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的竞争问题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102班组员:二零一四年五月打车软件的竞争问题摘要:随着打车软件的日趋火热,越来越多的出行者使用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打车软件相对于已往的传统的统一出租车电招平台庞杂的预定流程,显示出了很大的便捷优势,这种约车新形式服务正在悄然改变人们传统打车模式,它的新颖性、神奇性、创新性、高效性以及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消费者每次使用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被使用的软件公司都会给予司机和消费者相应的补贴,而且随着竞争的升级,补贴的力度越来越大。
打车软件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拒载、爽约、空车不停等。
正是这些争议性问题使得人们对这种新事物的出现产生一些疑虑。
因此,国内一些城市开始对这类打车软件紧急进行“叫停”,使得目前这些打车软件的发展陷入迷茫状态。
本文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论述了打车软件目前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对打车软件进行安全管理与标准化的建议;同时,通过模型分析讨论了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问题;最后指出打车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软件产品,提高用户体验,使打车软件更符合出租车营运行业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打车软件;软件补贴;竞争;发展前景一、打车软件市场发展状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打车软件开始变得异常的火热,开始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时尚人士出行必备的工具。
随着竞争的深入,各家打车软件公司依托于背后强大的母公司支撑和金元的后盾,开始了现金补贴的营销战略,消费者每次使用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被使用的软件公司都会给予司机和消费者相应的补贴,而且随着竞争的升级,补贴的力度越来越大。
如表1所示。
表1 补贴政策时间事件1月10日嘀嘀打车软件在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
1月20日“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宣布,乘客车费返现10元,司机奖励10元。
1月21日快的和支付宝再次提升力度,司机奖励增至15元。
2月10日嘀嘀打车宣布对乘客补贴降至5元。
2月10日快的打车表示奖励不变,乘客每单仍可得到10元奖励。
2月17日嘀嘀打车宣布,乘客奖10元,每天3次;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司机每单奖10元,每天10单,其他城市的司机每天前5单每单奖5元,后5单每单奖10元。
新乘客首单立减15元,新司机首单立奖50元。
2月17日支付宝和快的也宣布,乘客每单立减11元。
司机北京每天奖10单,高峰期每单奖11元(每天5笔),非高峰期每单奖5元(每天5笔);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每天奖10单。
2月18日嘀嘀打车开启“游戏补贴”模式: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至20元不等的补贴,每天3次。
2月18日快的打车表示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2次。
随之而来的是出租车行业的怪相:出租车司机的主要收入变成了软件公司的补贴,一个司机一个月保守的收入增加都在800~1800元;而消费者打车的费用也同样基本变由打车软件承担,有些短途的打车变成了免费甚至还赚钱。
与此同时,问题和矛盾也出现了:不使用打车软件的消费者无法打到车,拒载、空车不停等投诉也比比皆是;司机开车时频频使用手机看打车软件,也产生了潜在交通事故的危险。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有关部门纷纷开始出台条例、政策来限制甚至叫停打车软件;2013年6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客运交通管理局出通知叫停打车软件,文件要求出租车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驾驶员队伍,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不得继续使用。
同年7月,《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开始试行,明确将手机电召服务商纳入全市统一电召平台并设置准入和退出条件。
此后,上海、武汉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条例,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了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出台政策条例的都是当地的交通运输部、交港局等部门,这些政策条例只能对出租车运营公司和出租车司机进行监管,但对打车软件本身并没有监管和限制的效力,从执行了半年的情况看来,效果并不大,很多司机为了自身的收益还是对继续使用打车软件,之前的问题不减反增。
打车软件作为我国新生行业,推出时间才短短两年,拥有巨大潜在的市场商机,及早布局该市场,对抢占未来市场格局极为有利。
打车市场用户调查情况如下图1和图2所示:1、注册用户打车应用累积注册用户从2012年的400万到2013年2160万用户,增长率高达440%,预计2015年注册用户数将超过4300万人,打车应用经过2014年与2015年的沉淀,将寻找到盈利方式,所以用户群体增长幅度将放缓,预计2015年增长率将达到48.28%。
2、用户打车频率通过对打车用户调查发现,每周打车1-3次的用户占比最高达到45.6%;每周打车4-5次的用户占比为15.3%;而每天都要打车的用户竟然达到8.9%;每周都打车的用户总体占比达到69.8%。
如此庞大的需求人群也是促生打车软件的重要原因。
图1 注册用户图2 用户打车频率二、深入分析打车软件发展状况2.1打车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1、加价功能,涉嫌违法。
打车软件当中一般都设置有加价功能,加价从5元到100元不等,甚至更高。
从市场自由交易原则来看,一方面乘客愿意加价,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愿意承接,系双方自愿协商的结果,应该无可厚非。
