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拆装液压元件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泵的拆装的步骤及其方法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特点二、实验要求: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加深对液压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工具:三爪拉马、六角扳手、活动扳手、皮锤等四、实验对象比如说齿轮泵(转向,型号、转速等)五、实验内容(一)、齿轮泵拆装分析1.齿轮泵型号:CB-B20型齿轮泵2.拆卸步骤:1)松开6个紧固螺钉2,分开端盖1和5;从泵体4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1)泵体4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5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3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4.思考题1)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2)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3)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4)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5)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拆装分析1.叶片泵型号:YBX型变量叶片泵2.拆卸步骤: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弹簧压盖,取出弹簧4及弹簧座5;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活塞压盖,取出活塞11;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压盖,取出滑块8及滚针9;4)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左配流盘、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右配流盘;5)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1)定子和转子定子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

转子中心固定,定子中心可以左右移动。

定子径向开有13条槽可以安置叶片。

2)叶片该泵共有13个叶片,流量脉动较偶数小。

叶片后倾角为240,有利于叶片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

3)配流盘图实验1-3所示,配流盘上有四个圆弧槽,其中a为压油窗口,c 为吸油窗口,b和d是通叶片底部的油槽。

a与b接通,c与d接通。

这样可以保证,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与吸油腔相通,保持叶片的底部和顶部所受的液压力是平衡的。

4)滑块滑块8用来支持定子,并承受压力油对定子的作用力。

5)压力调节装置压力调节装置由调压弹簧4、调压螺钉3和弹簧座5组成。

调节弹簧的预压缩量,可以改变泵的限定压力。

6)最大流量调节装置调节螺钉10可以改变活塞11的原始位置,也改变了定子与转子的原始偏心量,从而改变泵的最大流量。

7)压力反馈装置泵的出口压力作用在活塞上,活塞对定子产生反馈力。

4.思考题1)单作用叶片泵密封空间由哪些零件组成?共有几个?2)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3)限压式变量泵配流盘上开有几个槽孔?各有什么用处?4)应操纵何种装置来调节限压式变量泵的最大流量和限定压力?六、实验小结实验二、液压阀的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拆装液压元件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压力阀的拆装步骤方法。

掌握液压阀结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要求:通过对各类阀的拆装,加深对阀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工具:三爪拉马、六角扳手、活动扳手、皮锤等四、实验对象比如说:压力阀五、实验内容(一)压力控制阀拆装分析1.溢流阀拆装分析1) 溢流阀型号:先导式溢流阀2) 拆卸步骤:1、先将4个六角螺母用工具分别拧下,使阀体与阀座分离2、在阀体中拿出弹簧,使用工具将闷盖拧出,接着将阀芯拿出3、在阀座部分中,将调节螺母从阀座上拧下,接着将阀套从阀座上拧下4、将小螺母从调节螺母上拧出后,顶针自动从调节螺母中脱出。

3) 先导式溢流阀组成4)各结构的作用先导阀主阀主阀弹簧远程控制口等溢流阀的泄漏方式5)溢流阀的功能2. 减压阀拆装分析1) 减压阀型号:2) 写出拆卸步骤:3) 写出J型减压阀组成4)各结构的作用5)该阀的功能3. 顺序阀拆装分析1) 顺序阀型号:2) 写出拆卸步骤:3) 写出减压阀组成4)各结构的作用5)该阀的功能4.思考题:试比较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六、实验小结试验三二位四通阀换向回路一、二位四通阀换向回路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二位四通阀换向回路的特点及原理。

2、实验用仪器及零部件本实验在YCS--B液压综合实验台上完成。

主要元件有单杆双作用液压缸、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溢流阀、压力表、液压泵、管接头、连接油管等组成。

(参见计算机屏目)3、实验油路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的换向大都由换向阀来实现,如上图所示。

(请解释其动作过程)4、实验步骤1. 掌握实验所用电磁换向的换向回路基本原理。

2.熟悉实验所用使的零部件,并按给出系统图在YCS---B实验台上进行组装。

3.组装完成后应检查各连接处的牢固情况,确保无泄露。

4.用鼠标点击“启动”按钮,完成回路动作循环。

5、思考题1.系统中溢流阀的作用是什么?2.如果将图中的换向阀改为三位四通油路的功能将有什么变化?6、实验小结实验四、用行程开关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1、实验目的通过用行程开关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实验,掌握顺序动作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实验用仪器及零部件本实验在SYC—B综合液压实验台上完成。

元件有单杆液压缸、行程开关、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压力表、快速连接油管等组成。

(见下图)三、实验油路本实验油路如上图所示。

(请解释其动作过程)四、实验步骤1、掌握本实验锁涉及的行程控制动作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熟悉实验中所用的元件,并按系统图合理组装。

