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12课
课堂小结
文景之治
前
提
削弱诸侯国
汉武帝 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
独尊儒术
建立时间、地点 外戚宦官专权
西 汉 公元前202年
东 汉 公元9年 公元25年
轻松闯二关
析一析
你能做对吗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D、道家和兵家
2、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最早出现于( )
加 强
越分越小
中
央
集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权
3、意 义: 实现了大一统,
开创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局面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阅读材料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荒凉、凋敝 贫困
汉初荒凉、凋敝、贫困的景象 又是由于什么造成的?
秦朝的暴政 秦末的战争
献帝 9岁
这副图反映了 什么问题?
辩一辩:秦始皇与汉武
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 大?(提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
史上都是有功又有过的)
➢功劳: 秦始皇
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 2.建立我国一整套封建专制集权制度
经济上:1.统一度量衡 2.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1.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 2.派兵攻打越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汉武帝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 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错百家,独尊儒 术”,钳制人民思想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东汉的统治
一、文景之治
1、背 景 2、措 施 3、结 果
奖励农桑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二、汉帝的大一统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1、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 施
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封过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 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 政治局面.
三、东汉的统治
1、东汉的建立
公元_2_5_年,_刘__秀_称帝,
定都洛__阳_,史称_东__汉_。 刘秀就是_光__武_帝__。
“光武中兴”
三、东汉的统治
2、外戚宦官专权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政治黑暗 安帝
顺帝
13岁 11岁
冲帝 2岁
统治腐朽 质帝
桓帝
8岁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唐
3、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在下面哪个皇帝在位时(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比较辩别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 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 同点?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 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 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 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 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 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 形成和巩固。
秦陵兵马俑
汉文帝的霸陵
材料:“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 财.”(<<汉书.食货志>>)
汉文帝
汉景帝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诸侯封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
董道
法
家
仲家
家
舒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韩非子
设太学
汉代讲学图
《诗》《书》《礼》《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