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历史重要历史事件认识及启示归纳汇总

最新初中历史重要历史事件认识及启示归纳汇总

最新初中历史重要历史事件认识及启示归纳汇总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或问:近代屈辱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学生就要认真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2、关于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今天的中国就要不断的改革和开放,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你对南京大屠杀的感想是什么?(1)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我们要勿忘国耻,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

(3)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国主义的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4、怎样才能制止战争?(1)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中国:要想避免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我们就要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现代化的国防;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和平取代战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对外关系。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人民什么启迪?(1)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维护它,热爱和平,不让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

(2)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挑战面前,全世界人民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

(3)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可以维护世界和平。

我们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6、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局势)?努力发展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7、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发生危难之时,常能看到中国的身影,说明了什么?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在提高;中国积极履行职责,帮助其他国家,体现了大国风范。

8、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你从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特点:中国的近代化与挽救民族危亡相合;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案;学习的过程从学习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启示: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要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要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9、我们要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的精神。

10、巴黎和会上对中国问题的规定反映(说明)了什么?反映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这一实质,同时也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11、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历程给你哪些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有创新精神等。

12、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从性质上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从领导力量来说: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骨干力量,显示了新的伟大力量。

13、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1)新的领导阶级——全国统一的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4)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14、对香港、澳门问题的认识。

(1)近代割让香港岛说明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2)港澳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说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3)港澳回归后的持续稳定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科学的、正确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5、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6、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7、从古今中外的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认识(1)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符合国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

(1)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18、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1)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加强国际间的团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19、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20、、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2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22、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

23、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3、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24、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的、曲折的。

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左”右倾错误思想倾向。

25、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6、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

27、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28、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9、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但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30、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如何应对?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入世贸组织等31、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恰当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32、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应该怎样做?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推进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等。

33、展望未来,你对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有何认识?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等。

3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但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请谈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发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35、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

36、如何看待“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举例说明科技给人类带来灾难。

答:看法:科技不仅能改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带来重大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举例:人类利用科技制造出来工具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自相残杀。

使人类变成了大自然和自身的敌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如:两次世界大战,利用了当时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和灾难,对环境资源破坏无法估量。

也就是在二战中,人类为了战争的需要,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并研制出了毁灭性的战争武器——原子弹。

目前科技革命进入到信息时代,人类对基因研究的突破(如克隆技术)在令人惊喜的同时,却更增加人类自我毁灭的危险性。

20世纪末几场现代化战争,以及当今高科技种种负面效应足以证明,科学正用于人类自我毁灭。

37、对于日本人今天的一些做法(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台湾问题、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东海石油开采问题——这些是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你有什么感想?答:我们对于日本否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侵略罪行的做法,表示强烈愤慨;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现在我们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

38、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答: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39、两岸“三通”是指什么,“三通”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它的实现有什么积极意义?答:(1)两岸“三通”是指“通邮、通航、通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