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技术基础-ch02传统电话业务网

通信网技术基础-ch02传统电话业务网

来话汇接
来话区汇接局接收各区内各端局发送过来的来话呼 叫业务,将其汇接至来话汇接区的被叫用户所在地 的各端局。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9
去话汇接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10
来话汇接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11
电话网的路由计划
路由是在两个交换局之间建立一个呼叫连接或 传送消息的途径。它可以由一个电路群组成, 也可以由多个电路群经交换局串接而成。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4
长途网结构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5
本地网
定义
同一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 接局及局间中继线、用户线和话机终端等组成的电话网。
职能
疏通本地用户间呼叫、长途来话和去话呼叫
本地网内有市话端局、汇接局、关口局和SSP局。市话 端局直接提供用户接入;汇接局汇接本地网内市话端 局之间以及到其他(如特服)通话,关口局和其他运 营商网络相联;SSP局接到省智能网,提供智能业务。
提纲
传统电话业务网
固定电话业务网
网络结构
移动电话业务网 互联互通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1
电话网的等级结构

国际出入口局ISC

DC1



DC2

汇接局TM


端局DL
图 2.1.1 电话网的网路等级结构图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
全国设若干个一级长途交换区,每个长途交换区设一 级长途交换中心DC1;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6
移动电路域本地网结构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7
提纲
传统电话业务网
固定电话业务网 移动电话业务网(移动电路域) 网间互通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8
网间互联的原则
互联点 网间互联原则上应在本地级 “发端入网”&”收端入网”
发端入网就是通常说的近端入网,即外网长途在发 话端送走,不经过自己的长途网。收端入网就是远 端入网,即外网长途在被叫方关口局送走。经过自 己的长途网。
汇接区2-4个为宜。 每汇接区尽量设双汇接局,来话汇接或去话汇接。
中等城市本地网的目标网是二级结构,全覆盖 组网方式。
2-3个汇接局,一次转接。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8
汇接方式
去话汇接
每个端局都有另一区汇接局的来话
去话区汇接局接收本区内各端局发送过来的去话汇 接业务,将其汇接至被叫用户所在的汇接区的各相 应端局。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16
路由选择基本原则
在端到端连接中,应减少转接电路(或中继) 的段数。
路由不会出现死循环 能够在低等级网络中疏通的话务尽量在低等级
中疏通。 长途网中,最大电路串接段数一般不得大于三
段;同一本地网中,端局间接续,中继段数一 般不得大于三段;不同运营商本地网互通时, 端局间接续中继段数一般不得大于五段。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2
提纲
传统电话业务网
固定电话业务网 移动电话业务网(移动电路域) 互联互通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3
移动电路域网络结构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4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5
移动电路域网络结构
三级: • 大区移动汇接中心(一级汇接中心); • 省移动汇接中心(二级汇接中心); • 本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移动端局)。 按大区设立一级汇接中心、省内设立二级汇接 中心、移动业务本地网设立端局构成三级网路 结构 。
最终路由:是任意交换中心之间可以选择的最 后一种路由,由无溢呼的低呼损电路群组成。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19
固定无级选路
取消了最终路由的限制,低呼损电路群上的话 务量允许相互溢出,迂回路由的确定不受分级 网中等级的影响
我国在二级长途网上采用该选路方案
具体:
同一方向上的不同呼叫,其路由是预先设置好的, 固定不变的
省外固定用户呼叫某业务区内3G用户(主叫固定电 话用户→本地网端局→本地网汇接局→X市 MSC/GMSC→其他省DC1→省内DC1→A市 MSC/GMSC→A业务区内被叫3G用户。)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32
不同运营商的网间互通 (以中国电信固网用户与中国 移动用户间的话音业务呼叫路由为例进行说明。 )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9
实际不同业务网间互通的话务路由遵循如下原 则:
同一运营商的网间互通遵循“发端入网”; 不同运营商的网间互通遵循“收端入网”。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30
