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基本因素:海水的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01收支情况,热量来源主要是□02太阳辐射,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是□03海水蒸发。
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04递减,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05较小,保持低温。
(2)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06低纬向□07高纬递减。
(3)季节分布:夏季普遍□08高于冬季。
3.影响水温的其他因素表层水温还受到□09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4.海水温度的地理意义(1)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2)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10结冰期,通航时间□11较短。
(3)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12调节作用。
1.判断正误。
(1)相同纬度海区的海水温度没有差异。
(×)(2)大气运动不影响海水运动。
(×)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深度B.海水运动C.大气运动D.太阳辐射答案 D解析海洋表层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
3.说明海水对气温调节作用的表现。
提示海水比热容大,因此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于陆地。
沿海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二、海水盐度1.概念:海水中盐类物质的□01质量分数。
2.平均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0235‰。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气候: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03高;蒸发量越□04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05低。
(2)入海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06较低。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07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08赤道和两极逐渐□09降低。
5.海水和海洋盐类物质的开发利用(1)利用海水晒盐:日照□10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2)利用海水制碱。
(3)发展海水养殖。
(4)发展海水淡化补充□11淡水。
,1.判断正误。
(1)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3.5‰。
(×)(2)赤道地区海水温度最高,因此表层海水盐度最高。
(×)2.长江口附近海区,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是()A.春B.夏C.秋D.冬答案 B解析夏季,长江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大量淡水流入海洋,降低了海水盐度。
3.为什么渤海是我国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提示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域较为封闭,海水交换少。
三、海水密度1.概念:单位体积内海水的□01质量。
2.影响因素:温度、□02盐度和深度(压力)(1)表层海水密度与□03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2)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04低。
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05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06增大。
4.对深海探测、深海航行具有一定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海水的密度总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2.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不包括()A.温度B.盐度C.深度D.光照答案 D解析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包括温度、盐度和深度。
3.说明海水密度和盐度的关系。
提示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
任务探究海水的温度2018年7月20日,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启航,7月30日,考察队抵达北极圈,为了纪念这一时刻,队员们在平台上摆出了国旗、队旗,并且摆出了9北66°34′的造型。
在最北到达北纬84°48′并进行冰站作业后,“雪龙”船放弃穿极计划决定南返继续进行科考作业。
9月26日,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
下图为我国第9次北极科考瞬间照片。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我国选择7~9月进行北极科学考察的原因。
(2)比较上海附近海域和北极地区水温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据照片说明海水温度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成果展示](1)7~9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冰洋地区海水温度高,极冰大量融化,利于科考。
(2)上海附近海域水温高,北极地区水温低。
上海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北极地区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3)海水温度低,海域结冰,不利于海洋航行。
1.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读海洋水温曲线图,完成(1)~(2)题。
(1)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水比热容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2)图中①曲线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上升C.水深1 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科学思维海水温度的分析思路第(1)题,读曲线②可知,纬度增加,水温降低,故曲线②示意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第(2)题,读图可知,曲线①的表层水温在25 ℃左右,说明该地纬度较低;大致以1 000米深度为界,0~1 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1 000米以下,水温基本不变。
[答案](1)D(2)C提升运用能力读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海水热量的支出B.曲线B表示海水热量的收入C.C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D.D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答案 D解析低纬海区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故曲线A表示海水热量的收入,曲线B表示海水热量的支出,C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盈余;中高纬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D区域表示海水热量亏损。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②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运动带走的热量③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④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支是不平衡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A解析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不同季节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不同,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也是不平衡的;对全球来说,年内海洋的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任务探究海水的盐度海水表层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下图为全球降水量和蒸发量随纬度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找出全球最缺水的纬度带。
(2)由此判断,全球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纬度带是哪里?(3)海洋表层温度最高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地区,这一海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盐度最高的海区?(4)南半球40°~60°地区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降水量大,但海水盐度也高,原因可能是什么?[成果展示](1)南纬20°~30°的副热带地区。
(2)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海区。
(3)赤道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降水对表层海水盐度有稀释作用,因此并非为盐度最高的海区。
(4)南半球40°~60°地区大部分为海洋,而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面积比重较大,入海径流丰富,导致盐度降低。
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气候: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01低;反之较高。
(2)洋流:同一纬度海区,有□02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03低。
(3)河流: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04低。
(4)结冰与融冰:有结冰现象的海区,结冰后,盐度偏□05高;融冰后,盐度偏□06低。
(5)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高,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越□07少,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08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1)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量□09大于降水量。
(2)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降水量□10大于蒸发量。
(3)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11小。
(4)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12多。
下图为欧洲局部海域等盐度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3)题。
(1)L1到L2沿线盐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
(2)A海域盐度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B海域是世界盐度________(填“最低”或“最高”)的海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思维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第(1)题,读图可知,从L1到L2盐度先增大后减小。
第(2)题,A海域受暖流影响盐度较高。
第(3)题,读图可知,B海域为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
原因与降水多,蒸发弱,河水流入,海区封闭有关。
[答案](1)先增大后减小(2)受暖流影响(3)最低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较丰沛;沿岸径流汇入;海区较封闭提升运用能力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A.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少,蒸发强C.河流补给少D.海水利用量大答案 B解析读图,根据海陆轮廓、陆地形状、纬度等可知,该海域为红海。
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主要是因为位于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次还有周围陆地上无淡水注入、海域较封闭等原因。
2.该海域盐度分布规律可以表明()A.印度洋是这里海水交换的主要水源B.北回归线处降水最少C.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D.沿海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红海的盐度北部高于南部,主要原因是南部海水通过海峡与印度洋相通,与印度洋存在海水交换,盐度略低。
任务探究海水的密度材料一海水密度大,海水的飘浮能力强。
经常出海航行的人都知道,轮船的“吃水”(船体在水面以下的深度)在不同海区不同,这与海水的密度有关。
材料二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 300米的海底。
导致129名船员全部遇难。
材料三下图为世界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表层海水密度最低的海区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60°N海区比60°S海区海水表层密度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一艘满载的油轮自波斯湾出发,到目的地上海。
沿途吃水深度变化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推测“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最可能的原因。
[成果展示](1)赤道偏北海区温度高,密度小(2)低大量入海径流注入降低了海水密度(3)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吃水深度增加;从马六甲海峡到上海港东侧外海区吃水深度减少;到上海港吃水深度又会增加(4)有时候随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浮力也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长尾鲨”号核潜艇可能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导致突然下沉到海底而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