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一、“推恩令”的实施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A. 分封诸侯B. 广设郡县C. 实施“推恩令”D. 设立“三司”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样,诸侯王的疆土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B. 设立锦衣卫C. 颁布推恩令D. 实行行省制3.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他在位期间基本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年的王国问题,他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颁布“推恩令”B. 进行财政改革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北击匈奴4.西汉武帝在推行一项措施后,诸侯国大者不过十余城,朝廷不用削藩,就使王国面积自然析分、缩小。
该措施是指(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推恩令”D. 行省制5.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如图体现的措施是()A. 商鞅改革户籍制B. 文景帝以德化民C. 汉武帝的推恩令D. 挟天子以令诸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削减侯国数量C. 推行郡县制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派张骞出使西域D. 统一文字8.近年来,人们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发现了孔子的图象和生平介绍,另外还在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论语》,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这主要是跟当时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哪一思想政策有关()A. “百家争鸣”B. “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尊孔复古”9.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在长安兴办太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这些事件的共同作用是()A.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D. 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10.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开始于谁的统治?()A. 黄帝B. 炎帝C. 秦始皇D. 汉武帝三、盐铁买卖11.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③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2.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期达到鼎盛。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奖励工商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13.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A. 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B. 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 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 集中财力治理黄河14.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A. 颁布“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兴办太学D.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四、材料探究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1)材料中的汉武是指谁?他创造的盛世局面叫什么?(2)他采取了哪些措施?16.汉武帝在位50多年,他具有雄才大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他的功绩。
(1)下图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有何作用?(2)“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汉书·武帝纪》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3)下图中的货币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除此之外汉武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4)“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有一位学士认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他的思想统治政策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请回答下列问题:(1)解读材料一中示意图,你认为它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哪一措施?这措施是谁建议的?汉武帝采取这个措施达到了什么目的?分封诸侯国的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2)请你“鉴定”材料二中的古钱币,这是汉武帝统一铸造的什么钱币?有什么作用?这种样式的钱币在全国统一使用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3)阅读材料三,这位受到汉武帝赏识的学士是谁?他的主张被称为什么?(4)通过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汉武帝的统治是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答案解析部分一、“推恩令”的实施1.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解决郡国并行制出现的问题,实行推恩令,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
分封诸侯是在汉初实行的,A选项排除。
广设郡县在秦朝就已经推广,B选项排除。
设立“三司”是在明朝,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武帝加强中央措施的准确把握,汉武帝为解决郡国并行制出现的问题,实行推恩令,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
2. C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措施指的是推恩令,主要是为了解决王国威胁中央政权的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郡县制下的官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A选项排除;锦衣卫是在明朝出现的,B选项排除;行省制是在元朝出现的,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结合推恩令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3. A解析:汉武帝统治初期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和准确识记能力。
4. C【分析】根据题干“西汉武帝在推行一项制度后,诸侯国大者不过十余城,朝廷不用削藩,就使王国面积自然析分、缩小”可知是汉武帝时的推恩令。
A项分封制是西周采取的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郡县制起不到缩小诸侯领地和权利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推恩令”使王国面积自然析分、缩小,符合题意;D项行省制是元朝采取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推恩令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问题的能力。
5. C解析: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题干图示体现的措施是汉武帝的推恩令。
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推恩令,其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这样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C项汉武帝的推恩令是题干图中体现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的识记、运用能力。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 D【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利用思想上的统一进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D选项符合题意。
焚书坑儒是在秦始皇执政时期,A选项排除。
削弱诸侯国的数量和推行郡县制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精神整合无关,B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武帝大一统的准确把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7. B解析:从题文中“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可以看出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8. C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统治,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9. B解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这些事件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都与中外交流无关。
ACD三项不是题干事件的共同作用,不符合题意;B项加强了中央集权是题干事件的共同作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 D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将强中央集权,在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集权的措施,其中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就是其中一个。
A项黄帝不符合题意。
B项炎帝不符合题意。
C项秦始皇不符合题意。
D项汉武帝时期推行官营专卖垄断盐铁之利和严谨私铸货币等改革,牢牢掌握经济命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三、盐铁买卖11. 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经济上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
12.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知识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
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