网间互通话务路由选择
同一运营商的网间互通(以3G用户与本运营商固定电 话用户间的互通为例)
某业务区内3G用户呼叫本业务区的固定用户(A业务区内主叫 3G用户→A市MSC/GMSC→A市本地汇接局→A本地端局→被 叫固定电话用户。 )
某业务区内3G用户呼叫省内其他业务区固定用户 (A业务区 内主叫3G用户→A市MSC/GMSC→省内DC1→B市DC2→B市 汇接局→B市端局→B市被叫固定电话用户。 )
某业务区内3G用户呼叫其他省本地网的固定用户 (A业务区 内主叫3G用户→A市MSC/GMSC→省内DC1→其他省DC1→X 市DC2→X市汇接局→X市端局→被叫固定电话用户 )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14
基干路由的设置
长途网中
同一汇接内具有汇接关系的DC1与DC2之间 不同汇接区的DC1之间
本地网中
具有汇接关系的端局和汇接局之间 汇接局与汇接局之间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15
直达路由的设置
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根据话务需要在经济 合理的原则下均可建立直达路由。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6
本地网网路组织原则
在较小的本地网中,按端局一级组网;在较 大的本地网中,按端局、汇接局两级组网 。
按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组网。 尽量减少汇接区和汇接局的数量。 局间话务量很大的端局间,应建直达路
由。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7
本地网网络组织原则
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采用二级结构,分区汇接。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34
漫游
漫游在南京的北京移动用户呼叫北京电信用户 北京电信用户呼叫漫游在南京的北京移动用户
同城特例
南京电信用户呼叫漫游在南京的北京移动用户 漫游在南京的北京移动用户呼叫南京电信用户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35
习题二
画图说明传统电话网的结构。 说明单一电话业务网内选路原则。 说明漫游在南京的北京移动用户呼叫北京电信
前提条件:网络连通度高,话务负荷波动大 目前主要用在DC1平面上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1
动态无级选路方案举例
基于事件的动态无级选路(ADR,ITU-T E.170):
按平面逐步实施,采用ADR的网络平面,节点间必须采用网状 结构彼此相连。
工作原理:
在一个全网状连接的网络中,发端局和终端局间的呼叫会自动选 择一条直达路由,如果直达路由不能成功建立呼叫,终端局会回送 一个失败原因值(如电路忙等),并重新选择一条作为首选的具有 两段链路的迂回路由,如果此迂回路由成功,则这条路由将在数据 库中被保留,作为下次呼叫的首选迂回路由,反之,如果选路失败, 那么系统会自动选择下一条新的迂回路由,直到呼叫建立成功,同 时ADR会将成功建立呼叫的路由更新为首选迂回路由;如果不能 在所有可能的迂回路由中选出可用路由,则该呼叫失败,此时原首 选迂回路由保持而不做更新.
每个一级长途交换区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二级长途交 换区,每个二级长途交换区设二级长途交换中心DC2 ;
每个二级长途交换区划分为一个或几个本地网,本地 网可以设置汇接局和端局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也可 只设置一个等级的交换中心。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3
各级交换中心的职能
DC1疏通本交换区内的长途电话转接业务,DC2疏通 本交换区的长途电话终端业务。
用户的业务路由。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36
路由的设置不反映网络的等级,允许“同级迂回”, 即从发话区到受话区的呼叫,可以由其他的话务区 转接。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20
动态无级选路方案
动态无级选路(DNHR):路由通常随时间、 状态或事件而变化,选路时不反应等级关系。
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提高网络话 务疏通率,降低网络的运营维护成本。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33
某业务区内固网用户呼叫本业务区的中国移动用户 (主叫用户→A市端局/汇接局→A市本地关口局→A 市移动关口局→被叫用户。网间结算点在本地网的 关口局。)
某业务区内中国移动用户呼叫本业务区内固网用户 (A市主叫CMCC用户→A市移动关口局→A市固网关 口局→A市汇接局/端局→被叫用户。 )
2021/2/19
通信网基础
31
某业务区内固定电话用户呼叫本业务区内3G用户 (主叫固定电话用户→本地网端局→本地网汇接局 →A市MSC/GMSC→A业务区内被叫3G用户。)
省内其他业务区内固定用户呼叫某业务区内3G用户 (采用发端入网方式,主叫固定电话用户→本地网 端局→本地网汇接局→D市MSC/GMSC→省内 DC1→A市MSC/GMSC →A业务区内被叫3G用户。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