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测量方案

市政道路测量方案

市政道路测量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xx(xx—xx)和xx(东君路—xx)道路提升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xx工程项目部二〇一五年十月目录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本工程施工范围共分两部分,即xx(xx—xx)和xx(东盐路—xx),具体划分如下:1、xxxx(东盐路—xx)施工共分为四个部分,即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

(1)道路工程1)施工范围为现状东盐路—xx,桩号范围K0+~K0+,全长约。

本次施工内容包括道路路面结构,路基处理、侧、缘石和人行道铺装等。

2)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路面轴载标准:BZZ—100(标准荷载);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横坡:车行道%,人行、非机动车混合道横坡1%;车道宽度:内侧机动车道宽度为,外侧行车道宽度为;车道数量:双向4车道;停车视距:40m。

3)横断面布置如下:振国路规划红线宽度,(人行道)+(设施带)+(内侧机动车道宽度为,外侧行车道宽度为)+(设施带)+(人行道)。

(2)排水工程1)施工内容为该范围内的雨、污水管道施工。

2)雨水系统属于东沽雨水系统,东沽区域规划范围北起海河,南至津沽路,西起中央大道,东至海滨大道。

雨水主干管分别位于xx和于新道上,规划雨水主干管自西向东铺设,最终接入位于于新道和滨海大道交口处的规划雨水泵站,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海河,在道路车行道下铺设d600—d1200mm的雨水管道,自西向东铺设接入xx的d2000mm雨水主干管。

3)污水系统属于东沽污水系统,东沽区域污水属于南排河污水处理厂系统。

规划污水主干管位于xx上,污水管道自北向南铺设接入规划大东雨、污水合建泵站,最终接入南排河污水处理厂。

在道路车行道下铺设d400—d500mm的污水管道,自西向东铺设接入xx上的d1200mm污水主干管。

(3)绿化工程1)绿化范围为人行道绿化带施工,总绿化面积约2556平方米。

施工内容包括绿化竖向施工、种植施工和排盐施工。

2)绿化采用相对高程,以人行道侧石顶标高为±,人行道绿带换土深度为。

3)人行道绿化:人行道绿带宽度为3m,行道树为白蜡,间距4m,下间隔种植大叶黄杨篱和金叶女贞篱。

4)本工程设排盐设计隔淋层,采用粒径为1cm左右的净碎石,上覆种植土。

隔淋层下设排盐盲管。

排盐盲管采用DN60双臂波纹PVC盲管,管道弯曲半径不小于600mm,以%坡度坡向排盐检查井。

排盐盲管起始端需用UPVC管堵封口。

末端入井处管口伸出壁面50mm,并用无纺布包扎。

排水管采用DN110UPVC 螺纹排水管,以%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

(4)交通工程1)本次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内容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交通信号灯。

2)本工程在德胜路与东君路、东君路、xx共三个交叉口处设置信号灯。

2、xxxx(xx—xx)施工共分为六个部分,即道路工程、基坑工程、排水工程、景观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

(1)道路工程xx(xx—xx)提升工程起点为xx,桩号为K2+,终点为规划xx(现状振国南道),桩号为K3+,全长。

本工程按照机动车双向六车道标准进行修建,平面、纵断面以及横断面设计均按规划实施,由现状约17m—24m车行道加宽到50m红线宽度。

1)xx(xx—xx)提升工程北起xx,南至规划xx,路线全长约,车行道面积为27150㎡,辅道面积为9910㎡,人行道面积为7251㎡。

本工程改造按照机动车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进行修建,平面、纵断面以及横断面设计均按规划实施,由现状约17m—24m车行道加宽到50m红线宽度。

在现状车行道两侧各新建侧分带+辅道+4m人行道。

2)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主线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50km/h(主线),30km/h(辅道);荷载等级:路面设计荷载标准:BZZ—100;红线宽度:50m;横坡:行车道:%(双向),辅道:%(向外),人行道:1%(向内)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2)基坑工程根据《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及工程沿线现有结构物分布情况,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本工程地勘资料、基坑规模及周边环境特点,本工程基坑深度约,故采用钢板桩或SMW工法桩进行支护。

为保证降水效果及防止桩间土外流,同时起到加固桩后土体的作用,钢板桩支护基坑外侧设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同时对顶管工作井进出水管侧增加两排加强土体,对顶管接收井进出水管侧增加一排加强土体。

基坑内采用大口井降水,井径800mm,采用Φ400mm无砂水泥管,管壁、管底包多层土工布及等粒径碎石,其透水直径不小于800mm。

井深从现状地面算起至坑底以下4m,基坑内侧及坡顶设400mmx400mm盲沟集水井明排水,排水沟应随挖随填碎石。

降水井需提前做成并注意保护以免淤塞,保证开挖土面无明水作业。

(3)排水工程本工程xx(xx~xx)提升工程中排水工程,北起xx,南至xx,道路全长,本工程将随道路工程的修建而铺设雨污水管道:1)保留xx东侧(闸薇北道~闸薇南道)现状d1200—d1800mm雨水管道、xx东侧(xx~闸薇南道)现状d700—d800)污水管道。

