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9. 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9讲: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考点】1.景物描写的方法。

2.景物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1.文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哪些特点?2.第X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文中多次描绘(反复提到、经常出现)的XX,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风俗、风物的描写。

一、景物描写的方法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2.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指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3.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

4.细描白描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5.多个角度相结合从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去描写,将景物真切再现,富有立体感,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妙。

如《荷塘月色》描写月色下的荷花时,从视觉上看到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从嗅觉上“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里尤其是最后一句还用上了“通感”的修辞,让这个句子有着独特的韵味。

6.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性比较,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七、多种修辞结合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增强事件的真实性,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

”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一面》中第5段“门外,细雨烟似的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例1:“我们已经上了船,轮船离开了防波堤,在风平浪静,像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上驶向远处。

”(《我的叔叔于勒》)渲染了全家人到哲尔赛岛旅行时的愉快心情。

当然而当得知于勒叔叔并没有发迹时,母亲大为不满,因为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而破口大骂,弄得“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此时“我”眼中的哲尔赛岛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底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这里的景物描写则烘托出了“我”的失望、沮丧的心情,与上船时的愉快心情形成了对比。

从而把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暴露无遗。

例2:“我一个人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羚羊木雕》)这里,“冷冷的”月光与“我”伤心的色调是一致的,恰当而准确地衬托出“我”当时的心情。

例3、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社戏》“清香,起伏,踊跃”这些词语很好地表现了我激动、兴奋和迫切看到社戏的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①“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例如:沈石溪《斑羚飞渡》写斑羚群在猎人的追捕下陷入绝境时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斑羚群又骚动起来。

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

斑羚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经进入某种幻觉状态。

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这里,彩虹的描写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

头羊之所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再如:《社戏》中“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了。

”这段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说明是返回途中,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后的“偷豆”吃这一小插曲。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宛转的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济南的冬天》“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里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薄雪在夕阳照射下的娇美情态,抒发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6.深化中心。

例如《故乡》的结尾,作者再次描写了海边的景色:“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这是“我”对故乡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沈石溪《斑羚飞渡》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飞渡的镰刀头羊,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这段描写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突出了斑羚飞渡的悲壮美,深化了作品主题。

三、文中多次(反复)出现的某种事物的作用:1.一类是多次在文中出现的具体事物;作用:①写出或强调了什么内容;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XX做铺垫;⑤烘托人物形象,暗示文章中心。

2.另一类是景物描写。

作用:①写出了什么景象;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XX做铺垫;⑤烘托人物形象,暗示文章中心。

【注意事项】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作用也略有不同。

如果景物描写出现在开头,还要考虑文章开头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等);出现在结尾还要考虑文章结尾的作用。

(详见下一章节)【典题例析】2017湖州中考真题《我为什么没有翅膀》【附文】让我看着你我为什么没有翅膀袁省梅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②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左边摆了十几台缝纫机,嗡嗡嗡的机器声沉闷、滞重。

机器前的人都低着头,手上扯一只蓝色的衣袖,或者是,一片宽大的衣襟。

右边是布料,红红蓝蓝的堆了很多。

布料边是缝好的衣服,胡乱地堆在地上。

小迪妈妈是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裁剪师,工作台就在布料和衣服中间。

妈妈把小迪从幼儿园接回来,就让他在这里玩,直到她下班回出租屋。

③小迪三岁时,妈妈把小迪从老家接到小城,让小迪上城里幼园。

妈妈说:“咋说城里幼儿园也要比农村强。

”小迪却不乐意。

妈妈不知道,从幼儿园到这里,从这里再到出租屋,对小迪来说,不过是从一个房间到另的一个房间,小迪能高兴吗?④没人理会小迪高兴还是不高兴。

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很忙。

⑤小迪就自己玩。

小迪真是聪明啊,能找到好多好玩的。

⑥小迪爬到布料的最上面,把布料当滑滑梯从上面蹦跳着往下滑。

滑累了,他就坐在一大堆的碎布头里,把碎布头当树叶当彩纸抛撒在自己头上;或者在碎布头里挖个坑,把自己藏在里面喊妈妈找。

妈妈顾不上,听他叫的烦了,就抬眼看他一下。

有时,妈妈手头的活儿刚好能放一下,就过来陪他玩一会儿。

这时,小迪最开心。

他扑在妈妈的怀里,趴在妈妈的背上,咯咯咯咯笑个不停。

还有那个小阳台,小迪也喜欢去。

小迪的冲锋枪喷水枪小火车小汽车,还有气球皮球彩球,都在阳台上放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