但是,出租车行业属于社会公用事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应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出租车服务收费标准的制定或变更需要经过听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征求乘客、出租车公司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软件无统一准入标准和规范,易被黑车钻漏洞。
2、没有准入门槛的限制也是目前有关部门担心的问题,因为打车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安装,有些打车软件并无设定相关的身份核实注册机制,有些打车软件即使对注册者的身份进行审核,也存在标准较低或不统一等情形,比如要求司机提供哪些证件、如何识别信息的有效或真伪等,都存在漏洞。
3、易引发其他纠纷,存在安全隐患。
在实际使用打车软件当中,也出现了司机误点、爽约或者乘客爽约等问题,甚至还有司机朋友“挑肥拣瘦”、“舍近求远”等挑客行为,导致乘客或司机不满,从而引发纠纷。
2.2打车软件面临的外部压力和风险1、政府叫停。
自从打车软件问世之后,就一直受到政府交管部门的关注,因影响了相关监管秩序和利益,全国很多城市已经对打车软件进行了设限甚至是叫停,这应该是打车软件当前面临的最大外部压力和风险。
2、出租车公司的夹击。
在打车软件面临被“叫停”之际,各地的出租车公司也在蠢蠢欲试,试图开发自己的打车软件。
虽然出租车公司的电话招车平台已经存在多年,但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打车APP软件,对其电召业务造成了冲击,出租车公司才特别看重这一平台及发展趋势,于是相竞开发自己的手机打车软件,以谋从现有的打车软件手中抢占市场。
3、来自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打车APP软件成为众多创业者瞄准的新领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自从2012年初摇摇招车上线以来,各种创业型公司纷纷跟进,涌现出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打车小秘、易打车等多款软件,目前该市场上已有多达几十款类似应用。
为求生存,某些打车软件企业的行为已经涉嫌不正当竞争,同行竞争已经白热化到如此程度,必然会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
如何面对同行的该类竞争,是打车软件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2.3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对事物的本身进行分析1、变革和转型的需要。
当前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和转型期,包括政府职能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从经济结构上看,需要寻找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经济似乎成了一个突破口,于是各方争相进入,希望分得一杯羹。
手机的打车软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缩影,此类软件是个创新性的事务,它给很多人带来了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为了能占据新的制高点,移动业界的大佬们怒砸数亿的投资都在所不惜。
2、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很多传统的行业正在悄悄地发生变革。
以打车软件为例,这其实是个很好的概念和创新,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将以前各自为政的出租车电调平台进行统一升级,给广大用户更好的服务。
因此,针对打车软件的公共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监管,更要对软件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能放任其依靠金元优势打价格战,这样的价格战不仅破坏了出租车行业的规则,而且搅乱整个市场。
3、追求便捷高效的需要。
科技在的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应该相应地在提高。
从很多角度来看,手机打车软件还是非常便利和高效的,人们在出行前通过一款软件可以预约任意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准时准点,省去了风吹雨淋的麻烦,而出租车司机也能减少空跑率,能准确地寻找到客户,完成一单生意。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完善、合理的机制的基础上,而这样的机制很难自然形成,需要公共政策加以监督和调和,通过一段时间的监管把整个市场往高效、公平的方向引导。
三、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打车软件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事物,但由于相互之间的无序竞争和恶意的加价,造成整个市场的混乱。
越来越多需要打车的用户打不到车,苦苦在风中等候;出租车司机挑肥拣瘦、刻意挑选收益最高的用户导致市场的混乱;更有甚者没事用打车软件打车消遣打发时间,导致资源恶意的占用和浪费,最终带来一阵接一阵的不满和抗议。
这些都不是一个良性的市场所应有的现象。
移动互联网在时下还缺少监管,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缺少监管一定会导致问题的发生,如何尽快弥补行业管理的缺失,补充相应的政策和条例,是当务之急。
上下游一起出手监管,出台相较合理的公共政策,是每个人都期盼的,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
有关部门,如建交委、工信部应该共同讨论推出政策,甚至可以联合打车软件公司,将其纳入公共管理的范畴内,将其和各个出租车公司的电调平台进行合并,打造一个行业性的出租车预定调度平台,范围覆盖电话、短信、手机客户端软件等便民的方式,方便所有的社会群体,消除之前出租车公司之间的壁垒,严管加价叫车,严惩竞价、拒载、空车不停等现象,还人们一个公平、高效的打车环境。
四、数学模型的建立4.1问题重述与分析在日常的打车需求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打车高峰期,不容易叫到车;二是在一些偏僻地区,出租车少。
易观国际发布的《2013年第3季度中国打车APP 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达到41.8%,嘀嘀打车为39.2%,两家公司市场份额超过80%,打车软件市场出现双寡头局面,如图3所示。
经过前期的发展,打车软件市场已经累积一定量的用户。
如今,打车软件面临的问题已从“抢市”提升至“流量变现”层面。
不久的将来,打车补贴终会止步,而没有补贴的打车软件,用户粘性必然会下降,如何增强用户粘性并攫取客户剩余价值是打车软件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