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授课
教师
上课时间地点篮球场教学
对象
801 人数时间45分钟
教学内容1.远撑前滚翻
2.游戏:穿越封锁线
重点及难点1.重点:远撑团身翻滚。
2.难点:蹬地与屈肘的衔接。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远撑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及锻炼价值,初步掌握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术。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会远撑前滚翻,使学生的力量、柔韧等素质得到锻炼,身体机能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与同伴配合,互相
帮助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
的部分课的内容
组织与教法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
次
数
时
间
开始部分 2′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检查服装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该课
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3.合理安排见习生。
1.教师提前到场,准
备好场地器材。
2.观察课前常规情况。
3.师生问好,宣布本课
任务及要求,安排见习
生。
体育委员和全班同学
配合完成课前准备。
认
真听本堂课的内容、任
务和要求。
♀♀♀♀♀♀♀♀
♀♀♀♀♀♀♀♀
♀♀♀♀♀♀♀♀
♀♀♀♀♀♀♀♀
要求:站队快、静、
齐,精神饱满,注意力
集中。
2′
准备部分6′(一)队列队形练习
裂队并队跑。
(二)徒手操(成体操队形散开)
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体转运动;
4.腹背运动;
1、5.手腕脚踝运动;
2、6.弓步压腿。
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裂
队并队跑练习。
教法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领
做。
2.喊口令,并提出练习
要求。
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
成队列练习,两两之间
对齐。
要求:
按照教师口令进行练
习,动作要到位、幅度
大,使身体得到充分活
动,防止受伤。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热
身慢跑。
♀♀♀♀♀♀♀♀
♀♀♀♀♀♀♀♀
♀♀♀♀♀♀♀♀
♀♀♀♀♀♀♀♀
4
×
8
3′
3′
基本部分32′一、远撑前滚翻
动作要领:两脚蹬立,两
手远撑。
两脚蹬地,屈臂
缓冲,低头团身,向前滚
动。
重点:远撑团身翻滚。
难点:蹬地与屈肘的衔
接。
要求:手远撑,脚后蹬,
屈肘低头团身紧,滚动圆
滑站起稳。
保护与帮助:保护者蹬在
练习者侧前方,一手压颈
后部,一手托大腿,帮助
低头前滚。
二、游戏:穿越封锁线
1.游戏目的:发展学生
的跑能力及滚翻的应用
能力。
2.游戏规则:
(1)不准抢跑。
(2)输的一队做原地高
抬腿10下。
3.游戏方法:如图所示,
把学生分成相等的四个
队,分别站在起跑线后,
比赛开始,各队排头快速
向终点跑,经过垫子时用
远撑前滚翻滚过,手击掌
对面同组的人,第二人继
续照同样方法快跑,以最
后一人跑完的先后顺序
定名次。
教学步骤:
一、学习前滚翻
1.讲解示范前滚翻。
2.教师与学生共同归
纳前滚翻动作要点。
3.学生9~12人一组练
习前滚翻。
4.教室巡回指导,纠正
错误动作。
二、学习远撑前滚翻
1.示范前滚翻和远撑
前滚翻,让学生说出不
同点。
2.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练习。
3.教师示范完整动作,
讲解保护与帮助方法。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
远撑前滚翻,教师巡回
指导。
5.根据学生的学习情
况进行分层次练习,用
小垫子设置一定障碍
进行练习。
6.小组代表“PK”,
展示与评议。
教法:
1.教师讲明游戏方法
与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1.认真观察教师的示
范动作及其讲解。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
题,共同归纳动作要
点。
3.认真练习前滚翻。
1.观察教师的两个滚
翻动作,说出不同之
处。
2.分组进行模仿练习。
3.学习如何保护与帮
助。
4.在保护与帮助下,进
行小组练习。
5.根据自己的学习情
况,利用小垫子设置障
碍进行练习。
6.勇于展示自我。
要求:
1.分组迅速,快速站在
指定的位置。
2.遵守游戏规则。
讲解示范练习图:
前滚翻动作:
远撑前滚翻动作:
游戏组织图:
2
︱
3
组
3
︱
5
组
5
︱
7
组
4
︱
6
组
1
|
2
组
2′
1′
5
′
2
′
3
′
2′
4′
5
′
1′
7
′
结束部分 5′一、放松活动
游戏:下雨。
二、集合队伍,教师总结
和评价,学生互评。
三、下课,回收器材。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
放松游戏。
2.教师对本堂课进行
总结和评价。
3.跟学生再见。
1.在教师语言提示下
认真进行放松游戏。
2.认真听取教师的总
结和评价。
3.跟教师再见。
4.收放器材。
♀♀♀♀♀♀♀♀
♀♀♀♀♀♀♀♀
♀♀♀♀♀♀♀♀
♀♀♀♀♀♀♀♀
要求:充分放松身体各
部位。
5′
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垫子负荷预计
练习密度:30%——40%
平均心率:100—110次/分钟
预计的心率曲线心率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时间
课后小结。