2)xx东侧(xx~闸薇北道)、xx东侧(闸薇南道~xx)、xx西侧(xx~xx)沿道路铺设污水管道。

3)xx(xx~xx)道路两侧铺设收水井。

4)本工程拟建道路下的雨、污水管线的位置如下;a xx~闸薇南道雨水管道:西侧雨水管线位于规划中线以西5米处(机动车道下);东侧雨水管线位于规划路中线以东米处(非机动车道下);污水管道:西侧污水管线位于规划路中线以西米处(机动车道下);东侧污水管线位于规划路中线以东18米处(非机动车道下);b 闸薇南道~xx:雨水管道:西侧雨水管线位于规划中线以西5米处(机动车道下);东侧雨水管线位于规划路中线以东米处(机动车道下);污水管道:西侧污水管线位于规划路中线以西米处(机动车道下);东侧污水管线位于规划路中线以东7米处(机动车道下);(4)景观工程本工程包括:土方、种植、排盐、给水、土建工程等。

其中绿化种植面积为2992㎡。

(5)照明工程1)此道路等级为主干路,总长度为877m。

2)在两侧侧分带中间设置双挑臂双火400W+100W钠灯光源路灯,灯具采用半截光型灯具,灯杆高度12m,挑臂为,机动车道侧灯具仰角5度,辅路侧灯具仰角5度,采用双侧对称布置。

灯杆安装标准间距为42m。

灯具出光效率不应小于70%,光源发光效率应不小于1101m/W。

3)由于xx红线宽度为50m,单幅路宽为,因此xx与xx交口处,设置16m 高2×400W高压钠灯;xx系现状小路提升改造,现状无照明设施,结合xx预期规划断面,故此交口处设置12m高2×400W高压钠灯。

(6)交通工程1)本工程修筑起点与现状xx顺接,起点桩号K2+,终点与规划xx(现状振国南道)罩面顺接,桩号为K3+,全长。

2)本次施工范围为工程全线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

二、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工具配备1、现场设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技术员3人,以满足场施工测量及放样的需要。

2、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配备有以下测量仪器及工具:三、施工测量技术要求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方向、测设坡度和放样构筑物的准绳,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市政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1、施工测量按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及《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测量。

3、对整个工程场区按施工需要和施工场地条件布设平面控制网,按一级导线精度施测。

4、场内按施工需要布设高程控制网,并应采用城市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路线工程闭合差应在±20√Lmm(L为线路长度,以千米计)之内。

施工前应对工程控制网进行复核。

`四、施工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该道路工程划分为路面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

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由于业主只提供两个控制点,不能满足本标段的测量放线任务,所以我部只有在施工场区按一级导线网的精度独立建立平面控制网,用以满足施工放样任务及精度要求。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地形,将导线点交错布设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而且能与附近的已知点通视的线路两侧,形成闭合导线网。

具体过程如下:利用已知导线点K03,K01,两个点作为独立控制导线网的已知点和已知方向点,在顶管工作井附近新加设K04,K05点,组成导线平面控制网。

具体布设如图:造标:新建导线加密点2个,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桩顶面镶有直径12cm的钢筋划十字制点,混凝土桩长度为米,直径为。

底面埋于冻土层下,顶面钢筋头露出顶面1cm,混凝土桩尺寸见下图观测:导线测量小组分为3组,分别是全站仪架设操作和两个基座棱镜架设操作。

首先架设仪器于K01点,在K03点与K04点分别架设基座棱镜,以K03为后视点,K04为前视点。

测角按两测回进行,第一测回以盘左、盘右分别对后视、前视测量左角,第二测回以盘左、盘右分别对后视、前视,测量右角, 一测回内2C互差小于18″,且两测回的方向值较差小于12″,取其平均值作为左角值。

边长测量采用对向观测,每方向观测2测回,每测回读数4次,每测回4次读数的较差小于10mm,每方向测回间较差小于15mm,则取其平均数作为边长。

测边与测角同时进行,然后以K01→K04→K05顺序,逐站测量,共计架设3站。

坐标计算用记录的角值和边长进行内业计算,在符合技术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过程、结果制作标准表格作为成果交付。

一级导线精度要求如下:高程控制测量地面高程控制网是在城市四等水准点下布设的水准网。

水准网等级采用四等水准控制,水准点点位布设在我部自己新建导线点K01,K04,K05点的φ12钢筋顶部,沿本工程施工线路布设成闭合路线,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每一测段应采用往返观测,宜分别在上午、下午,也可在夜间观测,当往测和返测两次高差超限时应重测,如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均不超限时,应取三次成果的平均数。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施工时的高程测量控制利用增设的水准点,按水准测量要求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并在基坑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当采用悬挂钢尺向基坑内传递高程时,每次应错动钢尺3~5cm,施测三次,高差较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使用,通过基坑内和地面上的水准基点对施工进行高程测量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