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学考研复习题

岩石学考研复习题

是分布在陨石坑附近,在陨石冲击地表的强大冲击波作用下产生的变质作用。瞬时的 高压、高温条件是其控制因素。变形和伴随的部分熔融是其主要的变质机制。
陨击作用 (4)交代变质作用
交代变质作用是指局限分布于侵入体接触带及其附近和火山喷气活动区,主要由岩浆 热液引起的异化学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因素主要为流体中的活动组分化学位(或浓 度)。 主要因素:化学活动性流体,温度 来源:岩浆的挥发分,地壳内的热水类
火成岩中已发现的矿物种类繁多,但常见的不过二十多种,其中构成岩石主体, 在火成岩分类命名中起作用的是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似长石(白榴石、霞 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等。这些矿物据化学成分可分为两 硅铝矿物:矿物中SiO2与Al2O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和MgO,包括石英类、长石 类及似长石类。他们基本不含色素原子,颜色较浅,所以又称为浅色矿物。 镁铁矿物:矿物中FeO、MgO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 黑云母类。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 ,又称为暗色矿物。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 量(体积百分数)通常称为色率,是火成岩鉴定和分类重要标志之一,如色率随岩 石酸度的变化情况大致为:超基性岩色率>90,基性岩色率=40-90、中性岩色率 ,酸性岩色率<15。
:原生岩浆——上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
问答题 1 岩浆岩的分类及其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2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代表性岩石。 3 湖泊相的主要砂体类型。 4 长石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5 二氧化硅饱和度分类及其对应的岩石和矿物组合。 6 岩浆岩主要的结构和构造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7 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8 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在剖面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9 胶结物和杂基的概念及其成因意义。 10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及其在不同岩浆岩中的含量与组合特征。 11试述碳酸盐岩结构组分的主要类型、特征及成因意义。 12试述岩浆作用过程及其结果。 13举例说明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结果。 14试述砂岩和颗粒灰岩在成分、结构和成因上的异同点。 15试述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 16举例说明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构造与矿物组合特征。
区域变质作用
是在岩石圈范围由规模巨大的变质作用。其变质因素复杂,往往是温度、压力、偏应 力和流体综合作用,P/T比范围很大,高、中、低、很低都有。主要因素:复杂, 流体都有 结果:使岩石强烈变形或片理化
变质岩的构造
(2)板状构造——泥质/硅质,受应力产生一组平行的破裂面,板状剥离 (3)千枚状构造——组分基本重结晶,初步定向,薄片状,强烈丝绢光泽 (4)片状构造——全部重结晶,肉眼可以见矿物颗粒 (5)片麻状构造——粒状矿物为主,片状粒状都定向排列,但不连续, (6)条带状构造 (7)眼球状构造——刚性矿物呈透镜状、扁豆状 (8)块状构造——均匀
2. 矿物的成因分类
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结晶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在岩浆基本上凝固成固相的岩 石后,由于受残余挥发组分和岩浆期后流体的作用(蚀变、交代及充填)而生成的 矿物,叫次生矿物,它往往交代原生矿物,或充填在矿物的孔隙及晶洞中
含量对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
在岩浆岩中,SiO2与其它金属氧化物结合可形成各类硅酸盐矿物,从矿物中 的相对含量而言,硅酸盐矿物可分为两组,一组称SiO2饱和矿物,可与石英共生, 如辉石、长石、角闪石、云母类矿物:另一组称SiO2不饱和矿物,不能与石英共生, 如富镁橄榄石、似长石等。这是因为在平衡结晶的条件下,橄榄石(如镁橄榄石 或似长石(如霞石,Ne)与熔体中的SiO2反应分别生成顽火辉石或钠长石。 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 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 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可与辉长 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3) 矿物:原岩矿物成分基本上已全部重结晶, 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 等新生矿物组成,若原岩中FeO较多,可以出现硬绿泥石、黑云母, (4) 细粒鳞片变晶结构
(1)片理构造 (2) 原岩—类型复杂,可以由超基性岩、基性岩、各种凝灰岩和含杂质砂岩、泥灰岩、泥质 岩,经过中级变质作用形成, (3) 显晶质等粒鳞片变晶结构,或基质为鳞片变晶结构的斑状变质晶结构,片状构造, 矿物: 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 柱状矿物——阳起石,透闪石、普通角闪石等 粒状矿物——长石,石英等 有时含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的变斑晶。 一般: 片状矿物或柱状矿物>30% 粒状矿物常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量长石,长石<25% 4. 片麻岩 (1) 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含长石、石英较多, 矿物: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石英>50% 长石>25% 片状和柱状矿物为云母、角闪石、辉石,可含特征变质矿物 若长石少,石英增加则过渡为片岩 (4) 原岩—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和中酸性岩浆岩、火山碎屑岩,
分异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 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