3、组装完成后,检查各点连接情况4、经指师检查认可后,按动电钮,观察两缸运动情况。

5、画出该油路的电磁特动作顺序表五、实验思考题组装油路及行程开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六、实验小结实验五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节流调速回路的构成,掌握其回路的特点。

2.通过对节流阀三种调速回路性能的实验,分析它们的速度—负载特性,比较三种节流调速方法的性能。

3.通过对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对比实验,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二、实验原理原理图见图2-11.通过对节流阀的调整,使系统执行机构的速度发生变化。

2.通过改变负载,可观察到负载的变化对执行机构速度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教学实验台四、实验内容1.采用节流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2.采用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3.采用调速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五、实验步骤(参考实验系统原理图)1.调速回路的调整进口节流调速回路:将调速阀4、节流阀5、节流阀7关闭,回油路节流阀6全开,松开溢流阀2,启动液压泵1,调整溢流阀,使系统压力为4-5M(),将电磁换向阀3的P,A口连通,漫漫调节节流阀7的开度,使工作缸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反复切换电磁换向阀3,使工作缸活塞往复运动,检查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退回工作缸活塞。

2.加载系统的调整节流阀10全闭,启动油泵8,调节溢流阀9使系统压力为0.5,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的切换,使加载油缸活塞往复运动3—5次,排除系统中的空气,然后使活塞杆处于退回位置。

3.节流调速实验数据的采集(1)伸出加载缸活塞杆,顶到工作缸活塞杆头上,通过电磁换向阀3使工作缸活塞杆克复加载缸活塞杆的推力伸出。

测得工作缸活塞杆的运动的速度。

退回工作缸活塞杆。

(2)通过溢流阀9调节加载缸的工作压力(每次增加0.5m),重复步骤步骤(1)逐次记载工作缸活塞杆运动的速度,直至工作缸活塞杆推不动所加负载为止。

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和调速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实验的步骤与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实验步骤相同。

六、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椐,画出三种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2.分析比较节流阀进油节流调速回路、节流阀出口节流调速回路和调速阀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性能。

七、思考题1.那种调速回路的性能较好?2.进油路采用调速阀节流调速时,为何速度—负载特性变硬?而在最后速度却下降的很快?指出实验条件下,调速阀所适应的负载范围(可与节流阀调速时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比较)。

八、实验小结实验六、液压缸差动连接的快速运动回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液压缸差动连接回路的连接方式;2、进一步了解液压缸差动连接快速运动的特点;3、理解实现差动连接快速运动的条件;二、实验油路三、实验步骤根据要求(见安装要求)完成安装工作,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1、将油泵调速旋钮调至零点,启动油泵。

随后慢慢将油泵调速旋钮调至中等转速位置,将系统压力调至0.8Mpa。

(最大压力值≤0,8Mpa)。

若不行调液流阀。

2、观察两种不同连接时的油液流动情况(请记录)a、外差动连接快进:1YA得电,2YA得电。

进油路:泵1→换向阀3→缸5无杆腔。

回油路:缸5有杆腔→换向阀4→换向阀3→油箱。

快退:lYA失电,2TA得电。

进油路:泵1→换向阀3→换向阀4→缸5有杆腔。

回油路:缸5无杆腔→换向阀3→油箱。

b、差动连接快进:1YA得电,2YA失电。

进油路:泵1→换向阀3→缸5无杆腔。

回油路:缸5有杆腔→换向阀4 →缸5无杆腔。

快退:1YA失电,2TA得电。

泵1→换向阀3→换向阀4→缸5有杆腔。

回油路:缸5无杆腔→换向阀3→油箱。

四、问答题1、快进时,两种连接情况中,哪一种连接的活塞推力大?哪一种情况的活塞运动速度高?2、若将液压缸换成双出杆液压缸能否实现差动?若要实现差动,应具备什么条件?五、实验小结实验七、调压与卸荷回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调压与卸荷回路的组成。

2、进一步了解该回路的工作特点及油路走向。

二、实验油路三、实验步骤根据要求(见安装要求)完成安装工作,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步骤的实验。

1、将1DT,2DT处于失电状态,全部打开液流阀2,将油泵调速旋钮调至中等转速位置,启动油泵。

2、一级调压:调节溢流阀2,使系统压力<压力表指示)由小到大(最大压力值不超过0.8Mpa),再由大到小反复几次,最后调节至0.8Mpa。

3、二级调压:使1DT得电,换向阀左位工作,调节溢流阀4,观察系统压力(压力表指示),其大小由液流阀4决定,最后调节压力至0,5Mpa。

4、卸荷:使1DT失电,将2DT得电,换向阀右位工作,溢流阀的遥控油路直通油箱,系统压力降至最小。

5、经调试后,该系统具有三种压力。

1DT、2DT均失电,得到一级压力(最高)。

1DT得电、2DT失电,得到二级压力。

1DT失电、2DT得电,得到卸荷压力(最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