第一节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第二节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第三节新闻素描第四节花絮第十五章分析性消息第一节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第二节分析性消息的写作第三节解释性消息第四节新闻述评下编通讯第十六章通讯的基本特征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第二节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第三节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第四节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第十七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的主题第二节通讯主题的要求第三节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第十八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第一节通讯选材的特点第二节通讯选材的类型第三节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第十九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第一节通讯结构的特点第二节结构通讯的原则第三节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第四节通讯的开头与结尾第二十章人物通讯第一节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第二节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第三节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第二十一章事件通讯第一节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第二节怎样写好事件通讯第二十二章工作通讯第一节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第二节工作通讯的写作第二十三章风貌通讯第一节风貌通讯的分类第二节风貌通讯的写作第二十四章社会观察通讯第一节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第二节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第三节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第二十五章专访第一节专访的文体特征第二节专访的文体类型第三节专访的写作要领第四节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第二十六章新闻特写第一节特写的文体特征第二节特写的取材与分类第三节特写的写作要领第二十七章网络新闻写作第一节不可忽视的新媒体第二节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第三节网络新闻的种类第四节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第五节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问题第六节培养数字化记者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
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
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
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
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
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
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
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二)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
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一)确有其事(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第二节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一)故意失实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二)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第三节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
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
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
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第三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
一种说法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另一种说法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二)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二)选择就是在说话(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第二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何为典型事实?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第三节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第四节运用背景材料说话一、善于联想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二、善于对比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第五节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
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西方记者也很重视使用直接引语。
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
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
读者观念“读者关心这个事吗?”“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第一,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