2、岩浆混合作用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 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岩浆的作用。 同化混染作用(Assimilation)
* 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及捕虏 体,或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可称为同化混染作用。同化混染作用的方式和规模及强 度取决于岩浆及围岩的热状态和组成。
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 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及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岩浆的成分发 生变化,这一过程可称为同化混染作用。
9 混合岩化 11辉绿结构 13胶结物 15沉积分异作用 17 成岩作用 19 片麻状构造 10 玄武岩 12动力变质作用 14金伯利岩 16变质相 18 枕状构造 20 原生岩浆
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 融体。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大量的资料已经证实,在地球内部当物理和化学条件具备时,地幔及地壳的某些部 位可以发生熔融。
二、岩浆的形成
1、岩浆的形成(Formation)
温度、压力、挥发分、源区物质组成
岩浆分异、混合、熔离、同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1、岩浆分异作用(differentiation)
(5) 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6) 进一步划分,依据Kf与Pl的量: 钾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 5. 变粒岩 长石、石英较多(>70%),且 长石>25% 云母或其他暗色矿物较少(<30%), 具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构( <1mm), 暗色矿物—Bi, Am, 透闪石,透辉石,电气石、磁铁矿 (3) 与片麻岩之区别: 变粒岩结构较细,片麻状构造不清楚,但是可以相互过渡 (4) 原岩—粉砂岩、岩屑砂岩,基性—酸性凝灰岩及少量中酸性喷出岩———经过中高级变 质作用形成, (5) 进一步命名,依据片状、纤状矿物: 如: 黑云母变粒岩,角闪石变粒岩 若暗色矿物<10%,称为浅粒岩 6. 斜长角闪岩/角闪岩 角闪石+斜长石,石英较少或无 角闪石等暗色矿物≥50%, 矿物成分除Am、Pl外,常见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 (2) 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略具定向性 (3) 原岩—基性岩(侵入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 或 富铁白云质泥灰岩—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 麻粒岩 (1) 高温、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 (2) 特征:岩石中含水矿物(Bi, Am)均不稳定,含量少,或不出现 暗色矿物——紫苏辉之,透辉石(必须含有紫苏辉石) 浅色矿物——长石、石英 其他矿物——石榴石、矽线石、蓝晶石、堇青石 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或不等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5) 进一步命名 暗色麻粒岩(基性麻粒岩)——暗色矿物>70% 浅色麻粒岩(酸性麻粒岩)——暗色矿物<30% 麻粒岩——暗色矿物30-70% (6) 举例:冀东,大别山 8. 榴辉岩 (1) 超高压、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可以达到6GPa(120-180km以上。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含量对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
在岩浆岩中,SiO2与其它金属氧化物结合可形成各类硅酸盐矿物,从矿物中 的相对含量而言,硅酸盐矿物可分为两组,一组称SiO2饱和矿物,可与石英共生, 如辉石、长石、角闪石、云母类矿物:另一组称SiO2不饱和矿物,不能与石英共生, 如富镁橄榄石、似长石等。这是因为在平衡结晶的条件下,橄榄石(如镁橄榄石 或似长石(如霞石,Ne)与熔体中的SiO2反应分别生成顽火辉石或钠长石。 1.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热的气体和溶液作用于已形成的岩石,使其产生矿物成分、化学成 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常沿构造破碎带及矿脉边缘发育,是一种找矿标志,又被称为近矿蚀变 或围岩蚀变。 3. 热的气体和溶液来自于岩浆 4. 形成的岩石种类多,主要取决于围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气液的性质、交代作用方式 过程和外部条件。 5、主要岩石类型 1) 蛇纹岩——由超基性岩而来 2) 青盘岩——由中基性岩类而来 3)云英岩,黄铁绢英岩、次生石英岩——由中酸性岩类而来 4)矽卡岩-碳酸盐岩 (1) 矽卡岩是石榴石+辉石(透辉石)及其它Ca、Fe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 (2) 它是在深度不大或中等深度下由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与中酸性侵入岩接触 时,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 (3) 矽卡岩分2类: 钙质矽卡岩——石榴石+辉石+符山石,方柱石,硅灰石 镁质矽卡岩——镁橄榄石+透辉石+金云母+硅镁石
岩浆起源与火成岩多样性
1)温度升高 2)压力降低 3)挥发分加入 或者他们之间的任意组合,挥发分的加入是一个重要因素 温度、压力、挥发分:如果不是这些因素起作用,“正常”情况下将不会有岩浆形成(无 是地幔还是地壳)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定义——溶解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而发生先后 沉积的现象。它受矿物溶解度和外界物理化学条件支配。 成岩作用——沉积物堆积下来之后,被后继的沉积物所覆盖,即进入了与原介质隔 绝的新环境,由此开始转变成为沉积岩,在这一过程中,沉积物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和结构构造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通常把这期间引起沉积物和沉积岩发生变化的作 用,统称为成岩作用。 胶结作用——松散的沉积物颗粒由化学沉淀物质或其它物质粘结而变成坚固 作用。 (2) 化学沉淀物质——称为胶结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